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2课时)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闻一多的人物形象,学习本文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高尚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品味文中富有诗意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
1.作者和臧克家与闻一多先生是什么关系?(亦师亦友)
2.臧克家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歌颂、赞美)
3.那臧克家是如何歌颂闻一多的呢?(从文章中找出)
二、分析形象
1.臧克家和闻一多知遇相惜,亦师亦友。这是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那么,在你的心中,闻一多先生又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用下面的句式回答:
(1)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的学者,我从文中 中品读出来的。
(2)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的革命家,我从他 中品读出来的。
2.综合两个方面,闻一多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作者如何表现作者的品格?
4.小结:作者擅长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这些细节描写将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三、品味语言
臧克家是一位享誉文坛的诗人。他写的文章也带有“诗”味儿,能引发丰富的感受和思考。我们一起来品品。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吗?
四、拓展延伸
学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收获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谈一谈。
六、本课小结
臧克家先生有一首很有名的诗——《有的人》。开头两句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本是赞美鲁迅的诗,但用其来赞美闻一多先生也相当的合适。虽然闻一多先生已经离世,但他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却依然引领着人们前进。希望同学们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有价值的人。
七、作业布置
阅读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完成相关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