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R:SM,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管理运筹学,第,3,章,李存芳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战略,管理、组织行为、运营管理,讲授课程:,管理运筹学、管理系统工程、运营管理,经济学,单 位:,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物流管理系,E-mail,:,licf66,2,第,3,章 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Sub title,内容提要,第一节 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第二节 对偶单纯形法,3,每一个线性规划问题都有一个与之相伴随的另一个问题。这两个问题:一是,在数学模型上有着对应关系;二是,从一个问题的最优解完全可以得出另一个问题
2、最优解的全部信息。,3.1.1,问题的提出,例,1,引入一个资源价格问题。,3-1,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4,类似于第,2,章例,1,的生产计划问题。,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需消耗,A,、,B,、,C,三种材料。,据市场分析,单位甲、乙产品的销售收益分别为,4,万元和,5,万元。单位甲、乙产品对材料的消耗量及材料的供应量如表,3.1,所示。,原问题:应如何制定生产计划,使总收益为最大。,表,3.1,产品材料,甲,乙,供应量,A,1,1,45,B,2,1,80,C,1,3,90,收益,4,万元,/,单甲,5,万元,/,单乙,5,运用单纯形法,可求得其最优解为:,设计划安排:,x,1,为甲产
3、品的产量,,x,2,为乙产品的产量。(决策变量),则,该问题的数学模型为:,6,新问题:,现在从另一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假设该企业经过市场预测,准备进行转产,且把现有三种材料进行转让,也恰好有一个制造商急需这批材料。于是买卖双方开始对资源的出让价格问题进行磋商,希望寻找一个双方都认为比较满意的合理价格。,分析:,设,A,、,B,、,C,三种材料的单价分别为,y,1,、,y,2,、,y,3,.,对于卖方来说,生产单位甲产品所获收益为,4,万元,为保证其总收入不少于,405/2,万元,则将生产单位甲产品所需资源转让出去,该企业的收入不能少于,4,万元。故,y,1,、,y,2,、,y,3,必须满足
4、约束条件:,y,1,+2y,2,+y,3,4,同样,将生产单位乙产品所需的资源转让出去,其收入不能少于生产单位乙产品的收益,5,万元,所以,y,1,、,y,2,、,y,3,还必须满足约束条件:,y,1,+y,2,+3y,3,5,7,对于买方来说,他希望在满足上述约束条件下使总的支出,W,(,y,),=45y,1,+80y,2,+90y,3,达到最小。,综上所述,资源价格问题的数学模型可描述为:,上述两个模型(,3-1,)和(,3-2,)是对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考虑的数学描述,其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将逐一剖析。,8,首先,分析这两个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1,)一个问题的目标函数为极大化,约束
5、条件为,“,”,类型,另一个问题的目标为极小化,约束条件为,“,”,类型;,(,2,)一个问题的变量个数等于另一个问题的约束条件个数;,(,3,)一个问题的右端常数(约束系数)是另一个问题的目标函数的系数(成本系数);,(,4,)两个问题的系数矩阵互为转置。,我们把这种对应关系称为对偶关系。如果把(,3-1,)称为原始问题,则(,3-2,)称为对偶问题。,9,3.1.2,对称型线性规划问题,对称型对偶问题,每一个线性规划问题都必然有与之相伴随的对偶问题存在。先讨论对称型对偶问题;对于非对称型对偶问题,可以先转化为对称型,然后再进行分析,也可以直接从非对称型进行分析。,对称型线性规划问题数学模型
6、的一般形式为,Y,1,Y,2,y,m,10,这种模型的特点是:,(,1,)目标函数是最大化类型,(,或是最小化类型,),;,(,2,)所有约束条件都是,“,”,型(或都是,“,”,型);,(,3,)所有决策变量都是非负的。,如果把(,3-3,)作为原始问题,根据原始与对偶问题的对应关系可得(,3-3,)的对偶问题为,11,用矩阵表示的原始问题(,3-3,)和对偶问题(,3-4,)为,其中,Y=,(,y,1,y,2,y,m,),其它同前,。,3.1.3,一般问题的对偶问题,非对称型对偶问题,线性规划有时以非对称型出现,那么如何从原始问题写出它的对偶问题呢?,12,解:(,1,),首先把上述非对称
7、型问题化为对称型问题,。,在第一个约束条件的两边同,(,-1,),把第三个约束方程分解成两个,x,1,-x,2,+3x,3,0,和,x,1,-x,2,+3x,3,0,再将后一个两边同,(,-1,)改写成,-x,1,+x,2,-3x,3,0,例,1,写出下列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13,转换成对称型,(,2,)写出相应的对偶问题,(,4,个约束,分别对应,4,个对偶变量,y,1,、,y,2,、,y,/,3,、,y,/,3,),Y,1,Y,2,Y,/,3,y,/,3,14,再设,y,/,3,-y,/,3,=y,3,,代入上述模型得,:,15,解:(,1,),首先把上述非对称型问题化为对称型问题,。,在
8、第一个约束条件的两边同,(,-1,),把第三个约束方程分解成两个,x,1,-x,2,+3x,3,0,和,x,1,-x,2,+3x,3,0,再将后一个两边同,(,-1,)改写成,-x,1,+x,2,-3x,3,0,例,2,将例,1,模型中的,x,2,改为无非负约束变量,即模型为,写出其对偶问题,16,令,x,2,=x,/,2,-x,/,2,.,其中,x,/,2,x,/,2,0,转换成对称型,(,2,)写出相应的对偶问题(,4,个约束,分别对应,4,个对偶变量,y,1,、,y,2,、,y,/,3,、,y,/,3,),Y,1,Y,2,Y,/,3,y,/,3,17,令,y,/,3,-y,/,3,=y,
9、3,并将第二和第三个条件合并为方程,得,18,综合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线性规划与其对偶模型的关系有了新的拓展:,(,1,)一个问题的目标函数为极大化,约束条件为,“,”,或,“,=,”,类型,另一个问题的目标为极小化,约束条件为,“,”,或,“,=,”,类型;,(,2,)一个问题的变量个数等于另一个问题的约束条件个数;,(,3,)一个问题的右端常数(约束系数)是另一个问题的目标函数的系数(成本系数);,(,4,)两个问题的系数矩阵互为转置,;,(,5,)一个问题的第,i,个约束为,“,=,”,,则另一个问题的第,i,个变量为,“,无非负约束变量,”,(自由变量)。反之,一个问题的第,i,个
10、变量为,“,无非负约束变量,”,,则另一个问题的第,i,个约束为,“,=,”,(方程)。,19,关于线性规划的原始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对应关系可归纳成下表,3.2,原始问题,(,或对偶问题,),对偶问题,(,或原问题,),目标,max,目标,min,变量,n,个,约束,n,个,变量,0,0,无非负约束,约束,=,(方程),约束,m,个,变量,m,个,约束,=,(方程),变量,0,0,无非负约束,系数矩阵,b,c,转置,c,b,20,这样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均可依据上述对应关系直接写出其对偶问题模型,而无须先化成对称型。,例,3,写出下列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解:,因目标函数为,“,max
11、,”,类型,则约束条件应为,“,”,和,“,=,”,类型,故只需改变第三个约束条件的不等号方向,即有:,21,原问题即为:,这样所有的约束条件均为“,”,和“,=”,类型,按前述对应关系原则,可写出其对偶问题为:,Y,1,Y,2,Y,3,22,3.1.4,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设原始问题为:,则其对偶问题为:,1,、对称性定理,对偶问题的对偶是原始问题。,根据对偶规划,很容易写出对偶问题的对偶模型。,2,、对偶性定理,若原问题有最优解,那么对偶问题也有最优解,而且两者的目标函数值相等。,23,3.1.5,对偶问题的最优解,重要推论:,1.,原始问题单纯形表中松驰变量的检验数恰好对应着对偶问题的一
12、个解。,2.,原始问题单纯形表中,原始问题的松弛变量的检验数对应于对偶问题的决策变量,;,而原始问题的决策变量的检验数对应于对偶问题的松弛变量,只是符号相反。,注意:,在两个互为对偶的线性规划问题中,可任选一个进行求解,通常是选择约束条件少的,因求解的工作量主要受到约束条件个数的影响。,24,例,4,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解:,该问题仅有两个变量,但约束较多,其对偶问题为,Y,1,Y,2,Y,3,Y,4,Y,5,25,把上述问题(,3-8,)作为原始问题求解,其最终单纯形表见下表(,3.3,),由表(,3.3,)得其最优解为:,例,4,的最优解可直接从表(,3.3,)的松弛变量,y,6,、,y
13、,7,的检验数中读出,即有:,-6 -8 -7 -15 -1,0 0,Y,1,y,2,y,3,y,4,y,5,Y,6,y,7,-15,y,4,1/2,1/2 -1/2 0 1 1/2,-1/2 1/2,-7,y,3,5/2,-1/2 3/2 1 0 -3/2,1/2 -3/2,j,-2 -5 0 0 -4,-4 -3,26,3-2,对偶单纯形法,第一章中的单纯形法,是从线性规划标准型的一个基本可行解出发,逐步迭代,使目标函数值不断改进,直到取得最优解为止。在运算过程中,必须保证解的可行性,即在单纯形表中,始终有常数项,b,/,0,。当最优性条件,j,0,得到满足时,迭代终止,这时原始问题和对偶
14、问题同时达到最优。,单纯形法的实质,保证解的可行性(常数项,b,/,0,),通过逐步迭代,达到最优性条件(,j,0,)。,考虑到原始和对偶问题的对称性,在求解方法上换一角度,即在运算过程中,始终保持其对偶问题解的可行性。也即在单纯形表中,始终保证最优性条件(,j,0,),而原始问题的解未必可行(常数项 )。,27,通过逐步迭代,当,b,/,0,时,终止迭代,这时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同时达到最优。这种方法称之为对偶单纯形法。,对偶单纯形法的实质,保证最优性条件(,j,0,),通过逐步迭代,达到解的可行性(常数项,b,/,0,)。,28,3.2.1,对偶单纯形法的运算步骤,单纯形法的运算思路,:,先
15、从非基变量中确定进基变量,再从基变量中选择出基变量,(,大进,-,小出,);,对偶单纯形法的运算思路,:,先从基变量中确定出基变量,再从非基变量中选择进基变量,(,小出,-,小进,).,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根据线性规划模型,列出初始单纯形表,但需保证所有检验数,j,0.,(2),检验,.,若常数项,b,/,0,则得到最优解,停止运算,;,否则转下步,.,29,(3),基变换,:,确定出基变量。在,b,/,列中,将所有负值进行比较,其中最小的一个分量所对应的变量为出基变量(小出);,确定进基变量。根据 ,,对应列的非基变量,x,k,为进基变量,(,小进,),。,迭代运算与检验。以 为主
16、元素,按单纯形法进行迭代计算,得到新的单纯形表,再返回到(,2,)检验。,30,例,7,用对偶单纯形法求线性规划问题,解:,首先将问题化成标准型,得,31,将约束条件两端(,-1,),得,若令,Y,1,=Y,2,=Y,3,=0,,得到初始基本解:,显然,它是一个初始基本解,但不可行。,再将上述模型的有关数字填入单纯形表,得下表,3.4,。可见所有检验数均小于或等于,0,,因此,可用对偶单纯形法求解,整个求解过程见表,3.4,和表,3.5,。,c,j,-45 -80 -90,0 0,C,B,Y,B,b,/,Y,1,y,2,y,3,Y,4,y,5,0,y,4,-4,-1 -2 -1,1 0,0,y
17、,5,-5,-1 -1,-3,0 1,j,-45 -80 -90,0 0,后选:小进,先选:小出,32,表,3.5:,原问题最优解:,对偶问题最优解:,-45 -80 -90,0 0,Y,1,y,2,y,3,y,4,y,5,0,y,4,-7/3,-2/3,-5/3 0,1 -1/3,-90,y,3,5/3,1/3 1/3,1,0 -1/3,j,-15 -50 0,0 -30,-45,y,1,7/2,1 5/2 0,-3/2 1/2,-90,y,3,1/2,0 -1/2 1,1/2 -1/2,j,0 -25/2 0,-45/2 -45/2,先选:小出,后选:小进,33,作业,3.1,写出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3.2,写出下列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34,35,3.3,已知线性规划问题,试应用对偶理论证明上述线性规划问题无最优解。,36,3.4,利用对偶单纯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