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零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回延安(第一课时)教案 长春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900802 上传时间:2025-0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零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回延安(第一课时)教案 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零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回延安(第一课时)教案 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零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回延安(第一课时)教案 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零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回延安(第一课时)教案 长春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零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回延安(第一课时)教案 长春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回延安课题回延安课 型新授课总 节 时2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信天游,了解革命圣地延安,了解当时延安军民生活战斗情况,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全诗的主题。能力目标: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诗中运用比兴、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学习运用比兴的修辞方法。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重点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难点1.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2.信天游的诗歌形式。教 学 过 程差 异 个 性 设 计教学资源第一课时课前演讲一、导入新课。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爱

2、听歌、唱歌,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种距离我们这个时代较远的歌曲形式,它就是主要流行于陕北一带的“信天游”。“信天游”,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民歌形式,又叫“顺天游”,是生活在陕北的人们都熟悉的一种旋律,它奔放热烈,感情浓郁,充满了高原的苍凉质朴。 “信天游”的产生有很强的地域性。由于陕北地处高原,过去交通不便,这里的生产全靠驴、骡驮运,当地人把从事这种劳动的人称为“脚夫”,脚夫们长期走在寂寞的山水沟壑间,便以唱歌自娱,这就是“信天游”。随着时间的迁移,“信天游”逐渐变成陕北人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人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在陕北,随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人

3、们可以通过“信天游”,来抒发各种情感,也可以用民歌形式来为日常生活服务:货郎用歌声来叫卖,农民用歌声来祈雨,逢年过节时用歌来庆祝、娱乐,男婚女嫁用歌来举行仪式,甚至上坟哭灵时也以歌代哭。 被誉为劳动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内容多与爱情婚姻有关。因此,“信天游”又被说成是“爱的海洋”。陕北人有句俗语:“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信天游”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那么,这样一种为大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就以两首流行最广的“信天游”为例,请大家感受一下它的独特韵味。 (播放歌曲兰花花及赶牲灵的片段,学生通过欣赏歌曲初步体会信天游的曲词特点,简单谈听

4、后感受。) 无论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还是外来的异乡人,都会被这淳朴炽烈的歌声所吸引,也正因为这样,出现了许多以“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比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的回延安等等,这些诗歌的产生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在1956年写下的这首回延安,看看作者是怎样采用“信天游”的表现形式以诗的语言来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二、了解贺敬之与圣地延安。1.延安简介。 由于国民党的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被迫开始长征,而延安就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

5、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在革命的年代里,延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一直影响着中国几代人的三种精神: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下面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屏幕展示): “革命中的延安”,从抗日战争起,延安就一直处于战争的最前沿。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延安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的大生产运动”,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毛主席亲自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伟人在延安”,与此同时,我们的领导也不忘对下一代的培养。2.作者简介。 贺敬之,1924年生于山东峰县一个贫农家庭。在亲戚的

6、资助下读完小学,考人师范学校。抗战爆发后,流亡到湖北,入国立湖北中学。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奔赴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1946年,贺敬之一直在延安学习、工作,之后奔赴新的战场。这首诗是作者1956年从北京回到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的。(屏幕展示贺敬之照片。) 这就是给我们带来这首精彩诗歌的作者贺敬之。介绍贺敬之的作品:歌剧:与人合创新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诗歌: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梳妆台雷锋之歌。 板 书 设 计信天游:民歌形式 奔放热烈 感情浓郁 苍凉质朴。革命圣地延安 大生产运动贺敬之 白毛女回延安桂林山水歌 雷锋之歌课 后 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