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塑生命的人【教学目标】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2、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教学难点)3、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4、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美国:马克吐温) “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在她的生活和生
2、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 我们都希望这部书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让她的精神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罗斯福夫人 )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去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海伦凯勒简介(师生介绍和投影结合) 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 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她19个月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但是她凭着自己的坚毅和努力,不但活了
3、下来,甚至成为一个对整个世界都有影响的人。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她,曾经就读哈佛大学!她,先后完成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她,被誉为“美国英雄”! 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 、我的生活 等。解题:“再塑生命的人”指的是安妮莎莉文老师 ,她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课文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由再塑生命、关于“爱”的含义两篇文章合编在一起。海伦在她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发她对莎利文老师的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三、朗读,整体感知文意(一)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4、利用字典和课下注释疏解下列词语:(投影)企盼:盼望。 迁徙(x):迁移。 繁衍(yn):逐渐增多或增广。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期期艾艾(i):形容口吃。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声“期期”。三国魏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二)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1、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的生命的原貌是什么样子的? 2、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
5、已经疲倦不堪了。”(不幸)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后:“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发生意外。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幸福)行文脉络相识前:“我”的内心惶恐、绝望。(1-4)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词(6-7)相识 莎莉文老师教“我”区别具体事物(8-9)井房散步,从自然中认识“水”(10-13)行文脉络3、文中“我”的感情变化的词句:愤怒、苦恼,疲倦不堪、惟恐意外发生 ,自豪
6、、模仿、争执、发脾气、恍然大悟、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文章中心: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 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体会莎莉文的形象及她的高超的教育艺术 :导学探究点一:理解开头1、作者为何把认识莎莉文老师的日期交代得如此具体明确?(作者对这一天的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也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2、作者为什么“不能不感慨万分”, “截然不同”一词有何表达效果?(运用双重否定,表达强烈肯定含义,强调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截然不同”一词说明了从那时开始老师对海伦生命的意义。)
7、导学探究点二:对比与比喻1、朗读2、3段思考,“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3段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暗示老师将要到来,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美丽景色反衬“我”内心所受的累累创伤,也反衬我对即将发生的“奇迹”的渴望。)2、默读第4段思考,这段描写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用“大雾中的航行”来比喻自己在遇到老师之前那种无助、彷徨、苦闷的心情,以及内心对光明的渴望,从侧面烘托了老师的重要性。)3、课文1-5段,作者在莎莉文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到“我”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作用:激发读
8、者的阅读欲望,产生期待、期盼的急迫心情。 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作用:既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我”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导学探究点三:体会学习的艰辛与收获1、第6段中“立即跑下楼去”表明了什么?第10段中产生摩擦时,老师为什么带我去散步?(生动形象的体现了我初学知识的兴奋和喜悦; 将我带入一个轻松、美好的环境,让我从坏心情中解放出来,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寻找教育契机。)2、第11、12段,“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自由。”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充满新奇的眼光”指什么?“两眼浸满了泪水”
9、中的“浸”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说明老师的教育取得了神奇的效果,“水”开启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 “充满新奇的眼光”指我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妙的感受。 “浸”形象写出了我满眼泪水的样子,生动表现出我的痛惜和悔恨之情。) 导学探究点四:主题升华1、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请以“我从_这句话中读出莎莉文(或海伦)是_的人”为句式,仔细品味课文语言,概括人物形象。莎莉文老师:热爱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温柔、充满智慧、耐心海伦: 聪明好学、求知欲强、悟性极高、坚毅、知错就改、感情丰富、热爱生活深入探究:2、 请谈谈你对文章标
10、题“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字面: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内容: 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意义: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3、海伦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海伦凯勒:毅力:小海伦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灵感: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求知欲: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 好老师:安妮莎莉文:了解儿童心理、 讲究教育方式、 教学循序渐进、善于启发引导、热爱教育对象。4、本文突破了“以写老师为主”的惯例,既写老师,也写自己,而且写自己的篇幅比写老师的还多。你认为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对生活的态
11、度,写自己的种种感受,写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等等,都是为了从侧面写老师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写老师的可敬可爱。) 课文小结: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爱”,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关爱他人,让生命得到升华。 五、拓展延伸。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是本文的一体两面。海伦成为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的主观努力的结果。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作者这样凭借坚强意志与命运进行抗争的杰出人士,你还知道哪些?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障人的
12、事迹:示例:1、史铁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2、阿炳 (原名华彦钧)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相继失明 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3、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作家,25岁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张海迪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 高位截瘫自学掌握英语 、日语 、德语等。成为当代知名作家 翻译家。5、富兰克林罗斯福 美国政治家,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 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6、贝多芬(1770-1827)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26岁时听觉衰退35岁时完全耳聋 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世界 总结:微笑面对生活,勇于开拓进取!“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荻更斯)“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培根)【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