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囚绿记》教学设计 沪教版五四制-沪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93781 上传时间:2025-0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囚绿记》教学设计 沪教版五四制-沪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囚绿记》教学设计 沪教版五四制-沪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囚绿记》教学设计 沪教版五四制-沪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囚绿记》教学设计 沪教版五四制-沪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囚绿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1、针对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点,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真挚热烈的思想感情。2、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唤起学生对“绿”的意义的品评。3、从被囚的“绿”的博爱与恩泽,激发起学生爱绿的浪花。态度情感价值观: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情绪的歌颂。二、教学方法与课时安排1、以引领式的自读为主,间以提问、质疑等教学方法。2、安排一教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从“囚绿”到“释绿”乃至“爱绿”、“护绿”情感的培育和激发。教学难点:对“囚绿”深层

2、含义,即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品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二、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

3、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 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全班交流: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3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

4、味。 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4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学生自读、思考、圈划、批注。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蓬勃 绿 向阳 固执 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

5、,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 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5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 征 生命、希望向往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6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

6、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7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考的语句,从含有

7、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8.布置作业:A、B选做A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如: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B续写一段话,锻炼写作能力 :作者离开北平之时: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

8、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请你结合文意,接着这句话“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株被囚禁多日的常春藤重见阳光的情态”。囚绿记拓展阅读资料一、作者与背景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以34岁的英年殉于日寇屠刀之下。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出版社遭日军搜查,当时陆蠡恰好外出,本应庆幸自己的脱险,但他出于责任感,独自一人到捕房去问个究竟,结果被引渡到日本宪兵部。日本宪兵问他:“爱不爱国?”他说:“爱国。”又问:“赞成不赞成南京政府?”他说:“不赞成。”又问:“依你看,日本能不能把中国征服?”他断然回答:“绝不能征服。”日本宪兵恨他态度强硬,认为有政治背景,屡施酷刑,但他决不改口,结果吐血而亡。陆蠡爱绿色,爱生命,爱光明,他不屈服于敌人的屠刀,终于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囚绿记所表现的坚贞不屈的精神,其实正是他的心灵的写照。二、参考资料刘一新热爱生命追求光明陆蠡囚绿记赏析 名作欣赏1987年第5期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