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做友好往来的使者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摒弃以西方文化为判断标准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妄自菲薄的心态,对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优秀文化,追求“和而不同”的境界。2、知识目标:知道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知道对于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知道面对文化差异是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懂得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认识到青少年有责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3、能力目标:学会用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如何面对文化冲突;
2、教学难点是明确保护多元文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课时数:1课时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阅读P61小雪与Mary的故事:如果你是Mary,会怎么办?我们能以“好”或“坏”来评价Mary的处理方式吗?有人说,在20世纪80年代,开放意味着喇叭裤、戴蛤蟆镜。在今天,你认为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 (二)课程框架 面对不同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尊重的态度 做友好 开放的胸怀 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往来的 既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又尊重保护其他国家文化 使者 对待外来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搭起文化的桥梁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面对
3、文化差异进行沟通的方法 (三)预习展示/自主性学生自学 1、开放的胸怀 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 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 的差异,要善于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2、搭起文化的桥梁 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 ,不能 ,而要 。对于外来文化,不能 ,而要 。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 ,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不采取 ,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寻找能联结双方的相似点;入乡随俗, ;探索有效的 ;在交往时,
4、,以礼相待 (四)主题式学生讨论/自主探究 探究一:有人说,在20世纪80年代,开放意味着喇叭裤、戴蛤蟆镜。在今天,你认为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精讲点拨: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尤其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文化的长处。 探究二: 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二战期间保护日本名城奈良的故事。 (学生讨论) 教师精讲点拨:说明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世界的文化就是民族的文化。正是由于不同文化有其特有的价值,所以要保护有益的文化,包括保护外国的文化。只有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世界才会更精彩。这就是我们,面对文化多元化应取的态度,即“开放的胸怀”。六、板书设计: (一)开放的胸怀 1、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的态度 2、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3、保护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搭起文化的桥梁 4、对待外来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5、面对文化差异进行沟通的方法七、布置作业: 全品学练考P16(必做题)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现实交往中不同文化之间冲突的激烈性,并理性的分析冲突的原因,从而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文化,加强宣传、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争做一名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