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课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课题本单元第 课时本学期总第 时课型复习主备教师复备教师学科思品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观念。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热点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本单元基础知识 重点通过复习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 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热点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过程教学内容时间复备教学过程学过程一、 媒体出示本课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第16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第一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 怎样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2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二节“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最高行为准则的表现。、青少年怎样遵守宪法?二、 学生结合知识结构框架及复习提纲,对本课复习内容进行巩固第16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怎样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P84-87, )根本问题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更为严格2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P863.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的表现。(P87,)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团体和组织全体公民、青少年怎样遵守宪法?(P90)三、小组对抗检查、教师抽查采取小组对抗与教师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四、 学以致用1.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这句话说明了( )A.宪法
3、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C.普通法律包括了宪法D.宪法包含着普通法律解析:此题是一道引文式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理解引文的意思。此题中马克思的话揭示了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故应选A项。B项表明宪法内容,因而不能选。C、D两项错误地表述了宪法与法律的关系,也不能选。普通法律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而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答案:A2.我国的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不得( )A.修改宪法 B.做宪法禁止做的事C.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 D.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解析: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4、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这说明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宪法是可以修改的。因此,A项的论述是错误的。B、C、D三项符合题意,故应当选。答案:BCD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因为它与普通法律相比( )A.阶级本质不同B.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C.宪法有最高法律效力D.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解析:本题考查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点。二者本质相同,而在规定的内容、法律效力和修改的程序上则不同。答案:BCD材料一: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毛泽东 材料二: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实行依
5、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必须全面贯彻宪法,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 材料三:2001年12月4日,全国第一个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2002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为:“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2007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答:材料一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为什么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定位都与宪法有关? 3)依法治国要求我们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树立宪法最高权威,对青少年有什么要求? 答:认真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宪法鼓励做的积极去做,宪法要求做的必须去做,宪法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4)某校九年级(1)班针对今年的宪法宣传日主题,准备召开一次宣传宪法的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五、巩固练习完成学习与检测相关题目。六课堂小结515101010591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