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课 海燕2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导入中或结束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海市蜃楼的现象,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的现象。有道是“
2、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研讨与练习”所列字词:孤塔耸起 高插青冥 碧瓦飞甍 历历在目 风定天清 一切乌有 直接霄汉 黯然缥缈2、检查预习,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识记,并自学课下注释。蜃景 青冥 禅院 飞甍 睥睨 连亘 窗扉 黯然 缥缈 逾时 云霄 倏忽 市肆三、教师指导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步骤:教师导读:阅读文言文须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骤。方法适当,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大屏幕出
3、示方法)1、 通览全文,了解全貌:识记生字词、断清句层次、朗读按标点、难句找出来。2、 逐词逐句,通懂其义:分析理解词语、省略补出翻译、精读分析理解、画批圈点小结。对以上方法加以解释指导,引导学生懂得好文不厌百回读,在诵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多诵读的道理。引导学生“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在诵读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在自由诵读和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地进行初读、再读、三读后开展竞读。每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各组对每组参读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2、 学生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互相帮助,理解句子的含
4、义。让学生找出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3、 学生讲述内容后,各组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解答。教师适时点拨,并加以补充。五、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想象,学生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 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2、 为什么那时候有人把“山市”称为“鬼市”?结尾的作用是什么?3、 怎样欣赏感受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学解释其中的道理?4、 想象一下,山市是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学生相互研究讨论后,教师可帮助明确: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那时的人们缺乏科学知识,称它为“鬼市”。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山市到底会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让绘画好的同学画出,在班里展示欣赏。六、拓展练习1、 请用自己的话向别人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2、 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3、 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