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课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单元四学科语文年级八下学习目标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2.理解本文论证方法。3.了解本文议论的思路。重点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难点理解本文论证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俗话说:“要知道梨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可见对梨的认识是通过亲口尝试得到的。古时人们总以为天圆地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圆的,可见对地球形状的正确认识是通过麦哲伦的这次实践之旅。我国的印刷术最初使用的是雕版印刷,后经毕升一次次实验才发明了活字印刷,可见是不断的实践提升了认识。确实,要真正了解一
2、个事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试验、去探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进入情境进入情境 题目解读格物致知: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源于礼记大学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现代汉语词典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了解题目含义了解题目含义作者名片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中国山东省,实验物理学家。1975年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197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了
3、解作者了解作者预习检测一、 读一读,写一写 肇(zho) 埋没(m) 瞭望(lio) 缅怀(min)肇(zho) 不知所措(cu)彷徨(png hung)二、 读一读,记一记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清谈: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减,思想纯正,不欺骗自己。正心:即心要端正。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学生阅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语。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语,形成初步感悟。整体把握阅读课文,思考:1.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2.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我们应该要有格物致知精神。(议论文三要素之一中心论点)
4、了解本文“话题”和“论点”和这二者之间的区别了解本文作者观点中心论点精读揣摩一、精读课文,小组研讨:(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格物致知有什么意义?(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3)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4)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二、成果展示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格物致知有什么意义?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第一, 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2) 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
5、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否一样?)不,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3) 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4)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第一,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 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 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格物致知”的现实意义: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
6、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你能根据刚才对问题的分析,为全文列出结构提纲吗?(一)(l 2):提出问题。我们应该要有格物致知精神。(二)(312):分析问题。 (3 5):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 (6 10):分析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1112):举例分析中国学生的现状。(三)( 13 ):解决问题。论证格物致知的意义,提出希望。议论文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论据?用了哪些论证方法?(1)道理论据:开头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
7、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第三段中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道理论证)(2)事实论据:王阳明的例子,证明了中国的传统教育事实上是并不重视格物致知的。自己的亲身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举例论证)四、你能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提供几个正面事例吗?富兰克林利用放风筝来捕捉雷电;伽利略的斜塔实验;莱特兄弟的试飞实验;爱迪生的电灯实验一次次的实验带来了一次次的发明创新。思考,讨论,交流。列提纲了解本文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学生补充事例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意义和中国传统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原因。了解本文思路,了解议论文基本结构方式。学习
8、议论文要素之二和之三,并思考本文使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举例论证。巩固提升在自己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 要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就要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积极的、主动的探索,也就是要培养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思考,表达联系生活,学以致用。课堂小结本文思路清晰,说理充分,阐明了“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学习它,大大开启了我们的思想之门。其实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穿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合格人才。最后我想用丁肇中的一句话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用自己的方法总结全文巩固提升板书(一)(l 2):提出问题。我们应该要有格物致知精神。(二)(312):分析问题。 (3 5):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 (6 10):分析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1112):举例分析中国学生的现状。(三)( 13 ):解决问题。论证格物致知的意义,提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