资源描述
1 邓小平( )的知名发言,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
2 我国外交政策中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是( )。
A.维护世界和平
B.促进共同发展
C.独立自主
D.和平共处五项标准
3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人类与黄种人、白种人之间的关系是( )。
A.质量和数量的关系
B.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 如下有关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WTO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WTO于1995年1月1日建立
B.部长会议是WTO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议机构
C.WTO总干事在部长会议休会期间,行使部长会议的职权
D.12月11日,中国以新组员的身份正式加入WTO
5 依据我国现行民法要求,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始于( )。
A.受孕
B.出生
C.年满16周岁
D.年满18周岁
6 下列情况,利害关系人能够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布其死亡的是( )。
A.甲1980年参加卫国战争,战争期间失去音讯,1989年战争结束2年后仍无踪影
B. 乙三年前在攀爬珠穆朗玛峰的途中遭遇雪崩,至今下落不明
C.丁患有老年痴呆,三年前与家人走失
D. 戊于前外出打工,很快后即与家人断绝联系,不停有村民在某市见到他,但其家人几次寻找未果
7 下列选项中,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是( )。
A.教师教龄津贴
B.公务员加班补贴
C.政府特殊津贴
D.监察办案人员补贴
8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时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 )。
A.应先接收处罚,然后再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B.应先接收处罚,然后能够向其上级行政机关进行检举
C.有权拒绝处罚
D.应当接收处罚
9 在下列情形中,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协议的是( )。
A.劳动者患病或者负伤,在要求的医疗期内
B.劳动者患病或者负伤,医疗期满的
C.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
D.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
10 马哈蒂尔科学奖重要授予全球范围内通过科学技术处理热带各种问题作出贡献和革新的科学家、研究学术性机构及组织,我国首位取得马哈蒂尔科学奖的科学家是( )。
A. 师昌绪
B. 王振义
C. 袁隆平
D. 王选
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个基本上不停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自身也应当是循环的。白天跟黑夜,新月替代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何历史就不这么?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备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仿佛依照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 】时间自身也是一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元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会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仿佛所有历史的时间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同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的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以为世界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以为循环时间更令人抚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么,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认可再生和更新。
犹太基督教老式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本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因为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当作是穿越在过去和将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现此前,只有犹太人和信奉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它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因之而起的观念变化,为当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能够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一样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中。日常用的钟表也具备这两个不一样的时间面貌。首先,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般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段时间就体现为12小时或二十四小时的周期。另首先,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11.文中【 】处应填入的词语为( )。
A.也许
B.能够说
C.甚至
D.因此说
12 下列有关“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时间是指不一样时代的人们依照自己对时间的不一样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括了日后形成的“向”的概念
B.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老式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C.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一样文化学派形成的不一样时间概念和认识把当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D.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能够找到对应,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1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初间被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
B.当初间被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当作是穿越在过去和将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
C.相对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轻易为人们接收和认同,因为它所具备的“复生”观念更能给人以抚慰
D.“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14 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测建立起了对时间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
B.文化时间不一样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一样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老式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
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变化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
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15 依照原文,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潮水、季节的循环往来,表白时间自身也是循环的
B.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个学派的一个共同点
C.基督教思想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
D.时间一旦开始,就指向最后,不能返回,也无法再生
阅读如下文字,完成16-20题。
诸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当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不过在中国老式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要求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老式美学以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当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备的。意境除了故意象的一般要求性之外,尚有自己的特殊要求性,意境的内涵不小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详细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取得一个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详细的物象,因此他们,例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个“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故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重要不在于这些建筑自身,而是犹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故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觉、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故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分,就在于它不但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详细事物或详细事件的意味,并且超越了详细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因此,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故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以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因此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括了一个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个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个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个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故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么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但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并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因此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16.从原文看,下列有关“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了解为“情景交融”,能够看出从当代开始,人们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
B.中国老式美学以为艺术的本体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做到情景交融轻易,而意境的创造难度很大
C.意境有两方面涵义,首先超越有限的“象”,另首先“意”从对于某个详细事物、场景的感受上升为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D.意境的内涵不小于意象,因此意境是建立在乎象之上的
17 对“意境的内涵不小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的了解不正确的是( )。
A.意象是意境的组成要素和逻辑步骤
B.意境是对“意”与“象”的超越,也就是说意境是对意象的超越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故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故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在劣势
D.“意境的内涵不小于意象”,意味着对意境的要求性更多,而意境是有限的
18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希腊雕塑家以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完美才是“美”,这充足阐明西方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详细物象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一样,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个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白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故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因此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19 原文举出清代王夫之比较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的例子,作用在于( )。
A.作者推崇王维的诗,贬低杜甫的诗
B.阐明诗人做诗各有自己的取向和格调
C.阐明好诗未必有深远的意境
D.故意境的和无意境的作品的区分在于是否揭示人生的意味
20 依照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因此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个对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故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分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详细事物或详细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包括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意境的特殊要求性,就是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的体悟
D.康德所说的“一个惆怅”,表白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个与意象有很大不一样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