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年级政治《第2课融入民族文化》教案1.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900247 上传时间:2025-01-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年级政治《第2课融入民族文化》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年级政治《第2课融入民族文化》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年级政治《第2课融入民族文化》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年级政治《第2课融入民族文化》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年级政治《第2课融入民族文化》教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年级政治第2课 融入民族文化教案1【教学内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课程标准】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中华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并辅以实例,了解并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积极承担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和责任。【知识与能力】能运用史实说明与汉字相连的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灿烂的一页;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及地位,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积极承担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和责任。【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名字的文化内涵2、懂得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教学过程】简介常识: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07年6月9日,是我国的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学生阅读:文化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是民族和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全部文明成果,是这个民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教师:这句话告诉我们文化有巨大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文化的内

3、容和地位。文化在很多程度上说是一个民族的象征,而我们中华民族是我们华夏大地上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长期的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既分裂又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说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首先可以从姓名上来体会。在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的名字或多或少与文化有着丰富的联系。或者可以说,人的名字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一、说名字,谈文化(板书)1、名字与文化(板书)我们看书本上这个“陈一淼”,她这个名字就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产生,表达了她的家长的一种感情。其实或许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一个故事,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我们看我们周围的人的名字,有很多都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于其中。(1)特定的意义(2

4、)一定的文化内涵(板书)(3)给人自信我们国家的姓有很多种,有人说是百家姓,其实姓氏远远不止100个,椐说有上千种姓氏呢,这么多这么复杂,从根本上说是受到汉字的特点和作用影响的。2、汉字的特点和作用(板书)(1)地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历史悠久。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字的出现也是很早的。我国的文字最初的出现是因为劳动的需要,比如结绳记事,再比如为了方便区别开不同的物品,人们描绘物品的形状,象“人”、“鱼”等等。我国的汉字的出现主要是象形文字和会意文字,而且在汉字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哲理性和艺术性又大大发展,比如我国的书法艺术,可能世界只有我国的汉字才能称得上书法艺术。所以我国的

5、汉字很复杂,特点也很丰富。(2)特点:抽象性与形象性、哲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绝大部分优秀的中华文化都是通过文字来记载和传播的。有了文字,就可以记载历史上发生的一切事情。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一直靠口头来传播,口头传播极不稳定,容易误传,也容易消失。而文字出现后就不一样了,人类的发展历程都可以从文字上得以延续,所以,世界各国都以文字的出现作为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4)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3、与汉字联系的中华文化(板书)中华文化以汉字为主要载体,在长达5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中华文明,比如大汉文明、唐文化圈、大明王朝文化也是远播世界,成为人

6、类文明史上最灿烂的一页。二、中华文化知多少(板书)1、中华文化的来源社会实践中华文化是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的。2、中华文化的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感悟:下面是反映中华文化的几幅图片,请写出它们的名称及文化内涵。点拨: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做春秋。30岁时成为一名有名气的学者。其核心思想是“仁”,他把“仁”作为行业的规范和目的,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希望社会重新回归“大同”的理想社会。京剧脸谱

7、:一种特殊的化装方法。红色表示忠勇义烈,黑色表示刚烈、正直,勇猛,黄色表示凶狠残暴,蓝色或绿色表示粗豪暴躁,白色表示奸臣,坏人。长城、敦煌石窟、编钟算盘:在计算连续的多位数加减法时,比计算机的速度还要快。地动仪、武术带领学生阅读书本20页内容,加深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3、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中华文化在古代长期的发展中,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它所产生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都为世界文化发展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四大发明为世界的繁荣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点连外国的有识之士也不否认。过渡:在我国的长期发展中,有很多凝结着中华文化特点的自然景观和认为景观交

8、相辉映,异彩纷呈,它们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对于这些财富,我们加以保护。4、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板书)(1)承担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和责任交流: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呢?请列举你所知道的我们本地的文化遗产,并提出保护的建议和意见。国家怎么办?当地政府怎么办?我们个人应该怎么办?对国家的建议:制订专门的保护名胜古迹、文化遗产的法律,并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国家大型建设、城镇规划一定要首先考虑到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不能以牺牲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为代价盲目开发和建设;国家应该增加对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投资。对社会的建议:全社会要营造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良

9、好氛围;要加强对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让全社会都来保护。对个人的建议:树立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意识;做好宣传工作,使之深入人心;自觉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并敢于同破坏行为作斗争;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合理化保护意见。(2)促进交流,共同发展中华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将会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资源,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同时,中华文化也将在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第 课时【教学内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课程标准】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10、。【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感悟交流、合作探究,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知识与能力】 懂得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明确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具体要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心;了解外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明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1、我们的情感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2、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具体要求;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师: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秋节。同样,有中国人的地方还会有?生:元宵节、端

11、午节、清明节、春节师:为什么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这些节日呢?生:(回答略)。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这是一种民族文化认同现象。什么是“文化认同”呢?所谓“文化认同”,它要回答的是“我们是谁”,不同民族的人们常以对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事物来回答“我们是谁”, 即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 比如:我们认同我们的共同祖先是 。我们认同我们的的国语是 。我国认同我国有 个民族。我国认同世界上只有 个中国。总之,我们都是 人。一、感受民族文化认同师: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时事,感受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性。【新闻】“国语”改“华语”风波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教育部”拟于

12、明年正式施行“九年一贯”新课纲,将小学阶段的“国语”和中学阶段的“国文“课程名称将分别改为“华语”和“华文”,带有明显的“去中国化”色彩。遭到台湾学术界的强烈反对。日前,台湾当局正式定调沿用原名。思考:(1)台湾“国语”改“华语”事件遭到台湾学术界的强烈反对,是基于怎样的民族文化认同?(2)“国语”改“华语”是以隐晦的方式,将中华文化的传统归类为外国的文化。会导致什么结果?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师: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我们责无旁贷。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名言赏析】 当一个民族的文化存在,这个民族就存在着。喀布尔博物馆大门上的题词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运用上一节课所学知识回答。师:文化是民族

13、和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也是民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那么,我国的文化现状怎样呢?请看两则材料。【案例一】民间文艺传承人青黄不接我国从2005年开始“中国民间文化杰出文化传人调查、认定和命名”工作,项目对象是杰出的民间文学、艺术、手工技艺和民俗传承者。调查发现,民间文艺传承人青黄不接,首批认定的166人中,已有2位辞世,超过80岁的有九位。愿意学习民间文艺的人越来越少,直接原因是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低。【案例二】外来文化冲击下,被遗忘的何止爸爸节每年的8月8日是“中国男子节”,也叫“中国爸爸节”。至今中国台湾地区仍保留“中国爸爸节”,在大陆这一节日已经“隐退”了几十年,西方父亲节则在大陆

14、大行其道。思考:上述两个案例对我们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有什么启示?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师: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还应该落实在具体行动中。【身体力行】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也传到了周边各个国家。然而,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在巴黎时间2005年11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思考:听到这些消息,你有何感受?你觉得自己应该怎样做?我国政府应该怎样做?三、直面外来文化师:我们的文化传承青黄不接,节日文化“被遗忘”,文化遗产“被韩国”,同时,我们又处

15、于一个被外来文化包围和裹挟的时代。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说一说】外来文化列举过洋节日 吃肯德基 喝可口可乐穿牛仔裤 看好莱坞大片师: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要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我们必须怎样做?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呢?【案例一】 动画片奥特曼引发的思考据武汉日报报道,今年2月25日,一名4岁男孩将奥特曼视为自己的偶像,从8楼家中一跃而下,试图“飞起来”,万幸虽受重伤,但暂无生命危险。在日本,像奥特曼这样的动画片,规定在黄金时间是不能播出的,而且要满一定年龄并且必须有家长陪同时才能

16、收看。思考:你怎样看待奥特曼这部动画片?【案例二】 广电总局发文禁播境外动画片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禁令:自2006年9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在每天17时20时之间,均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和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节目或展示境外动画片的栏目,无异于全面封杀了境外动画片。思考:国家广电总局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什么?你赞同国家广电总局的做法吗?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名言赏析】我们不仅要去西方拿,还要精选,选好的拿,不能一味全吃下去。鲁迅思考:我们应该对外来文化持怎样的态度?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案例三】 汉语拼音方案借鉴外来文化的典范1958年2月11日,第

17、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并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众所周知,汉字不是字母文字,不能直接表音,采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拼写汉语,这是一次民族文化创新的科学尝试。思考问题:这对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何启示?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行,教师总结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必须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还应该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丰富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课后作业】第 课时【教学内容】 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18、【课程标准】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适应时代要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情境教学法,讲授法,领悟继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内容,领悟继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适应时代要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内容2、继承、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过程】导入: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

19、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抗争,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崛起,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那么我们的民族靠什么来延续的呢? 让学生一起朗读引言:一个民族的历史是该民族的宝藏,发掘和传承这座宝藏,靠的是文化。对文化的提炼,便是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又是民族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历史继续蔓延的推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依靠一种民族精神。一、认识民族精神请大家一起看下面的“中华世纪坛”,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阅读后回答:是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巧妙结合,它不仅是千年交替的标志性建筑,还是国内外文化、艺术、科技交流展示中心,更是弘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爱国主义

20、教育基地。 1、中华世纪坛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其实,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很多,比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等,这些东西一方面是向我们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秀的传统美德。在我们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伟大的民族形成了一系列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深入了解这些传统美德,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做一个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华民族的一员。那么在我们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哪些传统美德呢?2、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内容学生阅读,教师简单解释并能列举一些人物的事迹来加以理解。过渡:实际上,这些传统的美德,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优秀思想和精神的积淀,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21、。那到底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呢?3、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从中国的历史来看,早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以后各个历史时期,不断的充实发展和创新。请同学根据已学的知识填写下面的句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过渡:我们从以上的各个时期所形成的民族精神当中,你能不能试着总结出我过的民族精神是什么呢?(1)民族精神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部分要求教师一一讲解,让学生有大概了解)(

22、2)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变迁、国与国的竞争中永不落败、永不消亡的支撑和动力。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战胜困难、顽强拼搏、勇于创新、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过渡: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是我们国家能够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支柱。历史上这种民族精神使我国国家走向了一次有一次的辉煌,只是在近现代史上我们才落伍了。先进的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以来就继承和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使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我们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现在我们国家要再次实现伟大复兴,

23、就必须继续继承、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3)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而且它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所以,民族精神也与时俱进。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近百年来,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呢?其中你感触最深的又是什么?(学生个别回答)不同的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不同的。革命战争年代: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

24、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提问:有什么共同内涵?学生集体回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二、践行民族精神1、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展示材料:美国中央情报局关于对付中国的十条戒令(部分)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其极机密的行事手册中,关于对付中国的部分最初撰写于1951年,以后曾经修改多次,至今共成十项,内部代号称为十条戒令,其内容如下: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蔑视、鄙视、进一步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25、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核心是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3.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4.要利用所有的机会,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观。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要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提问: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集体回答)警惕! 顶住文化霸权主义的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了解和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所以,

2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让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永远发扬光大。2、怎样弘扬民族精神展示材料:在不知不觉中,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生意越来越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成为饮料市场的主要品牌。走进电影院、打开电视机、外国的电影、电视节目充斥我们的视野。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到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走向衰落的迹象。提问:你认为我们的文化在遭受外来冲击的情况下,能否让每一个青少年再有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会不会在这样的冲击下,丧失我们已经传承数千年的民族精神呢?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