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五课公私之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节 矛盾和冲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有时存在矛盾和冲突。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做出选择。态度、情感、价值观:尊重个人利益,维护公共利益。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时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学会在二者发生矛盾冲突时做出正确选择。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揭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性 呈现下列情景,学生就这一案例展开讨论,说说这里的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各是什么。王丽亚家刚刚盖起了新房。春节刚过,父亲带回了一个令全家瞠目的消息:
2、政府修建的国道正好通过她家新盖的房子,村里要求拆了房子,搬到离公路 100米远的地方。可是,王丽亚家所在的地段是当地的“黄金地段”。通过具体案例揭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的情况,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出活动主题。活动一:以公共利益为重 1.教师:在上面的案例中,王丽亚家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了矛盾。这个矛盾必须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王丽亚是否应该主动响应国家的要求?(学生自由发言)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王丽亚家必须舍弃个人利益以维护公共利益。2.教师: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我们为什么要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 3.学生自由讨论。要求学生总结出公共利益的
3、一些特点,说明公共利益要优先于个人利益的原因。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比,具有如下特点:公共利益具有普遍性、整体性和长远性。普遍性是指公共利益是由社会上不特定的多数人共享的利益;整体性是指公共利益是群体中成员的整体利益 ,是超越于个人利益之上的独立利益,相对于个人利益而言,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长远性是指公共利 益比个人利益更为持久。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通过讨论公共利益的特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的原因,懂得维护关 涉大多数人长远的公共利益,懂得牺牲个人利益而去维护公共利益实际上是维护了个人长远利益,让自己和他人获得更大
4、的利益。活动二:尊重个人利益 1教师: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在必要的时候需要牺牲一部分人的个人利益来成全公共利益。但是,这并不等于可以无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也并不是说只要是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了矛盾,就一定要牺牲个人利益。个人的利益必须要受到尊重,得到保护。在这样的前提下,牺牲一些人的个人利益,是为了使这些人以及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利益。2呈现我国宪法规定的关于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的条文。学生交流对这些条文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3呈现一些政府保护个人正
5、当合理的个人利益的事例。学生交流对这些事例的看法。4一些假借公共利益损害个人合法利益的事件。如,野蛮拆迁、野蛮施工,学生分析这些事件和行为的违法性,说说应如何维护有关个人的合法权利。5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43 页的阅读资料,结合现实讨论:我们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哪些方面做得很不够。进一步阐述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与民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个人正当合法的利益,学会维护自己的正当合法的私人利益。帮助学生理解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个人的正当合理的利益,学会维护自己的正当合理利益,培育学生的文明意识、民主思想和观念。总结 公共利益与个人
6、利益互相依赖,彼此包含,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为社会的一员,要学会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我们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们的思想观念将决定未来社会的和谐性,我们必须从小树立民主平等的公民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建设美好的和谐社会的良好愿望才能最终变为现实。强调维护公共利益与尊重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强化学生民主意识。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活动设计(一)损公肥己利弊谈 活动意图:损公肥己是社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也是人们很容易犯的错误。其实,损公肥己的人说到底还是没有真正地懂得“公”与“私”的关系,没有真正认识到“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的保障”的道理。有的人虽然认识到了,但是由于短视而不顾公共利益,干出损
7、公肥己的事情。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的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公共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活动过程:(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40 页中的两个阅读资料,了解有关损公肥己的行为及其后果。(2)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关于“损公肥己”的案例,并就损公肥己的“利”弊发表看法。活动提示:本活动针对教科书第 41 页中关于“面对利益冲突时,我们应该学会选择,做出 正 确的决定”。对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很重要,很多人因为损公肥己而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们常常看到或听到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有人为了一点很小的个人私利而去砍伐森林;有人为了
8、赚黑心钱而让老百姓祖祖辈辈所依靠的土地成为无法耕种的荒滩(开采);有人为了小集体的利益而不惜污染整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母亲河等。在本活动中,我们要让学生看到这些问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懂得舍弃个人利益而去获得更大的公共利益。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懂得了没有公共利益的保障,任何个人一时的私利都是靠不住的,只有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改善才能让社会中的每个人改善生活,获得发展机会。(二)以公共利益的名义 活动意图:教科书第 43 页中的主题文很重要。在公共生活中,我们之所以必须重视公共利益,是因为公共利益最后也必须落实在个人利益的保障上。公共利益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也是我国政府近年来研究
9、和解决的热点问题,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人民的关心和尊重。本活动的目标在于给学生灌输尊重个人利益的思想,一方面引导他们从小懂得维护自己的个人合法利益,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学习尊重他人的个人合法权益。活动过程:(1) 呈现我国宪法规定的关于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的条文。学生交流对这些条文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2) 呈现一些假借公共利益损害个人合法利益的事件,学生分析这些事件和行为的违法性,说说应如何维护有关个人的合法权利。(3) 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关于公共利益必须遵循的标准的阅读资料,结合现实讨论:我们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哪些方面做得很不够。活动提示:本活动涉及一些时弊,教师要注意引导;本活动需要一些具体的案例,本教师备课系统给教师提供了一些案例和事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有关的资料,丰富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