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相关知识和文体特点。2、学习和掌握本文巧妙设置时间的布局方法。3、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为提高生态保护发出强烈的呼声。教学重点:1、认识生态环境破坏对我们将来生活的影响并提高环保意识。2、学习报告文学写作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1、真正意义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2、认识到环保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并制止环境破坏者的行为。过程和方法:朗读课文后揣摩文章字里行间充盈的感情和中心的关系,体味文中所设置的悬念。教学方法:诵读法与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屏显“泊”,看到这个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停泊或者水泊,都是和水有关。有一个地
2、方叫罗布泊,它有一个美丽的称号,叫仙湖。可这个仙湖消逝了,不复存在。看到这个题目,我们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问号,你有哪些问题要问?二:仙湖寻踪大家的提问,也正是我们想知道的。首先我们罗布泊的过去有个初步的了解。罗布泊: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其水源是塔里木河,或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到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在20世纪中后期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三:欣赏朗读,整体感知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2、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3、造成这种变化的
3、原因是什么?明确:过去的罗布泊:广阔、美丽、充满生机 。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今天的罗布泊: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神秘恐怖。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从前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现在没有一只鸟、一条溪,成了荒凉的痛苦的恐怖的罗布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请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1、“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了威胁。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3、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
4、胡杨林成片死亡4、那奇行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 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5、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以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罗布泊变化原因总结: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人们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五、品读课文本文的文体是报告文学,它具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加以形象性和抒情性。1、体味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在文中的体现?调查研究、实地考查、查阅资料;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是
5、真实可靠的。(汉书.西域传,张骞,史书记载4世纪时数据,事实:国民党政府)2、感受形象性作者运用了对比、拟人、排比等方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对比:罗布湖和今昔拟人:胡杨林的描写、罗布湖的“肋骨”排比:“四盲”、遗憾的谴责之情、“拯救”呼吁之声,发聋振聩直接抒情:“此时此刻心情沉重”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意识到严重后果,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3.体会抒情性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造成的悲剧而痛惜。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六、课堂小结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七、拓展延伸假如你是千百年来生长在罗布泊边上的一棵胡杨,见证了这沧海桑田的变化,你将向人类诉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