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逻辑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9965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逻辑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逻辑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逻辑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4期(总第142期)天水行政学院学报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逻辑探究龚崇清,何玲玲(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530001)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规律要求,也是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等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式现代化包括人口、富裕、自然和谐、文明、发展道路等五个方面内容以及特征,蕴含丰富的政治价值理念。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的政党领导逻辑,更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从政党领导逻辑探析,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政治政党领导逻辑在理论维度有所区别。在历史实践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发展过程循序渐进,从历史经验汲取政治逻辑构建“营

2、养”。从全过程人民民主逻辑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的总概括,也是新时代中国政治制度和参与实践的标准。因此在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逻辑本质要求上,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现代化提供新模式。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逻辑;政党领导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566(2023)04-0009-06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佐证中国式现代化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的现代化

3、。人口规模巨大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走和平发展现代化等五个方面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本土化色彩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逻辑架构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完善政党领导的驱动机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深刻改变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手,同时也引领人类文明走向更加普惠、美好的未来。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逻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有本质上的差别,

4、产生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性质冲突性。“现代化”概念起源于西方,但并不意味着西方关于“现代化”的定义的实现道路就是正确的、唯一的。每个国家历史文化底蕴、客观条件等都存在差异,因此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也是多元化、独特的,不能简单追随西方单一性的现代化道路。在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客观条件,创造性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逻辑的宏观目标在于完善我国现代政治文明,以保证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下南部边境脱贫区巩固与振兴的协同治理体系研究”(21XMZ081)收稿日期2023-02-24作

5、者简介龚崇清(1999),女,广西贵港人,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玲玲(1971),女,广西柳州人,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9人民政治权益为评价指标、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现代政治实践,尽可能避免政治冷漠等政治行为的产生,从而提升中国政治现代化水平。(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条件,中国人口已经超过14亿,而中国实现现代化,要带领14亿多中国人一起走向现代化之路,必然要激发14亿人的潜能,加大人口红利杠杆,也必然是历史上人口规模最

6、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以人口规模巨大为基础性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背后,面临较为复杂的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等问题。因此,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科学认识、主动适应和积极应对人口规模巨大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正确解决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等人口全要素的整体联动变化。(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字面理解,“全体人民”是指不漏一人,地区、年龄、身份、民族、社会阶层等因素对个体实现富裕并无影响,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从深层次理解,“共同富裕”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坚持以人为本,不是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的富裕,着眼克服贫富差距和发

7、展不平衡,侧重落后地区,致力于补齐短板;(2)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同时兼顾,以高度丰富的物质基础促进高度精神财富的实现;(3)实现共同富裕过程应该是渐进过程,是分阶段渐进实现,不能整齐划一同步达到,强调从部分富裕逐步实现整体共同富裕,从低层次富裕到高层次共同富裕逐步实现1。(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客观上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者之间能够实现协调发展,既要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更要关注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在新时代,准确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要提高思想

8、认识,既要看到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能够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也要看到更高水平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指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四)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基本上是以破坏自然环境为经济发展代价,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伤害。我国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破除“唯GDP论”,贯彻落实“两山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所以中国式现代化吸取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平衡关系的教训,统一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

9、境保护。(五)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式复杂多变,部分地区动荡不安。为此,我国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相处五项原则,发挥大国作用与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是植根于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新贡献。21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逐渐加强,伴随而来的还有极端的单边主义、保守主义,恐怖主义影响世界公共安全,霸权主义破坏世界和平,再之,国内形势纷繁复杂,国内社会问题较为突出,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导致中

10、国式现代化进程受阻。因此,在政党领导逻辑中,中国式现代化遵循单一政党领导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扮演着引导、主导和领导的核心角色2。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创立、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策略,部署了中国现代化长远发展规划。中国式现代化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话语霸权,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模式的超越,为世界上更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一条创新性实现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政党领导逻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发挥中国更多政治领导优势,保持党鲜活-10的生命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当代核心命题之一,需要从理论、历史两个维度阐明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具有鲜明的政党主导特征。(一)理论探索维度从推动现代化的主导力量看,世界各国现代化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社会中心主义模式、国家中心主义模式和政党中心主义模式3。美国著名学者阿普特特别关注现代化角色之间缺乏整合而引发的政治问题,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人类事务变得日益复杂的过程,因而制造了严峻的政治问题,而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在整合组织结构的同时处理角色分化的活动4。政党作为现代化最重要的整合性力量,“已经成为了发

12、展中社会现代化的工具。政党在所有当代社会的现代化竞争中如此重要,以至于不同社会所走的现代化道路往往是由政党所决定的。”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也认为,现代化社会往往是“多元的”社会,如何将原生的社会势力糅合为单一的民族政治共同体十分重要,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政党制,并明确指出:“对于身处现代化之中的社会来说,所谓建立国家,部分地意味着创建有效的官僚机构,但更重要的话题还是建立一个能够调整新集团参与政治的有效政党体系。”5理解了这些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现代政党往往是决定现代化道路的基础性力量。而中国作为典型的后发现代化国家,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内部的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又非常弱小,只有

13、通过革命政党来组织动员、政治整合各种力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独特情境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与中国式现代化最迫切的内在需求之间的契合性是其能够有力推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根本原因。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它从基层开始建立了与国家政权相联结的各级组织。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中国现代化的成功之处,应归功于共产党和国家为特定目标而对技能和资源所进行的审慎而有计划的动员。假如说有一个特征使今日中国现代化格局特别地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话,那就是它的组织能力。”6美国学者李侃如认为,“中国领导人现在看到了中国社会的日益活跃和分化。他 们的基本应对

14、措施是对党的结构和政治程序作出调整,以理解社会和经济需求,并对它们作出有效的反应。”7中国仍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在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发展道路,集中动员和组织弥散在社会中的各种治理资源和政治力量推进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8。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能够从总体上、根本上更好解决国家现代化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偏离人民利益、目标短期化、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政策不稳定不可持续等阻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问题。(二)历史实践维度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形成与确定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中国人民长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积

15、累,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阶段地实践探索。第一阶段:中国现代化初提出(19531978年)。1953年,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第二阶段:中国现代化重心明确(19782021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并把全党全社会工作重点从政治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确立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80年,邓小平提出三大任务,具体内容是: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这三项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16、,市场化要求更高。第三阶段:中国式现代全新发展(2022年)。在未来发展趋势上,中国式现代化仍须继续深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加强政治制度建设,政治制度建设更加注重系统性、体系化、科学化、协同化与高效化。(三)两个维度共同影响政治逻辑形成从上述的两个维度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独特优势,体现在科学合理的战略优势、统一战线和新型政党制度塑造,并且通过合力型政治发展模式、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利益代表的超越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不同社会群体多元利益诉求的有机整合和协调均衡等方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发展奇迹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实现党的全面

17、领导和长期执政最重要的实践路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新征程中,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持续增强党的创新创造活力。要严格遵循现代化发展一般-11规律,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效驾驭现代化的变革浪潮。要不断加强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力建设,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性;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升华政党领导力建设的信仰力量,构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领导力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有效互动的战略格局。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强烈政治意识的现代化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现代化赋予创新性的政治内核,展现出强大的组织领导力、社会动员力、文明创造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坚

18、强领导者9。中国共产党以政党实现现代化带动政治文明现代化,要加强提升中国共产党政党的权威性,以党内民主带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因此,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水平,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凝聚力,发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不断增强自身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促进社会资源整合,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选择最佳途径。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逻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民主是现代政治最本质特征之一,是当代

19、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政治价值。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坚定不移践行人民民主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过程的秩序性,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效能。(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新时代我国政治现代化建设作出的总概括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是在世界变局中重新审视民主理念的创新性尝试,对于把握民主政治发展规律、提升中国政治国际话语权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群众为政治主体,扎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致力于现代化治理和美好公共生活建构的中国式民主政治。为区别中国式民主与西方民主提供了具体的视角。从西方传统政治角度分析,古希腊城邦最先提出

20、“民主”一词,柏拉图认为民主的实现要以公民理性为基础,要求公民理性参与政治生活,城邦才能实现民主走向正义;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的基本观念是自由10;启蒙运动时期,卢梭认为人民为了能获得政治民主,应该实现政治和社会经济两个权利结合,国家应保障每个公民获得平等的政治权利,提升公民经济权利意识。现代以来,西方政治民主理论探讨通过经济提升政治民主治理,尽可能改变少数精英统治的现状11。西方民主理念的不足在于具有欺骗性、虚伪性与局限性,过度保护少数资产阶级利益,无法保障广大无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政治民主权益。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在追逐民主与共和的道路上,产生了一种内生性的中国式民主,它与西方国家的民主有着

21、本质的区别。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一种具象化阐释,对其理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现代政治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进入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时代呼唤,是人民对时代之问的政治性思考。(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同一个历史性进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理论支持。(3)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多元参与、合作治理,这也就蕴含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4)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

22、民主政治的一种过程化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一种具象化表达和个性化展现,付诸于民主政治实践过程,能够用于跳出民主政治陷阱,完全展示中国民主政治的独特性,是中国民主政治系统化与实践性的重要表现形式。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着政治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语境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当代的延伸。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政治现代化逻辑架构的重要表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逻辑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长期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理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价值体系作为逻辑支持。(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

23、时代中国政治制度和参与实践的标准全过程人民民主所赋予的政治制度程序和与之相关的参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持续-12推进人民民主建设的时代产物,也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塑造新时代人民民主新形态的核心内容 12。在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中国式政治现代化长期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应该是一个有政治领导核心的民主,而这个核心领导力量,必须是中国共产党。(2)要广泛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落实新闻舆论工作制度,积极宣传党的相关知识,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促进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自觉性追寻,提升人民民主意识。(3)要夯实经济和社会

24、基础。民主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之上的,人民群众需要的是优质民主,优质民主要建立在良好经济基础上。(4)要切实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序性。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参与,需要对应的制度保障,人民民主要把宪法当中的民主精神演化为一系列的民主渠道、民主程序、民主规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领导人民群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政治逻辑之一。全过程人民民主虽属于政治顶层设计,但是仍要总结历史经验、扎根在人民群众实践当中,捍卫人民群众的历史缔造者主体地位。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具体展开,是中国式现代化一种具象化表达,是新时代人民群众拒绝政治冷漠、追求更多渠道参与政治生活民主实践,更

25、是中国式现代政治民主制度优化的生长点。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逻辑本质要求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逻辑上仍需要遵循哲学思维,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进行本质要求探究。探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价值和世界意义,离不开对历史条件与发展逻辑的全方位分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范式纵深世界化,为世界上更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智慧。(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政治文明新形态”的含义在于: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后发型现代化模式的重要表现,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更多是以一种政党中心主义为依托。而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凝聚国

26、家走向现代化的使命,坚持与完善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第一,中国现代化的任务是实现中国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是中国传统的现代化,而不是中国传统的西方化。中国最大的国家特性是大一统及与大一统相统一的领导力量和统一的意识形态。所以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可以保证国家特性不被伤害。党的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开展的现代化事业具备高度的、绝对的政治理想信仰目标,不断提高治理效能,完善治理体系,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对前进方向、重大成果的领导支持体制,坚持从严治党

27、、党要管党,做好政治领导作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飞跃出现。第二,中国的现代化是后发现代化,依附论认为后发现代化是先发现代化入侵的一种产物,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化面对的阻力比先发的现代化国家要大。这种阻力表现在:其一,先发国家出于利己的动机遏制后发国家的发展;其二,后发国家相对于先发国家对外转移现代化过程中积累矛盾的可能性更小,也即需要更强的内部消化能力13。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起步越晚,它就面临着更加不利的现代化条件,就需要更强的发展动机和更有效的发展策略,因此,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就需要更强的组织手段,中国选择了政党中心主义,

28、恰恰是对于更强组织手段的一种功能性需求。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升执政能力,要发挥组织领导能力,发挥中国共产党政党价值与现代政治价值的融合,领导推动政党价值与现代化价值的相融与互塑。(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坚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以人民群众公平参与、平等协商为基础,不断增强人民参与民主的意愿,拓展人民参与民主的广度和深度,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政治现代化实践活动当中。国家在总体实践布局上落实“五位一体”,同时围绕“四个全面”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效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还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

29、展,实现共同富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需要改造中国人民生存所需的物质与精神条件,尤其是人民群众价值观念,推进思想观念现代化为政治现代化提供文化底-13蕴支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依托的是坚实的政治逻辑,因此要深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坚持“四个自信”不动摇,在实践的进程中不断优化政党体系机构,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拒绝脱离群众的民主政治,确保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与监督权。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性、有序化,降低参与民主政治成本。坚持走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道路,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持,因此要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民主政治提供

30、必要的经济基础。(三)为世界现代化提供新的模式如果按照西方主流的政治现代化理论,中国政治文明在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不具备普遍性,政治合法性无法得到承认。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对社会主义的选择,不是一种权宜之计,而是中华政治文化历史、实践国情在与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互动下,开启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历程的一种必然路径14。中国式现代化能否作为世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样本,需要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牢固树立世界化的广阔视野,以开放包容心态与他国进行合作,坚持一带一路等区域合作战略,积极向他国学习优秀经验,促进国际国内大循环,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融入全球化,不

31、搞单边主义,不搞霸权主义,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汲取一切内外部有利因素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新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参考文献:1 黄承伟.在共同富裕进程中防止返贫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理论逻辑、实践挑战及理念创新 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1):1-8.2 庞金友.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意蕴与实现路径 J.人民论坛 学术前沿,2022,(24):25-32.3 储胜金.世界现代化模式对江苏的启示 J.南京社会科学,2012,(12):146-150.4 王浩.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理论透视与历史比较 J.当代亚太,2014,(05):51-75+157-158.5 胡鹏.追寻政治秩序:亨

32、廷顿著述的思想脉络及其内在张力 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191-200.6Martin King Whyte.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GilbertRozman 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3,(3).7 李侃如.中国面对复杂的未来 J.决策与信息,2010,(07):9-10.8 余斌.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J.经济纵横,2023,(01):25-31.9 秦德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历史启示 J.学术界,2022,(11):23-33.10 董波.亚里士多德论民主 J.世界哲学,2019,(06):25-33+157.11 曹芳.西方经济民主的发展及其反思:政治思想史的视角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01):11-15.12 张君.全过程人民民主: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好民主 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1-17.13 郭剑林,马春玲.略论依附论的理论价值与局限兼论“加快发展”与“保持自身独立性”的中国经验 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1-5+11.14 刘丹,陈曦.马克思现代性思想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及其现实意义 J.行政与法,2023,(01):1-9.-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