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竹影鲁教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96980 上传时间:2025-01-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竹影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竹影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竹影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竹影鲁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竹影鲁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竹影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2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中国山水、人物画和西洋风景、人物画各一幅。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查找丰子恺的资料及漫画作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导入新课同学们,童年唱着快乐的歌儿离我们远去了,那一段段往事常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一幅幅美妙的画面。童年时我们常和儿时的伙伴玩各种有趣的游戏,比如用泥巴

2、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你是否想到这也是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呢? 今天,让我们一块来欣赏丰子恺先生为我们描绘的一幅充满童真童趣的“中国画”竹影。创设预定情境,导入新课整体感知一、 简介作者。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与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被公认为“20世纪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现代画家,散文家。二、 听录音,疏通字词。 1、注意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藤椅 幽暗 惬意 疏密 朱砂 口头禅 参差不齐 蘸 撇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惬意:满足,畅快。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1、 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

3、内容。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2)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明确:本文通过写作者儿时与伙伴们天真烂漫的描竹影游戏活动及父亲把孩子们带进中国画的艺术殿堂的事,揭示了生活中处处包含着艺术和美。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丰子恺的了解。 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朗读课文,获得艺术的感受。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走进作者,了解更多信息,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积累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

4、课文做好铺垫。问题探究1、 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2)颜色方面: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2、 作者为什么要写对中国画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明确:写父亲为孩子们讲解中国画的有关知识,不仅教给了孩子们新知,还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出:一切艺术和美都来自生活让我们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吧!培养合作意识,阐述自己的观点自由回答,各抒己见。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品味赏析1、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

5、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明确:生动、形象的表现童真童趣的描写。如:“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2、第2段中写到“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象一只立起的青蛙华明。”第3段又写到“华明真像一只青蛙。”为什么总把华明或他的影子比作“青蛙”,可换成“小狗”、“燕子”、“小鸟”吗?参考答案一:这个比喻真是太有趣了。因为“青蛙”总是一蹦一跳的,而华明是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

6、定也蹦蹦跳跳的吧。这个比喻贴切生动,如果换成“小狗”、“燕子”或“小鸟”,太俗气了。参考答案二:联系文章背景,不难知道这是夏天,夏天的晚上是属于“青蛙”的晚上,“青蛙”是孩子们最爱的益虫,是最欢快、活泼的小动物了,所以,把华明比作“青蛙”,既生动形象,又流露出喜爱他的感情。换成“燕子”、“小鸟”都不好,也与时令不太吻合。学生找到后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水平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说出自己的认识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及时引导,不仅让课堂书声琅琅,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文化品味。拓展延伸1、 这篇课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这又让我们想起了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一篇文

7、言文童趣,能不能记住,好,我们来齐背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很有趣味的。跟同学们说一说2、联系本单元是围绕“文化艺术“而展开的。社戏(乡村)戏剧艺术安塞腰鼓、观舞记舞蹈艺术口技民间传统艺术竹影绘画艺术你还了解哪些类型的文化艺术呢?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3、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多媒体展示中国山水、人物画和西洋风景、人物画各一幅,配音乐)4、补充材料朗读台湾作家、画家刘墉先生莹窗小语

8、画中的哲理里的一段话,体会中国画不在“像与不像”,而在“姿态”、“神气”、“风骨”。当时薛博士首先指着邵幼 轩女士的一幅竹子说:“中国人的绘画就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人生观。当他们画竹的时候,不仅描写竹的形象,更表现了竹的节操;他们把竹子比喻为君子,将竹的精神带入自己的生活。 你们看那虚心劲节的竹,它虽无艳丽的外貌,却有挺拔的风骨。它们不畏打击,在狂风骤雨中依然站立;在严霜厉雪后依然青翠。它们愈挫愈坚,也愈站得稳、立得直。 你们再想想竹的用途,它的芽可以吃;它的干可以做家具建材;它的枝可以为帚;它的叶可以包粽子做斗笠;它的每一寸、每一分都能供我们使用;它奉献全部的生命造福人群,这也就是中国人的

9、精神。” 选自(台湾)刘墉萤窗小语•画中的哲理学生齐背。自由作答。学生自由发言。使知识前后连贯。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的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通过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象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强了语文课的容量,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注重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培养。课外作业模仿本文,写一段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类似经历。如实在没有类似的经历,则从本文中自选一个角度,谈谈自己阅读以后的感受。不少于400字。写作训练板书设计竹 影屋外乘凉月下画竹夜深人散美就在生活中童 趣艺 术竹影同步练习一、 基础演练

10、1、将各句中的加点字注出拼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我和弟弟就搬了tng( )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 )凉。(2)唉,你们qi( )意得很!(3)大家dn( )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 )上参参( )差差( )地描出许多竹叶来。(4)我学他的口头chn ( )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支来!” (5)用绿颜料撇( )竹叶,不更像吗?2、指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渐渐( ) 挽救( ) 摇动( )相信( ) 理解( ) 姿态( )3、文学常识。 竹影选自 ,作者是 ,原名是 ,浙江崇德人,现代 家、 家。本文写了“我”和小伙伴看 、看 、看 、看 。充满童趣。4、找出与下列例句的修辞手法相

11、同的一项( )例:“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A、他约莫20岁,像多数跳伞运动员一样,长得比一般美国军人颀长些。B、人生就是建筑历史上的一块砖石。C、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D、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5、星期天是小明的生日,他刚从外面旅游回来,就见他的爷爷对他说:“你房间里放在三个同学送来的纪念品,你去看吧!”可小明看之后,却对他爷爷说:“怎么只有一个呀?”请问,小明理解和他爷爷说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爷爷的意思是:小明的理解是:二、阅读快车(一)精彩回放1、“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

12、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此句中加点的“立刻”能否去掉,为什么?2、“我”的爸爸在文中实际对“我们”起到了什么作用?3、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二)课外阅读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时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

13、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

14、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1用“ ”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2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什么?选出正确的答案。(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3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 过渡句是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的内容。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5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三、写作平台

15、 模仿本文,写一段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类似经历。如实在没有类似的经历,则从本文中自选一个角度,谈谈自己阅读以后的感受。不少于400字。参考答案一、 基础演练1藤 chng 惬 蹲 tng cn c 禅 pi 2慢慢 拯救 晃动(摇撼) 信任 了解(体谅) 姿势 3丰子恺文集(艺术卷) 丰子恺 丰润 画 散文 天 月 人影 竹影 4D5是同学们三个人一起送来的纪念品纪念品是同学们送的,东西有三个二、阅读快车(一)精彩回放1不能去掉。“立即”是马上的意思,形容时间极短。说明爸爸很快就了解华明的举动,去掉后就不能表达这个意思了。2领路人的作用。爸爸给孩子们讲了一番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3答案略(二)课外阅读1“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2A 3父亲说到做到。 4父亲讲述“斗牛图”的故事,得出结论: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像,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画背纤图就是经过实地观察而画成的。5强调了要有虚心求学的态度。 自己的理解应该从虚心求学出发。三、写作平台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