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教学目标: 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思想内容; 3、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 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唱响“我的中国心”。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3、朗读法、讨论法等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查找邓稼先和杨振宁的资料和我国核武器研究发展的情况。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导入新课1945年7月16日,美国研制的
2、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8月8日广岛时间8时15分17秒,美国将原子弹“小男孩”投向了广岛。8月9日,美军B29轰炸机向日本长崎投下了另一颗原子弹“胖子”。从此以后,核战争的阴云笼罩了整个世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多次对中国挥舞核大棒,中国出兵朝鲜以及在台湾海峡附近作战时,美国都曾扬言准备使用原子弹。为了新中国的国防安全,1955年1月,毛泽东决定自力更生,依靠本国的科学家,正式决定研制核武器,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成功地爆炸了一颗当量相当于2万吨梯恩梯炸药的原子弹。从此中国以一个巨人的姿态巍然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为了这辉煌的一刻。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心甘情愿地
3、做了无名英雄,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烈乐章。他们是我们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就让我们展开课本,去谛听他们感人的事迹吧!资料交流创设预定情境,导入新课整体感知一、 作者简介: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但对祖国的感情这一共同点把他们紧紧联
4、在一起。本文即是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二、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先 元勋x
5、n 至死不懈xi 鞠j躬尽瘁cu 选聘pn 无垠yng 殷红y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三、感知总体内容把握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
6、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
7、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讨论:六个部分有什么联系?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
8、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总结: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热情赞美了邓稼先为国家、为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齐读生字词语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文学常识积累字词积累训练概括能力训练筛选信息的能力小结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热情赞美了邓稼先为国家、为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
9、崇敬之情。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问题探究一、速读课文,深入内容。 要求每一个同学提出一个的问题。分组讨论: 示例: 1、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年屈辱的历史: 既交待了邓稼先的成长背景,又突出他对民族复兴的贡献。 2、 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照起来写? 突出了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3、 文言文的语段的意思是什么?引用的目的是什么?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
10、,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4、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
11、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分组讨论总结归纳全班交流培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品味赏析1、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示例:任人宰割:我发现“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
12、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为当时中国的处境担忧。 2、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归纳学生发言: 示例:我发现“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句话在本部分的末尾,显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上,运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邓稼先的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对“中国人站起来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作
13、出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写作的中心,开启下文。 示例我发现“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示例我发现“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段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两句话分两段陈述,起突出、强调作用,高度赞扬了
14、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读完这两句,不由得使人在内心深处升起一股敬仰之情。3、同学们肯定还有许多发现,诸如在修辞手法上、标点符号上、结构安排上、描写方法上等,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示例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示例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独立思
15、考准备2分钟畅所欲言情感体验表达训练拓展延伸学习了本文,你的收获是什么?我想请同学们用特殊的方式展示出来: 1成语。 2名人名言。 3相仿事例。 4一首歌。 5一首诗。 6用一组排比句。表达训练并积累材料课外作业以“我的中国心”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训练邓稼先“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杨振宁邓稼先同步练习一、 基础演练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宰割( ) 奠基( ) 元勋( ) 选聘( ) 燕然( )嫣红( ) 鲜为人知( ) 鞠躬尽瘁( ) 妇孺皆知( )2、 解释下列词语。 马革裹尸: 燕然勒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 A、“鞠躬尽瘁,死而
16、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B、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 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C、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D、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 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4、 填空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 的重要领导人,为我国成功地研制 、 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 ”功勋奖章。5、结合语境,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越剧名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
17、醒他说:“你怎么把梁山伯与祝英台听成了摇篮曲?”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的自我解嘲道:“_”(1)老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_(2)如果你是那位学生,你解嘲的话是:_二、阅读快车(一)课内阅读 永恒的骄傲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话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最有价值的。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
18、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1、“挚友”指-的朋友。2、“永恒”的意思是-。3、“彷徨”的意思是-。4、邓稼先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前进的。方向指朝_方向;有意识是_意识。5、“他仍会走他自己走过的道路。”已走过的道路指_。6、试说说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_。(二)课外延伸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海边遇见一位熟识的老渔民。我们攀谈了起来。从打渔聊到天气,从大海聊到人生。我忽然地说:“人和海相比,真是太渺小,太短促了。”老渔民似乎不假思索地笑了笑,随口说:“可海懂什么?”他的不经意的回答,犹如一道电光在我心灵深处一闪.我似乎
19、获得了一种启示。我望着大海。群山、礁石许久,忽然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思想。我想,是呵,海懂得什么?山懂得什么?它们虽然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今后,也许还将存在更多的亿万年,可是,它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感知和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哪怕一分钟,一秒钟呢!而人,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的岁月,却每时每刻,甚至在梦中也都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身的存在。而且不正是人类自己【fy】了自然以人的面貌、思想和感情吗?在无知的自然面前,人,难道不该感到骄傲和神圣吗?我顿时觉得第一次用另一种眼光审视着眼前的大海,并仿佛感到自己渐渐高大起来 我为这意外的收获而高兴,我急忙跑去找那位老渔民。可是沙滩空空的,老渔民已经出海了。举目望去,只
20、见前方的海面上一叶小舟在风浪中驶去,驶去。而我,那些无名的怅惘也仿佛被它带走了 1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写出汉字:fy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成意思相同的陈述句: 3.文中划线的句子比喻的是 4文中划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 A表示作者在思索海与山所懂得的东西; B表示作者对海与山所懂得的东西的迷仍、困惑; C表示作者已认识到海与山并不懂得什么。5“他的不经意的回答”一句中“不经意的”照应了_”、“_”这两个词语。6文未加点的“它”指代的是 ;“我”那些无名的怅惘指的是 7第段开头,“意外的收获”中“收获”的具体含义是( ) A认识到自然是无知的。 B认识到自己是高大的。 C认识到人在自然面前不应该
21、妄自菲薄。 D认识到普通的劳动者也有深造的思想。8说这“收获”是“意外的”,是因为 (1) (2) 三、写作空间 杨振宁、邓稼先都是对民族,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科学家,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这样推动生产技术发展的科学家,你能不能也向大家介绍一个?不少于400字。参考答案一、 基础演练1、 zi din xn pn yn yn xin cu r2、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燕然勒功: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辞劳苦地、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3、 C4、 核武器 原子弹 氢弹 两弹一星5、 (1)
22、你怎么在课堂上睡觉?(2)如:我被这优美的音乐陶醉了、我已经被川江号子倾倒了。二、 阅读快车(一)课内阅读:1、亲密,诚恳 2、持久的有价值 3、游移不定,不知道往哪里走好。 4、对国防武器建设至死不懈 要完全摆脱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危机5、“两弹元勋”,中华民族核武器的奠基人和开拓者5、 点拨: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二)课外延伸l赋予2略3老渔民的话对我的启示触动4C5似乎不假思索随口6、前方海面上风雨中的一叶小舟。 人和海相比,真是太渺小,太短促了。7C 8(1)偶然的机会得到的(2)老渔民随口说的话启示的三、写作空间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