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 山 鸟 语一、教学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1. 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含蓄隽永的语言,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2. 通过朗读文章中诗化的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作者的人生态度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幸福生活的情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感悟作者听鸟声之后的感受2、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文章中诗化的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作者的人生态度 三、教法与建议1(1)点拨法 (2)合作探究法 (3)诵读品析法2一课时完成教学。 四、学法与要求(1)课前预习法(课前预习,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知识和背景)(2)诵读感知法(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情感)(3)合作探究法(学
2、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组织学习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五、教学过程【活动1】预习导学(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1.解题:空山鸟语就是在空寂的山林中聆听鸟的鸣叫。这不禁使我想起了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中花落、月出、鸟鸣是动,却更衬托出山的幽静,这种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意境,为本课作了最好的诠释。 2.作家作品:郭枫,1933年生于江苏徐州,1950年来台就读台北师大附中,台湾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出版家,也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平原的回亿,表现出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他的作品风格灵秀而飘逸,创造出情融于景、物我一体
3、的艺术境界。在“我想念你,北方”的热烈呼唤中透示出游子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他的恋士情结、挚爱家乡的文化乡愁尽在一声声情真意切的呼唤中。早期作品浪漫、华彩,后期作品则深沉、凝重。80年代后,发扬人道主义、写实文学精神,对抗台湾庸俗文学潮流。用散文审视台湾社会现象,剖析社会丑态和病态,作品的现实性和艺术性加强。诗人叶笛说:“郭枫是以唐吉诃德的热情拥抱文学,以清教徒的信仰面对人生。”这一点,从作者其他的作品中都是可以看到的,例如,他曾在坐对一山青中反复吟诵到“坐对一山青,把心灵放开,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这“绝俗的世界”正是作者理想的境地,可见,爱山、爱鸟、爱自然虽是作者性情的一部分,但更是他对
4、尘扰、世俗的否定。 3.有感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活动2】学习研讨(相信自己,我能行!)导入:在预习的过程中,大家已经了解了本文的作者郭枫,他曾在他的作品中反复吟诵:坐对一山青,把心灵放开,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他把这种对山、对自然、对绝俗世界的无限深情,也融入了空山鸟语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吧。一、走马观花,整体把握本文是按照喜欢鸟叫何以喜欢(两层感悟)心志追求的思路来写的二、驻足赏花(一)读(14)段1.山上有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个怎样的环境?3.这些景物很美,但“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为什么?在文中找出最具有概括性的句子。 (二)读(56)段思考:作者听到了
5、什么?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作者从中感受到或者是联想到什么? 读第5段听到:(学情预设:无名小鸟在唱歌)特点:(学情预设:缠绵清脆)感受:(学情预设:“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这句话用了比喻,将鸟的叫声比喻为灵泉滑滴然后迸落的声音,用作者的联想来写鸟语的清脆,巧妙,准确。 感受到“动人的爱情”,大自然的纯美“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鸟是唱给鸟听的”感受到鸟的自由)小结:给这幅图画起一个小标题:早晨无名小鸟唱爱情 读第6段听到:(学情预设:鹧鸪的叫声:“忽断、忽续、忽近、忽远”)特点:(学情预设:缥缈)听鸟声的环境:联想到:(学情预设:“我沐着淡烟疏雨。更加苍凉了吧!”
6、这是一种宁静古朴的氛围。鹧鸪的鸣叫声将诗人带回到故乡那古老的江南小镇,带回到古朴、恬静、淡雅的生活之中。“啊!这是在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这里是有象征意义的,作者居住台湾岛上,有家难归,有亲难见,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台岛的孤独”的情绪,这几句话曲折地表现了寄居台岛的孤独与依恋故土的情怀。)小结:给这幅图画起一个小标题:午后鹧鸪声声惹乡愁(三)作者在文章最后抒写了自己的愿望,什么愿望?为什么有这样的愿望?点拨:“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因为他希望像鸟一样自由地生活在古朴、宁静的环境中。板书设计:花 树 远离尘嚣 空山 石 自由自在 风 如诗如画 鄙弃追名逐利云 渴求淡泊宁静 早晨无名小鸟唱爱情 鸟语
7、午后鹧鸪声声惹乡愁【活动3】课时评价,碰撞火花这是一篇美文,你觉得它美在哪里呢?请完成下面的题目我觉得本文美在 ,因为 小结:同学们,这堂课我们跟随作家郭枫,走进了空山的怀抱,聆听了美妙的鸟语,感受了动人的真情。然而,美丽的大自然中能触动人们心怀的何止是鸟儿?飞扬的雪花,静默的山林,绽放的花朵,欢快的溪流,大自然中所有美妙的声音,绚丽的色彩,蓬勃的生命,都会拨动我们的心弦。当你的心怀被触动时,别忘了,提起笔,记下这美丽的感受和动人的时刻。当然,今天共同相处的45分钟也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怀。回去以后,我也一定会在我的空间里写下感受,和大家分享。【活动4】资料链接1鹧鸪介绍:羽毛近于黑色,散布着卵
8、圆形白斑,栖于草被茂密,疏林及灌丛山丘地带。每年冬天必要返回南方去。可以看出,鹧鸪是一种候鸟,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的候鸟,比如说大雁、燕子等等,在他们身上都寄托了一种同样的愁思,那是一种思乡之愁2.读后记:郭枫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有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满腔热情地向世人宣告“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鸟叫”,“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请注意,这里的“鸟语”,不是公园鸟语林里向游客卖弄歌喉乞讨食物的鸟鸣声,也不是住在鸟笼中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贵族鸟的呜叫声,而是有着“娇艳的花、婆娑的树”,“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的山林中的鸟语。它们在远离尘嚣的空山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唱
9、自己喜欢的歌,叙述动人的爱情故事。难怪作者一到山上来,就会“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听这些鸟儿歌唱了。 如果将作者的这种感情理解为对空山鸟鸣的独钟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当然是不错的。但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空山鸟鸣的热爱,源于对自私、冷酷、暴力、惟利是图等社会现象的憎恶。山林中的鸟儿自由自在,没有世事的羁绊,没有世俗的媚骨,它们不求好听的名字。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吐出自己的肺腑之言:“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由此可见,诗人喜欢空山鸟语,是在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远离物欲横流的尘世,鄙弃追名逐利的欲望,不媚悦权贵,不迎合他人,说自己想说的话,唱自己想唱的歌,做一个真正自由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