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1 走依法治国之路【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2、 能力:增强在日常生活中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3、 知识: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意义,懂得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树立法制观念.。【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归纳总结【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依法治理的案例,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一、课题导入:师提出问题: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作为
2、消费者有没有碰到过自已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情?你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消灭这些现象呢?学生举例并讨论,师正确引导,从而让学生明确我们要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走依法治国之路,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激起话题,积极讨论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导入新课)二、学习过程及指导:(一)、出示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2、 能力:增强在日常生活中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3、 知识: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
3、本方略。(设计意图: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从而顺利完成本节学习任务)(二)、共同探讨:什么是依法治国?1、提出讨论问题,假如生活中没有法律会怎样?教师引导,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选举代表在班内展示。(设计意图: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时间和代表发言的时间适当控制,讨论和发言结束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言做简短小结,揭示出公民的生活、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律。离开了法律,公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国家就不能长治久安。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走依法治国之路。)教师总结: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依法治国的
4、基本方略。究竟什么是依法治国呢?2、学习指导:请同学们自己看书48页,找出依法治国的含义并记忆,看谁找的快又准!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展示: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3、关于依法治国几个问题的强调: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是宪法和法律;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5、;依法治国的要求是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设计以学生自己的领会为主,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借助自身的知识积累,深入浅出地加以讲解和说明,把依法治国这一抽象的问题划分成容易理解的小部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问题的兴趣。)4、法制透视:(对国家法制生活你能了解多少?)1980年,邓小平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民主建设要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他希望全党同志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治理国家。1986年,邓小平又强调把正确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6、制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问题:你知道依法治国方略是在什么时候明确提出的?又是在什么时间载入宪法的?(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方略确立的过程。目的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问题有所了解,对学生不必作一定的要求。)5、生活剧场:结合课本48页材料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全国的“打黑”行动如果不靠法律能顺利进展下去吗?(设计意图:本问题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生讨论总结,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依靠法律手段,明确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从而引入下一个问题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的学习。)(三)探讨与交
7、流:法治则国兴(探究依法治国的重要作用)1、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法治则国兴”。找出问题“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看书,能对依法治国的意义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为下面材料的分析这一环节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2、自学指导二:阅读感悟:(多媒体课件投出)案例一:1998年11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将村民自治纳入了规范化发展轨道。5年来,村民自治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问题:中华人
8、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法的制定有什么现实意义?案例二:2001年1月12日焦点访谈播出的“黑心棉”节目拉开了全年“打黑”的序幕,此后,“打黑”成果不断见诸各种媒体。通过依法打击“黑心棉”,大家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打击制售假货甚至有毒食品者,仅仅靠舆论监督和道德谴责是不够的,必须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加大查处的力度。 阅读材料请回答:1、全国的“打黑”行动能顺利进行下去依靠的是什么手段? 2、上述材料反映出实行依法治国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重要意义?案例三:2004年5月29日下午,某市扫黄打非办在市影剧院门前举办集中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现场会,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万多张。 思考:怎样才能制
9、止非法音像制品、出版物的蔓延?案例四:法治与人治的对立和论争,在中外历史上已经存在几千年。作为一种治国的理论,两者的对立与论争主要集中在这样一个问题上,即国家的长治久安关键是依靠一两个好的领导人及其威望,还是主要应寄希望于建立一个有权威的良好的法律和制度。请回答: 1、主张“人治”的人认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依靠什么?2、主张“法治”的人认为国家的长治久安靠什么?3、你同意哪种观点?4、为了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制定了什么基本方略?在学生阅读资料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四个案例,交流看法。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各组讨论情况,对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个别观点做到心中有数。 讨论5分钟后,由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表本
10、组意见,共同交流看法。在学生发表意见过程中,教师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及时给予必要的归纳、引导和评价。对于一些凌乱的观点要帮助学生归纳,对于肤浅草率的观点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对于不同的观点可引导学生争论,对于不正确的观点,教师要做出适当的评价。整个过程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显示的资料,同时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所给问题。(设计意图:设计这一部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国家的长治久安等方面的具体案例,在进行讨论、交流、分享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理解我国实施依法治的意义。从而达到检测自学效果的目的。)3、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简要总结:案例一说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离不开法治,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
11、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案例二说明我国的经济建设离不开法治,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案例三说明我国的文化建设离不开法治,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案例四说明国家的长治久安也离不开法治,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这四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也正因为如此,我国才实行依法治国,并将其作为我国的基本方略。)多媒体展示板书:依法治国的意义: 1、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3、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4、依法治国是国
12、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4、社会实践:阅读P51图文材料,讨论回答:上述系列行为哪些是属于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在社会和学校生活中,自已应怎样依法维护社会秩序?(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并能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依法维护社会秩序。)5、学以致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材料后的问题)多媒体展示材料:近年来,我国在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宗教信仰和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法规,国家承担的各项职责就难以实施,社会也就会陷于混乱。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说明了党和人民
13、治理国家正在实施什么基本方略?为什么要实施这一基本方略?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实际联系理论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小结:(我们的收获) 1、依法治国的含义: 2、依法治国的意义: 3、结束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法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承担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自已的贡献。四、课堂检测:见学案。1、教师引领: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依法治国,那么,为什么我们国家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呢?组织学生分小组结合课本49页材
14、料探讨交流并在班内进行交流。2、学生自主学习,找出问题。并让学生知道依法治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师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总结,明确答案。并指出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3、2分钟记忆问题。3、给出学生材料,让学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可交由学生讨论,并明确依法治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案例一: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大头儿子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前不久,安徽出现了许多“大头娃娃”。他们营养不良、头脸浮肿、四肢细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他们使用了劣质奶粉。其中,童小雪,在自己刚满周岁时,打赢了一
15、场民事官司。被告马步才因涉嫌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已被司法机关依法逮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有关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97名责任人员作出了处理。案例二:据报载,安徽省某市某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某,因选举拉选票,干涉人大代表自主表达选举意志,受到严肃查处,并被选民和区人大常委会依法罢免其人大代表、副主任职务。案例三:2004年5月29日下午,某市扫黄打非办在市影剧院门前举办集中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现场会,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万多张。设计以下问题: 查处劣质婴儿奶粉、严惩涉案有关人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作用? 材料二体现了依法治国在哪一方面的作用? 非法音像制品、出版物有什么危害
16、?怎样才能制止非法音像制品、出版物的蔓延? 4、师总结: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只有实施依法治国,才能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社会文明进步,国家长治久安,市场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才能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我们明天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5、引导学生看课本51页漫画,提出问题:请你根据所认识的依法治国的有关内容对此漫画进行评析。达成共识:明确漫画中学生的行为是危害社会秩序的性。然后集思广益让学生谈这种行为的危害。并请学生再举一些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加深对这一行为的认识。(四)检查学习效果:1、多种形式提问所学的问题。 2、检查练习三、成长的足迹:1、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2、学生自主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