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17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82958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17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17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17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17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17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白杨礼赞一、学生的疑问(学前调查)1、 文中为什么多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或白杨树怎么不平凡?(5人次)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白杨树的?(作者赞美了白杨树的哪些方面?)2、 为什么“恹恹欲睡”的情绪看到白杨树就消失了?3、 第2段为什么写黄土高原,不直接写白杨树?4、 我不明白第2段作者为什么先写黄土高原的美,后又说单调?6、“坦荡如砥”什么意思?7、课后有个问题中提到“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白杨树的内在气质是什么?内容8、第9段为什么写楠木?(6人次)9、为什么说白杨树是守卫家乡的哨兵?(2人次)10、作者为什么选择描写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11、第7段中作者多次把白杨树与人和人的某种精神联系起来

2、,为什么?(第7段为什么先写树,后边又写白杨树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12、什么是象征?13、作者写白杨树为什么有抑有扬?14、文中一会儿说“白杨树不平凡”,一会儿又说“白杨树极普通”,是否矛盾?15、从哪儿下手发现抒情散文? 学法16、在结构上,文章第4段和第6段该怎么分?从学生提出的问题看,学生学习中的最大问题是对抒情散文这种文体不熟悉,不知道该如何阅读抒情散文。具体到课文,学生的阅读难点是对第2、3段内容的理解,第7段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和白杨树象征意义的理解,第9段内容的理解(如为什么写楠木)以及第8段和第9段的关系的理解等。所以在教学时,我认为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抓住本文的抒情线索,梳

3、理清楚文章的思路,再分析课文内容,最后总结文章结构,归纳抒阅读情散文的基本方法。二、 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2、 指导学生分析文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及语句,感受白杨树这一具体形象的特点,进而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 在分析中感受中华儿女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4、 明确象征和比喻的区别。三、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白杨树形象的特点,理解其象征意义。2、抓住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3、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从解题导入对课文的学习,设问: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同学们从课文题目能推测一下本文主要讲

4、什么吗?(学生能够答出:白杨树进行赞美;赞美白杨树)(二)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梳理思路,先要弄清文章的抒情线索)1、作者赞美白杨树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要求:抓文中重要语句)明确:作者赞美的是白杨树不平凡。课文第1、4、6、8段的语句都提到了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一种树。2、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基础好的学生有可能会说出这句话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如果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哪些段落出现了”,(学生能够看出:分别在文中的第1、4、6、8段出现)由此引导学生了解,这句话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所以它是本文的抒情线索。(在文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顺着这

5、个问题继续追问:3、“白杨树是不平凡的”,那么,在本文中作者又是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或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相对而言,对“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外形方面的描写”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但从学生的问题中,也表明课文第2、3段,对于黄土高原的描写,有点学生还是有困难,他没有看出这是在写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读文段,先读懂这段写了什么?明确:这段写黄土高原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特点:黄绿错综(黄的绿的大毡子);坦荡如砥(平坦);无边无垠(望不到边际)感觉: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教师接着追问:这是什么写法? (解决学生的问题)明确:由扬抑扬4、

6、作者为什么会惊奇地叫了起来?这时学生就能够分析出来作者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竟然有生命力如此旺盛,傲然耸立的白杨树的存在,所以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进而引导学生分析第2段写黄土高原的作用。学生讨论后明确:从正反两方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它傲然挺立的形象使本就“雄壮”“伟大”的黄土高原的景物更加雄壮、美丽正面衬托;但黄土高原的景物虽美,离开了白杨树仍然会令人感觉单调反面衬托。因而更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也进一步表明白杨树更值得赞美。(其三暗写陕甘宁边区这个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象征意义作铺垫。这点可以先不讲)教师设问:作者在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后,紧接着写了什么?生:

7、“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教师再问:这句话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与前文是什么关系?(解决学生疑问)对上文的总结、议论,抒发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5、白杨树的不平凡,还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五段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学生容易分析出来,思路也比较清楚。(先总的概括后,又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出了白杨树的外在美。)分析时,始终要求学生抓关键词语,如:力争上游,笔直(概括),下文中与这两个词相照应的词语有:一丈以内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不旁逸斜出;叶子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皮光滑,银色晕圈,淡青色。段末,再强调白杨树外形上所表现出的风格:倔强挺立;努

8、力向上;不折不挠。同前,在分析了第5段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第6段的作用。1 作者在赞美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白杨树的外在美后,又用了哪些词语赞美白杨树?引出对第7段内容的分析。学生读书后,很容易概括出“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是树中的伟丈夫”。学生概括后,教师追问:白杨树的这些特点我们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那么,作者用这些词语是从哪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教师提示之后,学生可能会明白是从白杨树的内在气质方面赞美白杨树的。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从白杨树的内在气质方面赞美的,而这种气质从白杨树的外形上是看不出来的,是人为赋予的或者说作者赋予它的。)作者这样

9、写,正是为了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 从树到人,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难点)学生讨论、明确:反问,排比的修辞方法学生能够看出,接着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四句话,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句法的变化,体会本段是怎么由赞美树到赞美人的。当学生读不出来的时候,老师有必要带着学生去读,去发现。如:只觉得它只是树;就不想到北方的农民;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守卫家乡的哨兵;就不更远一点想到华北平原精神和意志。这样,即使学生仍然不理解,教师的讲解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师明确:本段中作者借助联想,运用排比和反问,由写树到写人,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种写法,就是象征。3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10、象征是文艺作品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以便把作品的情思表现的生动、形象。书P93象征与比喻的区别:(1) 比喻可以形象生动地描摹任何事物的性状及特征;比喻可以用于表达人物的情感,是修辞方法;比喻适用于句子;比喻一般适用于各类文体。(2) 象征是借助某个具体形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情;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象征适用于整篇文章或段落;比喻一般只用于抒情散文。运用象征手法,作者在描写具体形象时,多是从外到内进行描写,由外部特征领悟其内在的品质和气质、精神等,而这种气质、精神又往往是人为赋予的。4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赞美人,而运用象征手法呢?此时交代写作背景,让学生明白运用象征手法,是

11、因为作者不能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只能借题发挥。(还可以与学生回忆海燕中的象征。)5 在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后,作者在第8段进一步明确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第9段又提到了楠木,有何用意?第8段与第9段有关系吗?为什么?(难点:提示学生作者是将极普通的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做对比,让学生注意修饰语“极普通”和“贵族化”,进而理解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象征了精神。教师:那么,楠木象征了什么国民党反动派(文中词语“看不起民众、鄙视民众、顽固倒退,以高贵自居”,所以作者也是将人与人进行对比。最后用“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更加强烈地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也呼应了文章开头。)由此可见,作者真正赞美白杨树的

12、原因是白杨树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在敌后广大土地上那种精神和意志。6 教学总结:(可由学生总结)(1)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或本文作者赞美的是白杨树的不平凡,那么,作者赞美白杨树的原因是什么?(再回到对文章整体的感悟)(2) 本文作者借助白杨树这个形象,赞美了北方的农民,赞美了民族精神和意志,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象征)(3) 作者是怎么描写白杨树的?(抓住特征,有外到内)(三) 答疑解惑 (以学生讨论为主,旨在解决学生疑问)1、 本文第2段写白杨树有扬有抑,还有哪些段落用来抑扬的写法?请具体分析。学生讨论解决:7、8段2、 文中一会儿说“白杨树不平凡”,一会儿又说“白杨

13、树极普通”,是否矛盾?学生讨论解决:极普通生长环境、外形,不被人重视;不平凡生长环境、外形、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3、从哪儿下手阅读抒情散文? (学法指导)(1)贯彻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感悟的阅读思路;整体感知: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培养概括能力;局部探究: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培养对词语、句子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整体感悟:解决“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读出作者的思路。领会作者的情感。这是阅读的终极目的。(2)品析语言,深入理解重点分析和感悟文中叙述和描写形象,抒发作者感情的语句。如:有特殊表现力的动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对前文内容有概括总结的词语;(如:“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以及在句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如:“贵族化”的楠木等)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