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云南盐产业现状及跨区域合作发展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9490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5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盐产业现状及跨区域合作发展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云南盐产业现状及跨区域合作发展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云南盐产业现状及跨区域合作发展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盐产业现状及跨区域合作发展思考丁 盛李中照荀 春(.云南省盐业产品质量检验站云南 昆明.云南省盐业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摘 要:文章以云南盐产业如何实现跨区域合作为切入点以“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根本通过分析云南盐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云南的优势对云南盐产业面向南亚、东南亚实现跨区域合作发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关键词:盐行业跨区域合作产业发展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丁 盛()男云南大理人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盐产品质量检验及管理工作通讯作者:荀 春.目前我国盐业产销量、潜在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但对国外市场的拓展未取得较为实

2、际的突破如何实现盐产业跨区域合作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成为解决盐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难题而云南作为沿边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大通道拥有产业跨区域合作发展的先天优势实现云南盐产业的跨区域合作发展可为我国盐产业拓展国外市场实现国际化发展提供可行性路径的参考云南盐产业相对周边国家有较好的资源、产能、技术优势而且周边国家近年来总体局势稳定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仍十分突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较低层次多数国家经济向外度高这些因素为产业实现跨区域、高质量合作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研究云南盐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可行性可为国家盐产业实现高质量、国际化跨越合作发展提供示范模板也为

3、我国盐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云南盐产业现状.盐资源及产能、技术情况云南井矿盐资源丰富预测储量 亿 全省共有 个储盐矿区氯化钠保有储量为 亿 居全国第三位 相对于海盐、湖盐井矿盐是最好的盐资源且云南盐矿赋存条件好品位高有害物质含量少具备发展盐和盐化工产业的有利条件云南井矿盐与毗邻的东南亚国家的海盐相比在品质上有明显优势 年云南盐业实施整合实现了产销一体的管理模式通过改制重组云南省 个第 卷 第 期 年 月盐科学与化工 盐矿(昆明盐矿、一平浪盐矿、乔后盐矿、普洱制盐分公司)全部归属云南盐业实现了产销一体的管理模式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井矿盐产区之一年产能 万 涵盖滇西、滇南、滇中三个盐矿区

4、具备优质资源的内在和外部条件具有较好的产业开发价值为云南盐产业开拓国际盐业市场、实现跨区域合作发展提供了稳定且优质的资源基础 另外云南盐业目前采用的先进的真空制盐工艺产品纯度高盐粒晶莹圆润、自然抗结领先于很多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制盐技术 资源、产品、技术方面的优势可以成为云南盐产业“走出去”开拓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盐业进出口情况云南较早就开始从事盐业国际贸易自 年开始向周边缅甸、老挝出口食用盐原思茅地区磨黑盐矿(现云南盐业普洱制盐分公司)通过南伞、勐阿、打洛、磨憨口岸主要销往缅甸、老挝等国 其中 年 年出口“仙鹤”牌食盐近 万 年 年出口“白象”牌食盐.万 出口量较为稳定并有逐年上

5、升趋势 同时云南盐业曾进口少量澳大利亚湖盐作为新产品向市场推广但因市场接受度不高此项目不得不终止.与周边国家合作建厂情况 云南省政府下发关于云南省化工行业整合有关问题的批复积极推动淘汰关闭云南勐腊磨歇盐业制盐装置工作为综合利用资源及企业谋求长远可持续发展利用原有制盐技术设备组建云南天勐公司在老挝北部境内建成乌多姆赛盐厂年产 万 产品 自投产以来因市场、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直处于连续亏损后因云南天勐公司生产经营持续恶化于 停产至今老挝乌多姆赛盐厂项目作为云南盐产业实现跨区域合作发展投资建厂的第一个案例因对老挝市场及盐业特征预判不足经营管理不善导致“流产”.云南盐业的比较优势云南盐产业较周边国家

6、有资源优质、技术先进、产能产量较大的比较优势井矿盐在食盐生产稳定性、产品安全性、产品品种数量、产品质量品质方面的比较优势更为突出 种类较多的产品也能大量丰富周边国家的食盐产品种类先进的生产技术能提升周边国家的制盐技术能力帮助它们抵御自然环境变化对盐业生产产生的影响云南资金优势能提升周边国家产业水平 加强与周边国家跨区域合作构建产品种类互补、资源互补、技术互补、资金投入互补的盐业合作发展新格局 实现盐产业跨区域合作发展确保食盐安全稳定供给将在有效维护周边国家及区域社会稳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云南盐产业跨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思考不足盐业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长期专营政策下形成的保守发展

7、的固化思维禁锢于区域内发展的惯性思维一时难以冲破国家盐业体制改革形成以市场带动产业的发展模式后我国盐企从国际视野、国际化、跨区域合作角度开拓国际市场发展盐产业的思考不多 云南作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保稳定的思想也造成产业发展较为保守对国际化、跨区域合作实现产业发展的思考也不多.发挥资源、资本、产能和技术的优势不够由于国际形势的影响国际经济前景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盐类的基础性生活必需物质保障对于欠发达国家和区域显得更加重要再加上南亚、东南亚在“一带一路”区域多国的食盐供应呈现供小于求的态势需求量还没得到充分满足与国内市场相比南亚、东南亚市场空间较大 在目前多种因素下盐业尚未突破长期形成的发展束

8、缚发挥资源、资本、产能和技术的优势 特别是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开放前沿阵地在发挥产业资源、资本、产能和技术的优势不够.对周边国家市场情况预判不准云南天勐公司在老挝北部乌多姆赛省制盐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对周边国家市场产业情况判断不足盲目发展是造成此次跨国投资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以后的跨区域合作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扩大国际化贸易的方法不多云南长期向缅甸、老挝出口食盐的情况说明云南盐产品在这两个国家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和社会接受度这为云南盐产业同这些国家开展国际贸易奠定了较好基础 但目前仅限于出口的方式实现了国际贸易在国际化产业发展中方法较为单一且贸易额较为稳定增长不大辐射作用不明显说明

9、云南盐产业在国际化、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方法较为缺乏.国际地缘区位优势利用不充分要实现国际化、跨区域合作发展必然离不开云南国际地缘区位优势和国际战略枢纽地位优势盐科学与化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目前云南盐产业开放水平较低发展思路不开阔“走出去”国际战略意识不强没有充分利用好云南的各种优势发展盐产业 云南盐产业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思考.充分利用国际地缘区位优势云南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陆路、水路桥梁也是连接中国、南亚、东南亚三个经济圈以及沟通印度洋、太平洋重要通道 独特的战略枢纽区位优势为产业实现跨区域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对产业来说也是一个“走出去”的最佳路径 另一方面从周边国家经济形势和局势发

10、展的情况来看与云南毗邻的南亚、东南亚国家近年来总体局势稳定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仍十分突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仍处于较低层次多数国家经济向外度高对外贸易依存度普遍在 以上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抗风险能力弱为盐产业实现跨区域发展提供最佳条件.充分利用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关系中国与云南周边国家在政府层面、民间层面有着长期友好往来的关系有着跨境民族与民间交往的习俗云南 个少数民族中有 个是跨境民族分布在与老挝、越南、缅甸相邻的 个边境州(市)(怒江、保山、德宏、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红河、文山)自古以来这种亲缘民族关系和同源文化及长期的民族群体交往、友好相处、文化磨合维系着与周边国家民族交往的友好关系民众间

11、有着特殊的相互认同感和民族感情 这些跨境民族地区交往密切、地域相连具有相同的语言、习俗和历史渊源联姻通婚、边民互市和经济往来十分普遍 而在边民互市、友好往来的过程中必然带动商品贸易及物品交流盐业作为重要基础物质必将作为首要流动商品可根据优势有的放矢的采取不同的合作发展方式.以政策机制优势为基础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云南等西部省区发展的支持力度云南获得更多的政策机制如:云南南北经济带、沿边开放经济带、澜沧江经济带和昆保芒瑞经济带建设大湄公河次经济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桥头堡战略、辐射中心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沿边开发开放战略、沿边金融改

12、革示范区战略及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将逐渐成为与东南亚、南亚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的重要平台 同时云南有一类口岸 个、二类口岸 个 各种优势、各种叠加的政策机制平台红利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注入更多动能为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以及发展国际化业务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和十分有利的基础条件 在今后一段时间云南的区位、市场、成本、环境等比较优势将更加明显国际影响力和投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产业的沿边、跨境发展将在政策机制优势展现强大的生机.以国际大通道为发展脉络目前云南大力推进综合交通网、水利网、能源保障网、互联网、现代物流网“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逐渐形成“七出省五出境”的高速公路网、“八出省五出境”的铁路网、

13、“两出省三出境”的水路网、“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全覆盖”的航空网为云南产业实现跨区域发展打通了南亚东南亚水、陆、铁、空立体战略通道为产业实现跨区域、国际化合作发展提供了交通、物流便利优势也为云南高起点不断拓展周边市场、深化与周边共赢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云南盐产业应以国际大通道的为发展脉络实现辐射发展.以“一带一路”为发展契机 年我国出口盐产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占全部出口盐的.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盐占全部进口盐的.盐产业的跨区域合作发展是化解过剩产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历史机遇云南作为盐业产能大省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在国内市场发展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实现国内

14、国际双循环开发南亚、东南亚、周边国家市场成为可能.以推进国际贸易增长为抓手“健全促进和保障外贸、外资、对外投资、内贸、物流、开放平台、口岸等领域的法规、政策和服务体系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及东盟的重要节点也是国家对外经济发展的节点云南国际交通枢纽的地位为跨境贸易开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发展较为成熟口岸体系、边民互市、展会平台、沿边开发开放、沿边金融改革为实现产业开展国际贸易提供十分稀缺的国际资源政府从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及外贸转型升级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推进国际基地、贸易促进平台、营销网络建设促进内外贸一体化的要求为盐产业发展提丁 盛等:云南盐产业现状及跨区域合作发展思考供了地方

15、政府对外贸易方面的政策性支持 同时对于南亚、东南亚盐产品自身无法满足国内消费的国家可以进行根据其实际需求的产品出口而对于盐产品有特点优势的可以进口其产品发掘国内市场结合云南的实际和周边国家盐业产销格局创新产销机制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自主研发高端盐产品及其衍生品采取差异化的国际贸易策略进军周边国家市场不断拓宽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云南可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进盐产业国际贸易创新发展.以产业互补、转型升级、资本技术优势为依托产业结构互补是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云南与周边国家在产业结构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在产业发展进程中却有较高的互补性 云南省积极探索跨区域产业合作模式利用与相邻国家资源、产

16、业优势互补建设加强产业合作 特别是在科技、文化、能源和信息等产业方面各具特色在资源构成、工业农业产品、产业结构、产业分布等方面有着较强的互补性近年来随着双边贸易的不断增长云南从这些国家进口的农产品、矿产、橡胶制品、木材及木制品等大幅上升 同时有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也增多贸易产品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双边的产业结构、产品构成互补性进一步得到增强 特别是在国际化大背景下产业发展互补将成为云南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的趋势盐产业资源、产业、技术、资金、产能方面的优势与周边国家形成较好的产业结构互补 虽然盐业体制改革后盐行业长期的专营模式相对稳定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新零售的普及下单一渠道营销将转变为全渠道的数

17、字化精准营销可利用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契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云南盐产业有较强的技术优势针对周边部分国家因生产技术能力薄弱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转移或技术支持帮助其开设盐厂实现推动企业、产品、装备、技术、标准和基地“走出去”促进产业全面合作发展 云南盐业目前实际经营者云南省盐业有限公司为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上市平台云南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成为全资子公司可利用资本优势紧跟云南跨越式发展步伐实现对外投资开设盐业国际贸易公司建设跨国盐业生产基地建设国际化物流体系实现云南盐产业跨区域、国际化合作发展总之目前我国盐业产销量、潜在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但对国外市场的拓展未取得较为实际的突破如何实现盐产业

18、跨区域合作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成为解决国际化发展的难题而云南作为沿边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大通道拥有产业跨区域合作发展的先天优势实现云南盐产业的跨区域合作发展可为我国拓展国外市场实现国际化发展提供可行性路径的参考参考文献 黄培林钟长永.滇盐史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云南盐化.拟在老挝建二万吨制盐企业/.:./.胥娟张薇邹成华等.中国盐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中国调味品():.朱雄关姜瑾.云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优势分析与对策思考.楚雄师范学院学报():.王昆.跨境地区合作与空间发展以云南及周边国家为例.北京:清华大学.云南省商务厅云南商务年鉴 编委会.云南商务年鉴.云南:云南省商务厅.叶玺.云南构筑互联互通铁路大通道.创造():.崔静.全球盐业概况.中国盐业():.中共云南省委.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云南日报 .(编辑:夏万顺)欢迎订阅本刊 欢迎刊登广告电话:/:.盐科学与化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