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东省莱州市郭家店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 第一框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99260 上传时间:2025-0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莱州市郭家店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 第一框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东省莱州市郭家店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 第一框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课 第一框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案 一、课标要求 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该部分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二、教材分析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是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的第一节。本节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属于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必须是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涵义,我国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利剑”。其落脚点是增强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学好本节,对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爱惜国家财产和他人合法财产,并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有重要意义。 三、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已的财产所有权日益重视。法律也加大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力度。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现象频繁发生。有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以减少侵权事件的出现。另外,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当自已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寻求法律保护。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未成年人进行采用正当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珍惜国家、集体财产和他人、自已的合法财产,对学生进行采用正当的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2.能力目标 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依法维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能力。 3. 知识目标 识记公民的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理解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财产所有权 2.法律如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难点:1.法律如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六、教学理念“精讲精练、当堂巩固;学生主体,教师点拨”的教学模式。 通过图片、视频加上教师精要例子、问题的点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思考、交流、感悟的目的,使教学中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均得以实现 七、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体验教学法 讲授法 八、教具:多媒体教学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案例:拾到他人的钱物,我们拥有所有权吗?(多媒体展示)  2、讨论(1)、李某有权把这笔钱捐给大学生吗?  (2)、你支持王某的做法吗? 过渡:要解决大家头脑中的这个疑问,就需要我们从财产的归属问题说起,因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财产属于谁”这一课的内容。(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进入主题)                       板书:财产属于谁  (二)、新课过程: 板书:(一)、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要想理解刚才那个案例中法院的判决,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板书:1、财产所有权 举例:春节假如你收到1000元的压岁钱,你会拿这些钱来做什么?(设计意图:通过采访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融入课堂共同探讨财产所有权的涵义)。 引导学生从花钱、存钱、捐钱等来解释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结论:财产所有权即: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运用知识:了解了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之后,回过头我们再看看刚才那个案例中法院的处理结果,谁能将法院作出处理的理由给我们大家试着分析一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回归课前材料来深化学生探究的成果,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能力) 畅所欲言:了解了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下面请大家想想在生活中你都对周围的哪些财产享有所有权呢?(学生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回答让学生知道个人财产的范围) 过渡: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感到在我们周围可为我们所有的财产越来越多,刚才有同学说到对家庭财产(家庭中的电脑、电视等)享有所有权。请同学们看看以下的例子。 案例:张明的父亲买了数码相机。(多媒体展示) 教师:你如何看待中学生张明的卖出行为?(学生讨论回答)(设计意图:通过案例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财产所有权的认识能力)  归纳总结: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多媒体展示) 从上述材料看,一个只有14岁的孩子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只能进行简单的与其智力、年龄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出卖家里的高档照相机的行为已经超出了14岁的孩子的行为能力。因此,其与买方之间的买卖行为应是无效的。 过渡:我们在生活中决不能做案例中张明所做的事,虽然我们是家庭中的一员,但是由于年龄、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目前对家里的财产只有使用权,只有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才可以行使对财产的处分权。 教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属于自己的财产。下面请看图片,看看这些财产的所有权都归属于谁?(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鉴别个人和集体的财产) (多媒体出示图片:学校的桌椅、楼房、路边的电话亭、公交车等。)  教师:我们如何划分财产归属的种类呢?(学生回答)  我们可以将财产分为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的财产都属于公民个人,我国法律规定属于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有哪些呢?  板书: 2、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  教师:我们看教材第68~69页出示的五种财产占有情况,判断一下哪些应该属于个人,哪些不属于个人?为什么?(学生判断,教师总结)(设计意图:通过讲练结合检测前部分的学习效果,由此得出结论)     所谓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方法取得的内容合法的财产。 因此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P69 过渡:了解了财产所有权和合法财产的范围,那么生活中我们的合法财产受到侵犯应该怎么办呢?  现场采访曾经被人抢劫过的学生,说说被抢的经过、当时的心情、怎么做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导出,遇到侵害时选择怎么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从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应该说依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最有利的武器。    板书:(二)、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为了切实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现实生活中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具体手段有那些呢?(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案例来逐一分析不同情境所采取不同的保护手段,以提高学生的保护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毛驴属于谁?(多媒体展示)(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板书:1、民事法律手段(最普遍的手段) 以上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普遍的做法。 生活中如果出现了下面的情况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视频:播放FLASH──抢劫 教师提问:画面中的开车人遇到了什么事情?(学生回答抢劫) 教师提问:抢劫行为使你的什么权利遭到了损害? 教师提问:如果该抢劫犯在对你进行抢劫时,恰好被公安机关抓获,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他?并说明你的理由。 教师总结:相信大家对他的处理意见是一致的,即交由公、检、法机关依法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具体来讲,就是运用刑法这一最为严厉的法律武器对犯罪人进行最有力、最有效的打击,从而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不受侵犯。 板书:2、刑事法律手段(最严厉最有效的手段)   (三)、本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们收获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