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901587 上传时间:2025-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诗歌形式特点。2.分析诗歌艺术形象。3.领悟诗歌丰富情感。教学重点:感知诗歌形式特点、分析诗歌艺术形象。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丰富情感。教学创意:本教学设计是以导学一篇带动自学一篇的形式进行设计,其中关雎导学,蒹葭为自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活动为抓手,兼之以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引导学生去发现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知道两千五百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都喜欢唱些什么歌谣吗?诗经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今天,诗经穿越了两三千年的岁月,来到我们的面前,不仅是时间的悠久,也有血脉的相连,让我们与祖先心灵相通,去感知那个时代的心跳与脉搏吧!二、美点寻

2、踪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一首古老的恋曲,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诵读三步曲”开启寻“美”之旅,发现关雎之美。(屏显,生读。)诵读三步曲:初读正音,要读得字正腔圆,读出音韵美;再读解意,要读得意味深长,读出意境美;三读悟情,要读得情深意切,读出情感美。(一)读出音韵美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标出易误读的字词。(生自由朗读,标注。)交流发言:分享易误读的字词,提示同学。教师总结归纳,生齐读。2.分步诵读。要秋: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让学生从语气、语调、节奏、韵律、章法等方面,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形式美。(屏显)知识卡片1:重章叠句,又叫“重章叠唱”或“重章叠咏”。是指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

3、的几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语言形式,往往形成回环往复,余味无穷的表达效果。诗经中多采用此种形式。小结:初识关雎,让我们发现了它的音韵美!此时,不妨让我们高声诵读,读出两字一顿的节奏来,读出回环往复的韵律来!(二)读出意境美过渡:浅层次的朗读带给我们雾里看花的美感,深入解读文本,希望同学们能进入柳暗花明的境界。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层次的朗读活动。1.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两个任务,请以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屏显任务。)结合注释,译读全诗。交流疑难,概括内容。(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师巡回与学生交流。)交流展示,解决疑难词句。明确:一个男子(君子)对女子(淑女)的追求。2.前后桌对读,想象画面。思考:你

4、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君子形象?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淑女形象?明确:君子:热情而正派。淑女:勤劳而矜持。在此交流过程中,教师穿插引导学生思考:雎鸠是一种什么鸟?为何开篇要把镜头先给雎鸠?为何多次提到“荇菜”?“流之”、“采之”、“芼之”有何含义?进而引出比、兴的表现手法。(屏显)知识卡片2: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风”: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小结:再听关雎,让我们发现了

5、她的意境美!也感受到了我们先民们的浪漫!(三)读出情感美过渡:带着对君子、淑女的健康爱情观的赞美,带着对远古诗情的无限美好的遐想,我们一起进入下一个环节!活动一:男女生对读。要求:在对读的过程中互相评价,是否读出了情感的变化。预设存在问题:语调平淡,没有读出波澜起伏。每一章节情绪不够鲜明。在评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感悟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从爱慕,到追求,到思念,到愉悦的过程。活动二:分声部演读。老师读第一章节,为你们拉开序幕。男生声音低沉,读第二章节,注意读出辗转难眠的相思之苦;女生音调高而婉转,读第三章节,传达出喜庆、愉悦的气氛。(师生分声部演诵。)小结:三读关雎,

6、又让我们不得不为她的情感美所动容!到这儿,我们关雎一诗的学习就告一段落了,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学的吗?(归纳总结,回顾“诵读三步曲”。)三、自学蒹葭过渡: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前面我们总结的学法来自学蒹葭一诗吧!提出任务: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理解诗意,概括内容;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领会诗歌情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某一小组展示,其他组补充交流。)明确:蒹(jin)葭(ji) 溯(s)洄(hu) 坻(ch) 沚(zh)讲述了一个男子强烈思念心上人,苦苦追寻而不得的故事。追求者: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伊人:是美丽的

7、、朦胧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惆怅之情。(秋天是多愁多思的季节,营造了清冷、孤寂、凄美、迷离的氛围;苦苦追寻却始终无法靠近)教师追问:所谓伊人者,乃在水一方,上下求之而不可得者,然不知其何所指也。“伊人”仅是指主人公心中热切追寻的佳人吗?我们不妨把思维打开,把视野放开阔一点。明确: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执着追寻和向往的,如爱情、事业、亲情、友情、理想、自由,还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桃花源、乌托邦、理想国。主人公追逐伊人的过程我们可看作一场寻梦之旅。小结: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追寻者,而伊人就是我们的目标,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不断前行,上下求索,不论成败与否,

8、只要执著地追求,我们的生命就会因此而诗意精彩!让我们在读中去感受蒹葭一诗的绵长余味。四、升华总结教师赠言: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要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让我们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寻梦!五、板书设计六、教后反思诗经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尽管历尽千年沧桑,她依然温润动人。本课的两首诗歌,把我们拉回到那个田园牧歌似的时代,让我们邂逅了如此浪漫的民族,遇见了如此美好的情感。因而在设计教学时,我凸显了一个“美”字。而阅读教学,特别是诗歌教学中,“读”又是最为关键的活动。所以,我以“诵读”为活动形式,以“寻美”为活动目的,构建了教学。在设计时我的总体思路是导学带动自学,板块设计与主问题引领相结合。“读出音韵美”、“读出意境美”与“读出情感美”的板块设计形成了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重点探究的“意境美”部分采取主问题引领,线索显得简洁明晰。其实,本课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一下的是:关雎和蒹葭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这个问题如果在课上有所体现的话,那么两首诗的学习,会因这一“碰撞”而更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