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逻辑与内在机理.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9926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逻辑与内在机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逻辑与内在机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逻辑与内在机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第期(总第 期)福 建 警 察 学 院 学 报J OUR NA LO FF U J I ANP O L I C EC O L L E G EN o ,S e r i a lN o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逻辑与内在机理吴仲柱(福建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并非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步形成的引领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创造了经济快速

2、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也打破了“东方从属于西方”与“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历史格局,并为建构更加美好的人类社会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是充满张力的进行时,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仍需攻坚克难,接续奋斗.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内在逻辑;理论创新;实践突破中图分类号:D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吴仲柱,男,福建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台湾问题、国家安全等.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3、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到底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孕育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又具备怎样的独特内核?一、理论渊源:现代化的经典意涵所谓现代化,一般指传统社会的体制机制、价值观念,经由调整、变革,实现功能转换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年第期与重构,进而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动态过程.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现代化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还深刻地改变了社会关系,是国际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议题.自地理大发现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业已发生并经历两次现代化变迁与飞跃 由农业时代迈向工业时代,再转进知识时代.其间,世界各国各民族面临的境遇、

4、作出的选择、跨出的步伐、达到的层次并不完全一致.在现代化进程中,倘若传统与现代互动呈现较强的兼容性,譬如,“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使英国拥有了诸多促成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利好因子,其现代化即为内生型现代化.然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要素与现代性的契合度并不高,驱动转型的各种条件难以从内部自行生成,往往需要外力的强烈冲击,像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尝试,就属于应激型现代化.马克思和恩格斯见证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波现代化浪潮.他们在深入考察西欧工业化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尽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彻底摧毁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资产阶级在不及百年的统治中,创造了远比以往一切世代都要多的生产力;但在工具理性繁荣的背后,却充斥着血腥与

5、罪恶 资本的内在逻辑及其永无休止的增殖冲动,难免导致极少数人凭借资本的集聚效应,竭力榨取广大工人的剩余价值,从而造成贫富悬殊越演越烈,无产者完全丧失自由,被迫困于“现代牢笼”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进一步解析、预判了尚处上升阶段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前景,认为资本家不断扩大再生产将加剧阶级矛盾,引发经济危机,无产者势必联合起来,“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资本主义并非人类社会与世界历史的终点,除了为迈向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准备不可或缺的物质前提,其固有矛盾所导致的“结构性内爆”,也造就了自身的“掘墓人”.无产阶级为了谋求解放,将在生产力及经济因素的作用下,创造出

6、“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形态.较之资本主义,这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换言之,现代化的终极目标还在于不断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并在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互动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也通过考察东方社会,探究“亚细亚”生产方式,得出结论:现代化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产物,落后国家和民族实现现代化,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由低向高的一般规律,但生产方式的更迭并不一定严格按照“五种社会形态”逐次递进,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直

7、接进入社会发展的更高阶段.然实现生产力进步,即“把现代工业的生产力作为社会财产来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时候 只有到那个时候,这些落后的国家才能走上这种缩短的发展过程”,才能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局限性,摆脱对西方模式的路径依赖,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值得关注的是,在建构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吴仲柱: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逻辑与内在机理反复提及“排除民族压迫是一切健康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条件”,因为,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殖民侵略,使落后国家和民族日益沦为其经济附庸与政治仆从,大多游离于世界体系外围,境地极其困窘.如何冲破阻碍、推翻压迫、争取独立,无疑是落后国家和民族迈向现代

8、化的首要任务.落后国家和民族如果无法挣脱被支配、遭奴役的状态,没有完成真正的解放,任何现代化的设想都将是空中楼阁、一纸空话.自 世纪中叶,在工业革命的强有力推动下,西欧率先迈向现代化,并依靠资本力量和技术优势,开启了无序扩张与疯狂掠夺,造成了“地域的或民族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与“西方中心主义”大行其道,以及“现代化等于欧美化”之错觉,导致处于边缘地位的落后国家和民族在变革图强中面临选择悖论,深陷发展迷思,纷纷仿效资本主义的“样板”,踉踉跄跄地踏上了工业化道路.殊不知,西式现代化不仅带来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一日千里、社会财富快速增长等,其基于对落后国家和民族残酷殖民的物质积累,还伴生了

9、环境严重污染、贫富两级分化,以及精神极端贫困等诸多“现代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落后国家和民族迈向现代化,需要“学习西方”,但绝非“变成西方”,必须摆脱从属、依附的命运,找回失落的主体性,并结合具体的国情,探索自身的道路.二、曲折探索:跌宕起伏的工业化现代化无疑是所有的国家和民族实现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必由之路.近代以降,中国社会为此长期聚焦于工业化命题.年,不列颠的坚船利炮叩开了清帝国的海疆门户,将古老的东方民族强行裹挟进世界历史,并让传统中华遭遇百年未有之至暗时刻 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为了救亡图存,晚清士大夫

10、阶层尝试着“睁眼看世界”,从极端排斥,到被迫接纳,逐步拉开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求富”历程.然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却打断了洋务派主导的工业化.“中体西用”的夭折让有识之士痛定思痛,开始由单纯的器物追赶转而寻求更深层的制度重构.接踵上演的百日维新悲剧与清末新政流产,又宣告“托古改制”与“兴民权、开议院”等变法改良运动归于失败.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千年帝制终结,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列强无暇东顾,中国民族工业才在夹缝里迎来短暂的发展契机.其间,孙中山犹推出 建国方略,视振兴实业、改善民生为“兴国之要图”“救亡之急务”.不幸的是,资产阶级仍因循欧美模式推进工业化,不仅没能完全挣

11、脱殖民桎梏与西方窠臼,更未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久经磨 难 的 中 华 民 族 还 需 要“新 的 思 想 引 领 救 亡 运 动”与“新 的 组 织 凝 聚 革 命力量”.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年第期 年,十月革命不仅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也昭示了西方道路并非实现工业化的唯一选择.譬如列宁曾提出“必须使工业更加现代化”,以促进苏俄经济发展等主张.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鉴往知来,逐渐认识到,挽救危亡、振兴中华,既要寻求指引中国革命迈向成功的正确道路,又得着眼国家重建,找到适合国情的现代化范式.如参与建党后,毛泽东即深入安源矿区,投身工

12、人运动,并在组织、领导罢工斗争的同时,深入思索、积极探求民族产业的出路;大革命期间,他高度重视发动农民的同时,也敏锐地察觉到解决土地问题旨在发展工业、促进工业化;旋苏维埃运动蓬勃兴起,他依然关注工业生产,并将为数不多的兵工厂列入红色中华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至全面抗战爆发,毛泽东进一步明确,建立强大工业,实现工业化,是战胜日寇、抵御外辱、维护主权、保障独立的关键.他还因此呼吁,抗战结束后,工人阶级不但要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而斗争,也要为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反复重申,实现工业化必须彻底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是“从侵略者、地主、买办手下解放农民,建立近代工业社会”.迨解放战争接

13、近尾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更阐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后,应迅速恢复生产,稳定局势,发展经济,“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加上西方封锁与制裁,毛泽东对发展工业更加迫切,几度提及“中国民族和人民要彻底解放,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周恩来也清醒地意识到,若不实现工业化,“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伴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土地改革完成,抗美援朝胜利,大规模建设揭开序幕,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出台,大致沿袭了苏联做法,努力构建自身工业体系,锻造社会主义根基.恰如毛泽东所言,“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

14、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一化三改造”彻底扬弃了在中国长期“水土不服”的欧美工业化模式.及 年,“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提前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华大地上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亦初见成效,为此,党的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作出新判断,明确将集中力量尽快解决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解决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无法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实践中生搬硬套苏式道路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毛泽东对此特别警觉,认为过去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决定适当调整投资比例,“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

15、的工业化道路.他在翌年发表的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初步阐发了对工业化的系统思考,强调“工业化的道路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但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吴仲柱: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逻辑与内在机理鉴于工业化快速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首次设定了建成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奋斗目标,后毛泽东又加上“国防现代化”,使“四个现代化”初具雏形.同期,周恩来也论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现代化.年,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宣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

16、主义强国”.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建设实践,提出“四个现代化”具体主张,不仅突破了工业化的单一向度,而且实现了现代化场域的多维拓展.在此期间,因纠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左倾”冒进,毛泽东还充分估量到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形成了“分两步走”的总体思路.即从 年起,用个“五年计划”,创建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完整的国民经济架构,进而在 世纪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走到世界前列.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片面强调精神力量及其作用,过分关注主观世界的改造,以致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迟滞了现代化进程,直到 年,邓小平指出,现代化建设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年,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一次

17、会议上再提“实现四个现代化”,上述“两步走”部署仅达成第一步奋斗目标.回望百年坎坷历程,中国开启现代化探索,无疑源自鸦片战争后社会内部对改变被动挨打局面的强烈吁求;而早期扭转颓势的种种努力之所以一波三折、黯然收场,归根结底,还在于对西方道路的机械照搬与形式模仿,根本无法激活、唤醒整个民族的主体意识;直至马克思主义入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华民族才迎来命运转机,现代化追求才出现决定性转折.而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切实遵循“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找到引领中国革命迈向成功的密码,创建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重塑了国家的主体性身份;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直面挑战,勇于攻坚克难,促成

18、了“两个转变”,并在治国理政的艰辛探索中,顺应人民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求变,积极应变,最终创造了人间奇迹,突破了西方叙事风格,超越了苏联逻辑架构,从单纯“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成功开辟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路.三、深化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全党工作中心重新转向经济建设后,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创造性地赋予社会主义现代化以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更加深厚的中国底蕴.他在不同的场合曾多次谈到,“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

19、做中国式的现代化”.他还为“中国式的现代化”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年第期精心勾勒了一幅立体画卷.譬如,他将解决温饱问题、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列作阶段性目标,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三步走”战略,擘画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他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把改革开放定为基本国策,将科学技术视作第一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他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一再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系整个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事业;他反复谈及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必须致力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物质文明

20、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力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特别是经由信息化带动,先后实施了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战略,开辟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至党的十五大,初步形成了“新三步走”构想,即从 年至 年,力争G D P再翻一番,使小康更加宽裕,形成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到 年,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及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21、,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世纪之交,国内外局势更加错综复杂,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本着创新驱动,坚持科学发展,接续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中,突出以人为本,强调统筹兼顾,着力把握规律,侧重破解难题,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清晰.党的十六大着眼于提前实现“三步走”战略前两步奋斗目标并达到总体小康,进一步谋划了在 世纪头 年建成全面小康,到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未来远景.正是在党的领导下,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的

22、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 年G D P跃居世界第二,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还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纳入现代化建设范畴;党的十九大又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出科学判断,明确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视为主要任务,并立足顺利完成“新三步走”战略前两步,推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

23、标,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带入“快车道”;至党的二十大召开,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建成了全面小康,并为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吴仲柱: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逻辑与内在机理程规划了清晰的“线路图”,即达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分两步走”从 年到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 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设定“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到突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接力奋斗,特别是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突破,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不断拓展,既集中体现了人民的意愿,更深刻揭示了

24、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由“落后于时代”到“追赶上时代”,再至“引领着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仅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还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摆脱了矛盾冲突和扩张对抗的陈旧思维,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塑造和主宰世界的历史惯性,粉碎了欧美发达国家目空一切的优越感与盛气凌人的霸权意识,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事实上,西方现代化相继经历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等,大体呈现“串联式”线性发展.作为后

25、发国家,中国迈向现代化,难免与发达国家同台竞逐,若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根本无法弥补存量及积累上的短板,也难以发挥增量与创新上的优势,还可能重蹈晚清民国工业化失败之覆辙,只有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方能实现赶超,后来居上.故找回“失去的二百年”,克服物欲膨胀导致人的异化,以及所衍生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中国必须另辟蹊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锚定目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闯出一条别具一格的“并联式”叠加

26、发展的现代化新路.由此,我们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欧美各国二百多年的历程,同时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保持了社会长期稳定,并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已经证明并将反复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四、系统集成: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党的二十大站在中国发展的新高度,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历史主动,明确历史方位,坚定历史自信,全面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年第期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显然,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普遍共性

27、,更有基于自身国情的鲜明特色,拥有与欧美模式截然不同的独特内涵.(一)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最大优势,也是明确现代化建设方向,造就现代化中国道路的决定性因素.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抑或将来,推进现代化事业难免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挑战,“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因此,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新时代,我们仍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应持之以恒地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敢

28、于刀刃向内,以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律,推动自身治理能力同步现代化,进而始终成为全体人民信赖与拥护的坚强核心,并为推动中国式高质量现代化提供最根本的政治保障.(二)聚焦人民至上与西方现代化奉行“资本逻辑”完全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历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致力于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我们仍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着力谋划使 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并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此外,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中国还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努力促进国际合作与共赢,且以主动参与全球治理,造就开放包容的文明新形态

29、,不仅打破了“独尊美欧、西方主导”与“国强必霸、零和博弈”的固化思维,也建构了值得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借鉴的新样板.(三)实施整体推进因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篇布局,不仅统筹协调“四个全面”,还积极应对新阶段所面临的全局性问题,努力促成“五个文明”整体联动 物质层面,从执政兴国的高度,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民生高质量改善,满足人民高品质美好生活需要,引领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政治层面,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形塑全过程人民民主,突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位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30、精神层面,以体制机制变革,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高人民素养与境界,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社会层面,着力区域协作及城乡融合,构建多层联动结构,畅通多元参与渠道,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格局,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生态层面,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改善吴仲柱: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逻辑与内在机理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打破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二元对立,加快绿色转型,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四)贯彻稳中求进“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毛

31、泽东提出“分两步走”总体思路,到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酝酿“三步走”构想与党的十五大形成“新三步走”战略,再到跨进新时代,党的十八大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作出“新两步走”具体部署,以及“十四五”规划和 年远景目标设定,我们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循序渐进,分阶段、按步骤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贯彻了“稳中求进”的基本理念.一连串时间表的相互衔接与预期任务的圆满完成,亦清晰地刻画出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频共振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息图谱.(五)发扬斗争精神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加速演化,中国式现代化既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也遭遇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32、,像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区冲突和局部动荡频发,以及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无法绕开的一系列矛盾症结等,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警惕“黑天鹅”事件,防范“灰犀牛”风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着力化解危机,果断消除威胁.“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与制胜法宝,应把准方向,讲究策略,科学应对,善作善成,方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总而言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面向时代、胸怀世界,在纵深推进现代

33、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透过共时性比较与历时性梳理,丰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深刻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机理,成功开辟了新时代高质量推进现代化的中国道路.诚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自发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然经历漫长的进程.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踔厉奋发,团结奋斗,一定能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业绩,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参考文献: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 民日 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34、,译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年第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N人民日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列宁全集:第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文集:第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文集:第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选集:第卷M北

35、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文集:第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文集:第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文集:第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邓小平文选:第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责任编辑:郑淑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