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植树的牧羊人1本学期总第 课时本单元第 课时日期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一、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 2. 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3.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积累字词;速读把握文章主要信息。难点: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但假如每一代人都想着后一代人去栽树,何时才有树可乘凉呢?沙漠里想一下子长出大树的想法只能说是痴人说梦,而唯一的结果只能是被活活晒死!所以做人,要具有奉献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位植树的牧羊人。二、作者简介,检查预习:1. 资料助读:让乔诺(18
2、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2预习检查 音形识记: 戳( ) tn( )塌 山毛榉( ) 废x( )Chu( )劳 水q( ) 缝隙( )干涸( ) gngki( )词语解释: 1、坍塌: 2、废墟: 3、干涸: 4、刨根问底: 5、不毛之地:三、速读练习,整体感知1.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本文记叙事件以时间为序:大约四十年前大战结束后1945年的6月。),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2. 用第一人称叙事,
3、“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主要白哦现任务是植树的牧羊人;3. 文章写“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各自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一访牧羊人(1913年)为”我“打水,拣橡子,种橡树。荒野无际,泉眼干涸,房屋倒坍二访牧羊人(时隔6年)改养蜜蜂,一直在种树橡树、山毛榉树、白桦树成林,看到了溪水。三访牧羊人(1945年月) 无建起干净的农舍、泉水源源不断,一万多口人幸福生活。4.归纳概括文章内容:本文记叙了“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三、评析人物:(1)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因为他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一栋石头房子。(2)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牧羊人的外表却很整洁。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3)战争对他一点儿影响都没有,这段时间他心无旁骛地一直在种树。(4)更不曾有人想像过光凭一个人的毅力和爱心,能让大自然有所改变。(5)这个男人告诉我们,只靠身体力行和蕴藏的品德,便能将荒地变成沃土。所以,牧羊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外表整洁、心无旁骛,有毅力、有爱心、身体力行、慷慨无私的人。四、课堂小结练习: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