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智媒时代ORCID在科技期刊中应用的现状、问题与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9867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2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媒时代ORCID在科技期刊中应用的现状、问题与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智媒时代ORCID在科技期刊中应用的现状、问题与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科技传播23科普实践基金项目:华侨大学校基金项目(2021HJY02)。作者简介:钱筠,副编审,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2009 年,在汤森路透和自然出版集团召开的第一次名称标识符高峰会议上,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ORCID)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用以解决科研人员因姓名的复杂性(重名、改名、同音等)而产生的歧义问题。截至 2022 年 5 月,ORCID 全球注册人数已达 500 多万,超过 800 家的科研院所、出版商等会员机构注册了 ORCID1。ORCID 可谓论文的“学术身份证”,具有唯一性,人与证一

2、一映射,消除科研人员的姓名歧义问题;具有开放性,可开放接口集成至 ResearcherID,Publishments,Scopus等合作系统交换数据、交互操作;具有关联性,可串联论文投稿、基金申请、资助评估等不同系统2;具有跨界性,可跨学科、跨机构、跨地域、跨国界地共享资料和研究成果。因此,在智媒时代,ORCID 在我国的开发与应用也备受瞩目。基于此,本文对 ORCID 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现状、问题与策略进行研究。1 ORCID 的应用意义1.1 对科研人员的意义1)识别学术身份。ORCID 建立的初衷便是为了解决科研人员学术身份识别的问题,避免姓名混淆。在大数据环境下,精确识别科研人员的科研

3、成果,消除姓名歧义,明晰研究者的学术身份尤为重要。ORCID 通过 16 位身份识别码构建名称的标识符注册表,使每一位进行注册的科研人员都具有“一一映射”的“学术身份证”,妥善地实现了姓名消歧、成果归属等问题,其作用相当于国际标准书号(ISBN)之于图书,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之于期刊,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之于论文。ORCID 可嵌入工作流,贯穿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准确关联科研产出及科研贡献,促进科研数据的准确集成,提高科研工作效率。2)了解学科进展。在当今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中,科研人员如何运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迅速筛选出自己所需信息,是每一位科研人员亟须掌握的本领和技

4、能。而科研工具和科研平台的擅用与巧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ORCID 平台能够跨国界、跨地域地接收各学科科研人员的最新科研活动资料,通过关注相关学者、业界大拿的科研信息,迅速了解自己所在学科的前沿动向及发展脉络,扩大学术视野。3)提高学术知名度。ORCID 将作者及其科研成果相互关联,作者可以方便地对自己的学术记录进行编辑,形成展示自己科研贡献的“学术名片”,智媒时代ORCID在科技期刊中应用的现状、问题与策略钱 筠摘 要 以 2022 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收录的 295 种高校学报类核心期刊为例,对 ORCID 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ORCID

5、 应用的深度与广度皆有待提升。提出策略:通过 ORCID 组织及会员机构宣传协助联动,提升用户体验;政府主管部门注重动向研究,出台资助政策;编辑出版部门发挥导向优势,注重出版应用;高校和科研院所善用资源推广,制定激励机制;科研人员深入认识了解,提高成果可见度。关键词 ORCID;智媒时代;科技期刊;科研;高校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3)335-0023-0520237(下)科技传播24科普实践提升学术成果的可见性与可发现性。此外,ORCID为用户提供了形式各异的科研增值服务。例如,通过图表、主题词云、社会网络分析图谱等可视化地对学术成果进行统计与分

6、析,形成计量指标信息,有利于科研人员了解、完善自身科研轨迹;通过开放存取扩大科研成果的曝光度与传播面,有利于科研人员提升学术影响力,提高学术知名度。4)拓展交流渠道。闭门造车式的学术研究只会让研究者如井底之蛙,学术交流的必要性在于信息的交流,使学术思想、观点得到借鉴、碰撞、激励与创新。ORCID 数据交换的开放性,全球通用的国际性都有利于科研工作者拓展学术交流边界,融入全球学术圈,与同行进行学术成果分享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关注自己的研究成果,创建良性的学术交流生态系统。1.2 对出版编辑部门的意义1)简化平台使用流程。ORCID 具有透明性、开放性及兼容性,可与期刊投稿系统、基金申请

7、平台等实现交互,直接调用相关数据,避免重复输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智能化管理。例如,现今期刊大多有自己的投稿系统,作者向不同期刊投稿时必须重复填写个人信息,繁琐且耗时。倘若投稿系统开发了相应的 ORCID 的 API 接口后,系统便可无缝导入 ORCID 的相关信息,无需重复填写。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DOE(美国能源部)等机构已将 ORCID 嵌入基金申请平台,可准确识别并持续跟踪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3,亦可动态优化资助方案,调整资助战略。2)优化审稿专家管理。嵌入 ORCID 的审稿系统能为审稿专家的管理与维护提供多种优化策略。ORCID 的开放性使编辑能够准确、高效、全面地收集与筛

8、选专家动态化的科研信息,精确定位“小同行”专家,提高审稿效率;通过投稿者的 ORCID,可评估其论文、著作、实验、专利等科研成果,预见性地物色特定领域的潜在审稿人,构建规范化、数字化、精准化的审稿专家库;通过 ORCID 认可专家的审稿贡献并形成记录的特性,有利于提升审稿专家的学术荣誉感与审稿积极性4。3)提升约稿成效。约稿是编辑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在约稿之前必须“知己知彼”才能提升约稿成效5。ORCID 通过唯一标识符链接起科研人员的基本资料、基金项目、审稿情况等科研数据,以及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知识产权等 37 种科研产出,并以模块化形式呈现。一方面,编辑借助ORCID平台,可以快速了解学科

9、的发展脉络与学术前沿,结合期刊自身的特色,明确研究热点,制定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选题方案,此为“知己”。另一方面,通过 ORCID 清晰了解拟约稿专家的学术产出情况,对其学术背景、研究方向、科研能力从宏观与微观上进行较为全面的把握与分析,此为“知彼”。4)促进期刊国际化。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亮相,争取话语权,国际化是中国期刊的必由之路。以国际使用的通行技术和平台为契机,促进国内期刊融入国际,紧跟出版技术创新步伐,正在成为事实标准的 ORCID 满足了国际化识别服务的需求,无疑是当前国际化的极佳切入点。1.3 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意义1)整合科研信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信息化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单位科研

10、能力的提升及科研人员的满意度。数据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信息共享化、业务协同化、服务个性化是科研信息系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ORCID 通过标识符的唯一性,将具有不同学术身份(如作者、审者、编委)的同一位科研工作者在不同系统中的科研信息进行精准关联、整合,明确科研产出及成果归属,形成一个以研究者为中心的关联网络,多维度、多系统地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进行跟踪、统计和评价。同时,ORCID 还可以串联起不同系统的数据库,通过元数据、API 接口等方式实现数据交互,即时更新,形成科研信息融合与集成的枢纽,便于科研信息系统立体化、动态化管理。例如,清华大学基于 ORCID对该校教师的科研产出数据进行整理

11、,建成“清华大学学者库”,实现对教师学术状态跟踪及学术考核评价。2)提高学术影响力。2017 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显示,“高被引论文”是学术影响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在著名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的评价指标“科研的影响力”中,“高被引论文数”也是 3 个衡量指标之一。由此可见,论文的被引率对学术影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指标意义。诚然,论文的学术水平是提高论文的被引率的根本,但在质量保证的基础上,在海量科研产出的背景下,如何使科研成果被更多的同行阅读进而引用,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ORCID 不失为一种提高论文显示度的有效

12、方式,它不仅能够全面串联研究者的科研信息,而且能够链接 Google Scholar,PlumX,Scopus Author Indentifier 等系统,有效提高科研成果的能见度,提高学术影响力。3)制定科研战略。科研水平是反映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体现办学内涵,体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6。高校及科研院所通过 ORCID 可以精准建立科研人员及其学术成果的有效联结,持续便捷地跟踪科研进展。在大数据环境下,为高校科研成果归属、科研成果转化、科研产出宣传、科研信息管理等形成规范化、低成本化的分析与评估报科技传播25科普实践告,为高校科研决策与科研战略的制定提供精准的科研信息7。2 ORCI

13、D 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编纂的2022 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收录的 295 种高校学报类核心科技期刊为例,进行 ORCID 应用情况的调查统计,按学科将其分为综合(83 种)、理学(5 种)、农学(34 种)、医学(67 种)、工程技术(106 种)等 5 个类别。通过网络搜索编辑部官方网站,查看投稿须知 投稿约定 投稿指南,公告栏及投稿系统,了解各期刊使用 ORCID 的情况;通过中国知网下载论文,了解 ORCID 在期刊出版中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此次统计数据截至 2023 年 2 月 15 日。2.1 总体情况

14、投稿时要求作者申请 ORCID,并在稿件中进行标注的期刊总体情况,如表 1 所示。由表 1 可知:在 295 种期刊中,有 58 种期刊在投稿时明确说明作者需提供 ORCID 以供论文出版时标记,占比 19.66%;各学科中,医学类、工程技术类使用ORCID 的比例较高,分别为 23.88%、22.64%;农学类仅为 8.82%,而理学类期刊均未标注 ORCID。表1 高校学报投稿标注ORCID的总体情况学科类别收录学报数量ORCID标注数量占比/%综合831518.07理学500农学3438.82医学671623.88工程技术1062422.64总计2955819.66在地域分布方面,投稿需

15、提供 ORCID 的 58种期刊情况,如表 2 所示。由表 2 可知:各地区ORCID 的应用情况并不均衡,相较于其他地区,华东地区的应用率明显居高,为 39.66%,其后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分别为 17.24%、13.79%;华南地区则最少,仅有 3.45%。表2 高校学报投稿标注ORCID的地域分布情况地区学报数量占比/%华北1017.24华东2339.66东北813.79华中610.34西南610.34西北35.17华南23.45在采编系统方面,投稿需标注 ORCID 的期刊基本都使用同一公司的采编系统,这表明该公司的战略发展意识较强,已进行 ORCID 的应用布局,而其他采编系统公司

16、可能已留意到 ORCID 的应用意义,但尚未在采编系统中进行广泛的集成应用。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投稿需标注 ORCID 的 58种期刊情况,如表 3 所示。由表 3 可知:投稿需标注 ORCID 期刊的其他新技术应用水平也较高,采编系统、OA、DOI 的应用率分别高达 100%、98.28%、93.10%;优先出版和微信的开通率分别达到了46.55%、63.79%。说明这些期刊对新技术的触觉相对灵敏,在智媒时代擅于借助新技术进行学术期刊的传播和发展。2.2 基础应用情况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已有 58 种学报在投稿时明确说明作者需提供 ORCID 以供论文出版时标记,但仅有浙江大学学报编辑部的浙江大

17、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表3 高校学报其他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参数采编系统OAE-mail AlertRSSDOI优先出版微信学报数量58574839542737占比/%10098.2882.7667.2493.1046.5563.79表4 浙江大学学报ORCID的标注情况学报名称首次标注刊期格式位置作者标注情况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6年第2期http:/orcid.org/xxxx-xxxx-xxxx-xxxx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第一作者、通信作者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5年第4期http:/orcid.org/xxxx-xxxx-xxxx-xxxx作者简

18、介第一作者、通信作者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第3期http:/orcid.org/xxxx-xxxx-xxxx-xxxx作者简介第一作者、通信作者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第7期xxxx-xxxx-xxxx-xxxx http:/orcid.org/xxxx-xxxx-xxxx-xxxx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第一作者、通信作者20237(下)科技传播26科普实践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给刊发的每篇论文标注了 ORCID,其标注情况,如表 4 所示。由表 4 可知:这 4 种学报 20152016 年已在每篇刊发论文上标注 ORCID,而在国际上,2012 年 ORC

19、ID 开始供全球科研人员开放注册,在国内,2014 年 ORCID 中文服务平台 iAuthor 上线,说明这 4 种学报对于 ORCID 的应用皆走在学报前列;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ORCID的标注格式为 http:/orcid.org/xxxx-xxxx-xxxx-xxxx,而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初始标注时使用的是 16 位 ORCID 码,即 xxxx-xxxx-xxxx-xxxx,后 改 为 网 址 形 式 http:/orcid.org/xxxx-xxxx-xxxx-xxxx,这两种格式也是学术刊物中 ORCID 常见的标注形式

20、;4 种学报 ORCID 的标注位置皆为作者简介处,作为常规的作者信息;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标注出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的 ORCID,而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初始时仅标注第一作者的 ORCID,而后改为标注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的 ORCID。2.3 深化应用情况在刊物上标注作者 ORCID,有利于提高研究成果的可发现性,促进其有效传播。除此之外,ORCID 还有更深层次的应用。吴飞盈等4通过作者提供的ORCID,查看其科研信息,准确遴选审稿专家,扩充审稿专家库;丁佐奇8通过 ORCID 可记录专家审稿行为,并将其作为学术贡献的功能,提高专家的

21、审稿积极性;肖俊等9通过 ORCID 加强来稿信息审查,防患科技期刊中的影子作者与影子审稿专家。然而,通过电话访谈对相关编辑部进行了解后得知,大多数学报编辑部尚未发掘 ORCID 深层次的应用。3 ORCID 的推广策略3.1 ORCID 组织及会员机构:宣传协助联动,提升用户体验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受访人员对 ORCID 的认识较为浅显,只有 9%的受访者知道何为 ORCID。其中,多数人知道 ORCID 是免费(95%)的非营利(63%)工具,但是鲜少(34%)知道 ORCID 具有年度公开数据资料及新的同行评审服务等10。由此可见,科研人员对 ORCID 的价值仍然认识不足,ORCID 组

22、织及会员机构还需进一步推广。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科研人员认识并了解 ORCID 的作用、意义和应用形式,可以举办推介会、研讨会、编程节、外展会等,加强科研人员对 ORCID 的认识,了解其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在大数据背景下具有提高信息发现的精准率,支持数据交换复用,推动科研社区协作等现实意义。此外,还可通过社交媒体分享 ORCID 的新信息与新功能,以便使用者获得新鲜资讯。例如,2014 年,在芝加哥举办了 ORCID 的外展会和编程节,为整合项目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与 ORCID 技术团队直接交流的机会11。2017 年,ORCID 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举办了研讨会,探讨 ORCID 对科

23、研人员与科研机构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方案12。这些活动的举办都有利于扩大 ORCID 的影响力。其次,ORCID 组织应协助中国会员机构推进工作,向其提供技术文档、程序接口、代码样本等,以便会员机构的使用与嵌入。在 ORCID 中国服务签约与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晓林教授表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愿意与ORCID 共同努力在中国科学院乃至全国推动赋予研究人员一个国际化的唯一标识号。”13再次,ORCID 需解决目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如 ORCID 网站登录困难、不同系统间的协调合作、会员机构获号政策不连续、信息更新机制的完善等,只有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

24、,提高用户黏性。3.2 政府主管部门:注重动向研究,出台资助政策数字化与国际化是近年学术期刊界研究的焦点,也是政府主管部门关注的重点。2014 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出台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2017 年再次发布关于深化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持续不断地推进出版业的数字化进程。就技术层面而言,出版可以认为是文化与科技相互协作的行业,在媒介的迭代、变革中,不断地突破自我。ORCID 技术的应用既是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其自身属性又能促进中国的学术期刊与全球学术界接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颜帅表示:“在技术或标准方面,现在国际上,包括

25、中国在内的英文刊已普遍采用 DOI、XML,但国内期刊对作者身份认证还没有足够的重视,ORCID 的应用仍不太广泛。”14首先,政府主管部门需注重国际出版动向的研究,加强国际出版技术的跟踪,以数字技术为动能,指导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发展,与时俱进地优化、升级。其次,积极推动和支持 ORCID 的普及应用,出台评优支持、立项资助等相关政策15,推动更多的中国科研人员取得 ORCID,推动 ORCID在学术期刊中的应用。3.3 编辑出版部门:发挥导向优势,注重出版应用首先,编辑应充分发挥导向优势,做好宣传普科技传播27科普实践及工作。编辑出版部门可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在刊物内页、网站、微信

26、公众号上推介 ORCID;可在与作者、读者、审者沟通时适时介绍 ORCID 在学术成果归属及学术产出管理方面的优势;可开设相关的讲座向校内的老师及学生普及 ORCID,使科研工作者们能够及时了解 ORCID 的作用;可开展相关活动16,提高 ORCID 的使用率。其次,注重 ORCID 在出版环节中的应用。在上文的调查中发现,已有 19.66%的学报在投稿时需要提供作者的 ORCID,但只有 1.36%的学报在出版时为每篇论文的作者标注 ORCID。编辑出版部门应加强 ORCID 在出版中的应用。一为基础应用,在论文出版时进行 ORCID 标注,这有益于优化检索路径,提高论文及论文作者的可见度

27、。二为深化应用,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高校学报尚未涉及 ORCID 的深化应用,编辑出版部门应提高 ORCID 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如学术评价、检索效率、版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使其更加有益于学术出版和学术服务,使单纯的数字化升级转变为构建知识服务体系,拥抱更广阔的市场。3.4 高校和科研院所:善用资源推广,制定激励机制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了众多科研人员,是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集中地,对 ORCID 的推广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善用自身的资源进行ORCID 推广。如利用数字图书馆对已有的资源进行ORCID 注册;开设相关的课程、讲座、沙龙,向科研人员宣传 ORCID 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在

28、学校的科研管理考核系统中嵌入 ORCID,简化审核流程,提高数据质量,完善科研管理;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认识并使用 ORCID。3.5 科研人员:深入认识了解,提高成果可见度科研人员是科技期刊的受众,也是科研成果的产出者。虽然 ORCID 的推出和可持续性发展很大程度上仰赖于机构的支持,但是只有在研究人员和学者的主导下才能成功11。对于科研人员而言,首先,应提高认识,了解 ORCID。笔者发现,在众多学术论坛中,许多科研人员发帖询问何为 ORCID,源于他们在投稿时发现许多刊物要求提供 ORCID。研究人员可通过 ORCID 网站或中国科学家在线了解 ORCID并进行注册,也可通过学术论文或 ORCID 公众号进行了解。其次,研究人员可以维护、编辑 ORCID 上的相关内容,并设置内容的显示与分享方式,记录自身的学术研究和科研活动轨迹,提高科研成果的可见度。参考文献1ORCID中国会员机构交流工作会在中心举办EB/OL.(20180201)https:/ ORCID 调查报告R/OL.(20160329)https:/ 改造科研生态系统的愿景EB/OL.(20140502)https:/ 提高学术信息服务的效率:我的两个倡议EB/OL.(20160801)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