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朱英诞新诗的秋天意识及其书写.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8242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英诞新诗的秋天意识及其书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朱英诞新诗的秋天意识及其书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朱英诞新诗的秋天意识及其书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杨舒涵硕士生 编码:./.朱英诞新诗的秋天意识及其书写杨舒涵(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摘 要朱英诞诗歌的秋天书写有三重意识向度:时间意识呈现顺时观物和感时怀古两种体验模式空间意识的加入使诗歌既通过实景绘秋又进行虚室营构完成对秋天的诗性空间塑造生命意识则充满着万物圆融的生命质询和顺意恣然的个性体悟 朱英诞诗歌秋天书写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自然和谐的秋境呈现、曲折幽深的秋思表达和诗中藏春的秋意复合其中既能见诗人的艺术巧思又富含思维的活动与情感的生发 朱英诞诗歌的秋天书写具有丰富的现代意蕴诗人的情绪与美学风格在此交融并以沉默来表达个人志趣完成形象建构同时作为现代诗人朱英诞也始

2、终在与传统的对接中探寻秋天书写的时代气息与精神内涵关键词朱英诞现代诗歌秋天意识书写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陆机文赋有言:“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古往今来四时之景引无数诗人们思绪骋飞使其在临身忘我中细致摹万物情状挥笔传千古名篇 作为现代诗人朱英诞对四时的感知也是敏锐且深刻的他写下了很多与四季有关的诗歌其中以秋天的诗为最多 而只要进入朱英诞的现实与精神世界就会发现其诗歌与秋天的相遇是必然的久居北京的他深切感受着北京秋天特有的高爽天气和宜人风物他曾直言:“我爱北京是爱这里特有的秋高气爽”诗人也常在秋天诵诗写诗甚至常常将秋天与诗等同 可以说在秋天诗人对时间的感

3、知对万物的体察甚至对自我身份的认知都更为清晰 因此关注朱英诞诗歌的秋天意识及其书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朱英诞诗歌的创作风格感悟诗人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一、秋天书写的意识向度朱英诞的秋天意识是强烈的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诗人常常于暮春三月便寻觅到“秋”的气息而感觉的提前与时效的拉长也扩展了诗歌的生成空间使诗人能够从多种意识角度进入完成对秋天的多样化、个性化书写(一)时间意识:顺时观物与感时怀古秋天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景色的变迁万物的活动都存在于时间的客观流逝之中朱英诞诗歌的秋天书写有着鲜明的时间意识仅从标题的拟定上看在他含“秋”的诗题中就有许多直接采用具体时间词的表述如“秋天的早晨”“秋天的下午”“秋夜

4、”等等 但诗人并不追求一种绝对线性的时间体验而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尽可能的标注可观照、可把握的物态变化与情绪感受呈现出顺时观物与感时怀古两种不同的时间体验与书写模式顺时观物是指诗人敏锐、细腻的在不同的时间段中体察万物并顺应时间的变化享受“此在”因万物而生发的情绪 物知四时因物感时不论是一天中的具体时间段还是一个季节的前后时间变化诗人都率先将万物纳入季节的尺度下以极目直寻静观万物的方式表达时间所带来的个性体验“一只怪鸟正振翼而待张/邻家新买来的白雄鸡/已经开始尽情的歌啼”在沉寂了一夜后诗人聆第 卷 第 期 年 月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察万物新声汲取自然活力展现无限异彩的秋之黎明“

5、秋天了月色清凉/夜来星辰满天/无 人 凝 视/像 沉 思/却 从 不 离 开 身边”朦胧残月、空山寒谷于清醒、冷肃的秋夜中诗人发见“充满思趣的绿叶”欢迎晚间作客的蟋蟀平添些许生机与野趣此外诗人也密切关注着秋天一个季节的前后时间变化 当时间段拉长时间感模糊对秋天的时间感知则更依赖于象征物的出现和身心的感觉 早秋往往从梧桐叶落开始诗人拾起落叶于虫洞处知晓无尽秋意“不管那虫蛀的穿洞位置/山水落于晴意的远处/一帆 如 蝶 而 非 梦/我 爱 这 一 叶 之 影 即 是 浓阴”深秋的风是时间的象征裹挟着时间流变 的 无 情 与 无 序 充 满 着 不 羁 与 肃 杀“秋深的风/老虎的眼睛/分不清你是骚扰

6、或平静/但我走远去远去”静观之“观”是眼观更是心观有眼光的间隔也有心绪的融入 万物的存在状态与时间的运行规律相衔接物我关系在时间的流逝变化中也随之转化加深 而如果说顺时观物指向的是现实时间那么感时怀古则更强调历史时间并由与物的对视转向与历史、人物的对话 时间在诗中被虚化、阻断亦或在古今来回穿梭诗人的思绪也游移于历史长河之中幻尘一诗里诗人由虚构的迷楼想起历代被摧毁的建筑 阿房、未央和铜雀“石人铜马和金盘/也都荡然不留/像我们的生命生活和生存/你美丽的秋睡啊无须招魂”诗人从怀古转向内心的体悟“在时间剥蚀的历史残片中辨读着时间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并对人的生命进行想象性重建诗人也在秋天中为古代文人画像与

7、远古英雄对话 他称颂陶潜的诗如“黄金的果实”歌咏张汉卿的“戏赠”并在秋夜里邂逅普罗米修斯感受他的遗世独立“在这微光的秋夜里/这无梦寐而多鬼趣的一夜/我愿闻你的取 火 的 故 事/也 将 为 你 游 说 林 中 的 生活”诗人抓取着使其灵魂共振的那一片光羽解答自己的人生困惑照亮生命的茫茫前路 时间的往返与向前流动与静止、瞬间与永恒最终跟随诗人的笔锋交替变换成为诗人“情感表现与历史感觉的共通源泉”(二)空间意识:实景绘秋与虚室营构空间是万物存在的场域在景随时迁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亦构成了一个个独属于秋天的意义空间 朱英诞是个擅长构筑空间的诗人其诗歌的秋天书写也有着独特的空间意识诗人不仅通过多种现实空间

8、勾画秋景更通过营造虚境空间、梦中空间进行大胆的想象获得精神的自足 虚实空间的灵活转化主客空间的汇通有无最终化时间为空间以小境观万象构成其秋天书写的重要一部分从现实空间的呈现上看诗人既从古城的声色交织中享受秋天的舒畅“每逢秋天大清早盛开的/秦娘子和她的豆花溢出淡紫的暗香/我享有无声的号筒的嘹亮!”也从林间的万物灵动中收获秋天的生趣“黄色的大月芽在林间摇摆/羚羊的秋睡是宁静的/蜻蜓的复眼迟钝而淡定”不过相比漫步室外朱英诞更多的时候是待在自己的小屋里故而园子和窗成为诗人感知秋天气息的重要私密空间 诗人乐于在园子里散步“满载着 海 棠 果 和 枫 叶 的/我 爱 你 的 一 枝 荫 树国”园间的景象连

9、通着外界将秋天的热闹气息带给诗人他盼望着“明日的小园里/蝴蝶将负载着梦飞来”诗人亦常在窗前“燃灯记梦”不经意间“辟易的不羁的马儿/驰过山水和我的小窗前”以窗作隔山水的广阔和小窗的局限形成鲜明的空间对比又仿佛山水之景蔓延至窗前于一窗中窥见整个宇宙的生气与节奏由于融入了诗人个人的生命体验和心灵联想现实空间的搭建并不呈现出秩序的井然或绝对的刻板而是以空间的视觉变化来结构人文与自然连接宇宙与自我 老子讲求“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这与朱英诞诗歌中的空间意识极为相似 诗人并不追求宏阔无垠的真实空间而更倾向日常性模糊化空间因此他常常由现实空间转入虚境空间和梦中空间 有时诗人直接对现实空间进行模塑比如由

10、“日光纯洁如水”而构筑了“极乐湖”这一幻想空间 并想象着在这极乐湖垂钓希冀留住静好的时光有时诗人也不刻意第 期 杨舒涵:朱英诞新诗的秋天意识及其书写 构造虚境空间而是在不经意中完成虚实的转化“林后 面 升 起 了 炊 烟/红 日 还 在 海 上 沐浴?/黄金的车子驾起白马/绕着天边驰向远方去”炊烟袅袅日出海上是现实空间的景色白马牵引向远而行却是联想的景象现实之秋与幻想之秋自然交织在一起和谐灵动极富生机气韵 此外诗人还常常从现实空间陷入梦中空间在梦中隔绝一切杂陈直抵精 神 世 界 的 纯 白 与 空 明“看 那 虚 室 生白/一个人自在地睡眠/风啊 你吹吧/什么也不能扰乱他的清梦”此时的空间变得

11、无限广阔诗人亦获得内心的澄澈与敞开随诗人的个性体验与生命感知的变化时空在不断切割与重组中获得诗性的自由(三)生命意识:万物圆融与自性体悟时间的永恒、空间的广袤与生命的渺小、有限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命题而秋天则更容易唤起人们对这一命题的思索 不论是对外界生命活动的关照还是对自身生命体验的吟唱在秋天的时空中诗人感性的生命体验与理性的精神探索都更为清晰和深刻诗人浓厚的生命意识也更为直接的渗透在诗歌中在向世间生命探询的过程中朱英诞始终采取平等的姿态 他不仅在暗凉的秋风中深感“人是渺小得如一片雪化了”更是直言“既然世界不只是人类是主人”世间万物并无等级次序之分宇宙生命时刻处在圆融无碍的状态中“这成

12、熟的、丰收的秋天/我为万物一体而感到舒畅!”故而在朱英诞诗歌的秋天书写中不论是日月山河还是花草虫鱼都有其自在鲜活的生命形态而诗人的心灵也在与自然万物的同构契合中“发现生命间的内在关联与本真意义开显出活泼的生命意蕴与圆融精神”当物象被人性化时它不再单纯作为诗人情感宣泄的符号而是与其自身体验达到一种共性的连接“阳光逡巡了一周/在城市里逗留/然后走去/爬上天心蜷卧/像屋脊的猫”阳光慵懒之态正贴合诗人此时疲倦的情绪“惟有蓝天垂垂笼罩四野/抚爱我像那天边的云”蓝天亦如诗人般谦和地回应世间这种对万物生命的认识也影响着诗人的自身体悟 既然将自我融入宇宙生命之中那么对于一切个性化的生命体验诗人都极为坦然顺遂

13、他试图将自身的孤独与疾病看淡主动走向孤独、以疾病为乐 而这样一种顺应自然的心态更为直接的体现在诗人对生死的思辨上 早期诗人常将生死并置或用明媚意象来表现死亡显得安适从容“生与死只一发之间隔/一道小河或一缕阳光/安详促席/说彼平生”“野花夕照间/一个美丽的秋睡/拥抱着/生与死拥抱着”或是在生死之辨中夹杂日常叙事用妻孩的玩闹景色的疏朗来淡化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将死去/在一些生长里”极为平静淡然 而到了后期诗人则以丑怪之象寓生死之思直指人类面对死亡时可能的痛苦和丑陋“鸱枭发出奇异的笑了这怪鸟/它告诉我死亡只像鸟儿的一场小梦”诗人巧借鸱枭之口化解死亡威胁死亡也就最终超越虚无状态成为一种万物所必须面对的实

14、在 树犹如此秋天木叶脱落连那些“死自由和你自己”但落叶归根不是寂灭 而是生命 的 成 熟 与 完 成“方 生 方死方死方生”生死永远存在于其自身的否定辩证、发展运动之中可以说对生命的静止保持敬意对生命的活力保持期待始终是朱英诞面对生命的姿态 诗人常于秋天午后观察瓦雀啄食喜听秋高时候马鸣实是一种对野性生命的喜悦和追寻 将生死消融于自然之中谛听万物生命的舒展与张扬诗人自我也获得内心的安顿少了一份对年老病苦、孤寂伤怀的生命忧叹更多的是一份融通万物顺意恣然的生命体悟二、秋天书写的艺术特征朱英诞追求新诗写作的真实与新鲜诗人以真性情的投入完成对日常生活的诗化写作但在质朴中又时见巧思 对于秋天诗人也讲求从对

15、日常事物的观照出发充分调用自身感官化合心理情绪与思索注重运用声色、动静、意象等的组合搭配来建构诗境、诗思呈现了一个独具美感与哲思的秋天(一)自然和谐的秋境呈现朱英诞曾说“无论按照 美感的自然主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义或者莱布尼斯 前定的和谐 来说我的秋只要是美感的反映就好”按诗人自己所引用的解释“美感的自然主义”是以“人与他所活动着的宇宙内的现象有发生宗教关系的可能性为立场”而莱布尼斯“前定的和谐”则强调宇宙万物存在的先验性强调万物间和谐统一的整体性 故而不论是“美感的自然主义”还是“前定的和谐”其实都指向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注重人类对宇宙本体的察觉与领悟并力图达到和谐共处的境地

16、朱英诞以“美感的反映”来构建诗歌的意境其秋天书写也始终追求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自然和谐在物与物的关系上诗人曾多次谈及对“仙藻丽秋风”一句的喜爱 诗人从中感受到了“一株微弱的黄花与最广崇的宇宙深切的和谐为一”的美是“一曲最微妙的交响乐”以精微之物揽天地之景“丽”字一出化静为动景物的动态与传神不仅呈现画面的和谐更蕴含生命的乐动 因而这一句也成为朱英诞结构自己诗歌意境的源泉在其诗歌的秋天书写中不论是声色调和语词使用还是以动显静以小寓大都极富巧思诗人常言他“爱着一些不扰人的色彩和声响”面对着秋天自然界的“众生相”诗人充分调动感官捕捉各种声色但他并不极力铺陈、渲染而更讲求色彩的零星点缀和声音的轻微延宕“

17、月光落上落花了/仍听见凉风踏着青的树叶”黄月青叶点缀无边的黑暗风吹树叶带来静夜的响动“落”字是动作完成的静态画面呈现“踏”字则是动作开始的动态声音延展两相调和声色皆隐却美感尽出“不扰人”是诗人以细腻的观察和心灵的体悟参与自然的结果一方面呈现出事物的本真形态另一方面又以色造境以声显静展现秋天的疏清与静谧在朱英诞眼里“正因为天高气清我们才能俯拾即是大地上因之愈卑微的事物才愈成为真实、愈清晰的存在!”因此诗人写秋更喜爱从细微的事物入手 也许是受“仙藻丽秋风”一句的影响秋风与花朵常组合在一起出现 诗人或在风中寻觅花的残迹“凉爽的风是你的形骸/那月亮是一枚徽章”或在花香里探寻秋风的气息“走在走熟的路上/

18、只有着颜色感/微雨告我以/花已经盛开着了/香味如一曲尾声无尽里/我凝视如珍惜着/是谁的疏忽/说不尽于花之尽情”花朵与风最终连为一体在宇宙的深广与谐和中聚焦生命的衰落与新生此外在表现物与人的关系上朱英诞则更注重由对具象事物的体察上升至人类普适性情感的生发和心灵深处的内省 诗人曾在秋风虫鸣中召唤游子的回归也曾在黄昏远想中体会爱情的自制真实自然的生命情绪在与宇宙万物的融合中迸发升华再收敛沉静“黄昏之前的顷刻的阳光/经过苍松或翠柏的残香/留鸟之歌唱/把白日留在古庭院/留在没有落花可落的窗前/人类的远见的留恋/美的深思的温暖/留鸟之歌唱/经过这一寸的光阴从白日跨到夜分/留在我的心边一面蛛网上”这首秋晚

19、是诗人呈现诗歌“美感反映”的最生动实践 黄昏的阳光带着残香融进了留鸟的歌声里经过白天到黑夜的一寸光阴歌声带着“美的深思的温暖”化进了人的心里这是留鸟对时间的贪恋更是人类对美好的恋想物象、心灵与人类在此时化为一体景物自然与人性自然深刻融合为一诗人“在绝对的静寂里获得与自然人生最亲密的接触”实现了自然景象与生命情调的交融渗化(二)曲折幽深的秋思表达在朱英诞有关秋天的诗歌中仅仅实写秋天之景抒发浓郁情感的诗作并不多更多的是由对事物的观照而引发联想与思索 在这一点上诗人深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追求一种抽象、含蓄的表达同时充分调用主观感受在对物象的凝神观照中进入主体的精神世界物象是诗思的重要载体秋天景物

20、与周围环境所组成的形象系列成为诗人思维活动思绪生发的基础 而由静穆的观照展开深入联想则是朱英诞诗思向纵深处蔓延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秋心 一诗中诗人静观夜空“秋天的蓝水流过/银河之畔/无人拾的花果/漂第 期 杨舒涵:朱英诞新诗的秋天意识及其书写 泊吧”夜空如水零星似果诗人以暗喻结构物象在动态的流动中显出夜的宁静辽旷而诗人的思绪也由此蔓延开想象着“渐有隆重的心/于那严寒的黑暗里/冻红了!温柔的是那/情人的渡口鸟儿作船”飞鸟作船渡口相会一颗被爱情晕染的红心在黑暗中醒目地跳动 这与银河之畔鹊桥相会的古典神话相照应显得繁复深远和韵悠扬 诗人的情趣与物的意态在想象中实现融合观照的对象亦组成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

21、由身心体验进入无边联想实现诗思的横向跳跃则是朱英诞诗歌思维活动的第二种方式 或聆听秋雨或感知秋风诗人进入虚幻飘渺的幻想空间并将时间的绵延切断由物象的来回闪现形成一个个非连续的片段 在这其中岛屿、屋子、海洋等地点的转化带来空间的流动“鲛人”“神女”“希腊瓶”等意象的使用造成时间的回溯时空在错置、移位中变得混沌语词在矛盾跳脱中变得精奥 一场秋雨使诗人愤怒地想着“怎样抽出一柄宝剑来/如闻鸡而起舞”但诗人却没有继续展开而是笔锋一转想着要将“一泓秋水竖起露立在土中”而自己却等待着“我的精微的屋宇竣工了”之后诗人又接连写了“无人注意的星”“主潮的音乐”“落满窗台的凤仙花”等形象 视觉的接连转换物象的组合拼

22、贴让诗歌的意义变得梦幻难解但是诗人的联想与想象并不是随意的其中富含理性的渗透并常常由此进入到更哲理性的思索转化为智性化体悟 当然这也离不开诗人对智性化意象的使用 诗人常将意象整体拟人化此时“你”的使用既构成与意象的对话关系又往往会因指代的含混性而造成诗思的多义复合 比如秋天的眼一诗:“你比那湖水是更宽仁些:/这就是我啊深远的白昼!/为什么还要那些影子呢?/学学弥留者说着乡土的话/然后环火而舞和大地联袂起来/小心些那野花是一只耳朵/它为那堡垒守望着敌人/小心被它蚀杀既然你总给人们幻觉/像那秋天的哀愁的月”整首诗都构成与“眼睛”的对话同时诗人又巧妙将身体意象与自然意象并置连用夹杂着意象的变异与隐喻

23、使诗思变得隐晦神秘但一双肃杀而深邃的眼却逐渐从诗人的语词中浮现似在黑夜中洞察与思考“眼睛”意象的运用扩大了诗歌的审美张力与哲理意趣达到了“智慧与想象的平衡”(三)诗中藏春的秋意复合相比同时代诗人的秋天之诗朱英诞诗歌的秋天书写融入了许多“春”的字眼“春”的气息 诗人不仅常将春天作为比照的对象如“月光依旧像春天那么柔和”“任凭枫叶比春花鲜美”更是直言“我的秋天是春天”“秋天是和春天一样的”深为“静中有春意”而欢欣鼓舞 而从自然的季候上看十月的北京常被称为“小阳春”故诗人以 小春词 吟诵秋日春景以“落叶的城”编织无尽春意“十月一个小的阳春来临/仿佛天地成熟人心慰安”这十月的小春在一定程度上也成就了诗

24、人的“春梦”朱英诞久居北京一生从未到过自己的祖籍 江南归属的错位与无根的漂泊常使其生发异乡孤客之感 北京无春唯秋独美可江南江北却属春天最好 因此如果说“十月小春”构成了时间上的互摄那么“春暖江南”则无疑形成了空间上的对望“江南春”作为地理空间的代名词成为诗人的精神慰藉“我没有能力留下春天/如电线挽住纸鸢/但纸鸢 只 落 个 假 的 骸 骨/我 祝 福 江 南 的 纨 扇 月圆”春日纸鸢已成梦诗人对秋感怀遥想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象缝合内心的无限缺憾 另外对于身处三十年代的北平诗人们而言温暖明亮的江南时常带有隐喻色彩它不单是故乡更是一个理想的乌托邦是诗人们“曾经拥有但终于失落了的人生理想和精神家园”“

25、故我的江南梦还是要做下去”这不仅是对北京无春的弥补更是内心对美好与希望的保留“历尽了崎岖的波折/我寻找着乌有之乡/那曾经在我望中的/三月的尽头”暮春三月 北京似秋 江南如梦“江南春”亦由此指引着诗人在秋天实现精神的还乡如果说十月的小春和江南的暖春共同构成自然和心理意义上的春天 那么“五四之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春”则是时代意义上的春天 朱英诞初回北京重新开始写诗时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北京沦为一座“穷塞的边城”五四也成为“古战场”诗人身处其中望之怅然曾于秋晨中凭吊、感怀五四“野鸭来游的银亮的水/鱼欲升起一面金色的旗帜/那是我在儿时高举过的吗/在五四 的春天里?/火烈烈而风发发/我却

26、没有亲眼见闻/鱼儿呀一个淘气 的 孩 子/学 舌 的 声 调 引 我 在 湖 畔 行吟”诗人对没能亲身感受五四表示遗憾但却不将它看成是一个已经衰败的秋天而是一个独特的春天 尽管五四的历史已成过去但五四的精神无所谓过去“个体的春天也还没有过去”这时候的“春”不再仅是季候上的标识而是精神的、诗的象征 面对着荒芜的古城新诗人们写诗总会产生不合时宜之感昔日的诗坛盛况不复存在五四新诗的流风余韵成为残象但在朱英诞看来从五四开始的诗的春天始终没有过去 好的诗“仿佛是像春天的草木的萌芽、微风的拂动新月初升、乳鸦破晓”是一种看得见的健全的生命在生长 对此朱英诞以春秋的交叉并置延展、对接诗的时间 既是对“五四之春

27、”的追忆也是对“五四之诗”的承续诗里始终有一股清新的韧劲在不息的流动三、秋天书写的现代意蕴北京秋天独有的魅力常常令朱英诞在诗歌写作外直言对它的良好印象与真切感受这些都成为诗人创作与情感表现的基础 当秋天的一切与诗人自身的心性品格、身份认知理想追求等实现遇合诗歌也就具有了丰富的现代意蕴是情感与美学的交融是自我与时代的调和更是传统与现代的互涉(一)情美交融的意蕴:秋与性情“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秋天气温与物候带来的显著变化往往引起诗人们更活跃的情思 它带来的不仅是身心的审美享受更是情感与思维的同生互渗“北京的秋天的美好太明显了有如陶诗那些平淡的部分那另外一部分深厚的悲哀恐怕只有这古城的

28、夜和风可以比拟吧?”溶溶秋光与飒飒秋风所构成的独有风貌与诗人朱英诞自身的恬静性情相结合形成其秋天书写独有的哀而不悲悦而不满的诗歌情绪与美学风格“写秋而悲则同气一体 举远行、送归、失职、羁旅者以人当秋则感其事更深以人当事而悲秋愈甚”作为敏感多思的诗人朱英诞也时常在秋天里心生哀思或回忆往事倍觉寂寞“秋园里到处是空空的/柳枝在飞尘里招致/寂寞如泪珠/如一段前事的旋风/乃转来转去又转来了”或聆听虫鸣思念故乡“秋天究竟多高而秋风多轻/残墙枫叶间秋虫叫了/燕子们轻快地飞舞/早已经成了江南的梦”同时身处动乱年代诗人亦时常产生彷徨之感“我将牢记这个秋夜/秋天的昏暗沾染上了/时代的变迁/四方的道路啊/清暮和薄暮

29、你走过/仿佛木叶微脱”但是尽管时有哀愁之思诗人却不将秋写得过分悲凉他始终认为北京秋天特有的高爽天气“与传统的诗中的秋的萧瑟气息很不相同”因此在朱英诞诗歌的秋天书写中没有过多萧瑟之景的渲染也没有悲苦之情的宣泄诗人的感伤情绪总是朴素的安静的甚至他时常会在适当的时候将这缕哀思终止并陡转笔锋借描写他物来冲淡感伤的情绪 当诗人于空落的园子间心生孤寂之愁时落叶慵 懒、安 逸 的 姿 态 给 予 了 一 定 的 慰 藉“落叶似乎很安逸/红似花儿蜷卧”当诗人于秋夜的雨声中感到前路迷茫时小鸟的灿烂叫声带来光明与希望尽管“潇潇的暮雨依旧下个 不 停”正 是 这 些 秋 天 的、野 性的、自然与自由的生命成为诗人排

30、遣心中哀愁情绪的关键也是诗人比照自己与自己和解的“疗方”因而相比哀愁朱英诞对秋更多的是一种怡悦 他曾直言“三十年前每秋来往往独自到中南海西岸去漫步面对清凉而明洁的湖水看野鸭成群结队在水上相逐嬉戏的光景殊觉沁人心脾!因而进一步想:现实与幻美如 此 深 妙 地 交 错 分 明 是 一 种 单 纯 的 怡悦”而这份对秋天的欢喜、赞美之情灌注到诗中便使得诗人笔下的秋景总是焕发着生机呈现出明丽与斑斓之态“秋天任凭第 期 杨舒涵:朱英诞新诗的秋天意识及其书写 你绚烂/任凭枫叶比春花鲜美”“黄金的树木 胭 脂 的 夕 阳/秋 天 啊 结 金 红 的 果实”同时为了描摹明丽秋色诗人还时常巧用比喻和拟人使物象即

31、使在深秋时节也充满俏皮与生气“乍冷的日子里雪花冻红了/枫叶如温暖的小手摊开”“喂秋天真可爱/人们说肉体是洞窟/并且它遮拦着了/青的天唉!”一些语气词的运用在增强感觉的停顿时也活泼了诗歌的节奏与氛围使原本哀伤的情绪变得轻松不过诗人笔下的秋景虽富有生气却不闹腾诗人也总是恬静地享受秋天的自在与安适独有一份明净的情致 正如他自己所言:“秋天的天空下一颗简单的心”这颗心悄悄地亲近万物吸纳美好的时刻然后把它们转化成绵密的语词悠远的诗篇甚至重新认识了诗人身份对于景色与心灵的再造作用“于是我深深感谢着诗人/是你们教会我不悲哀了”一夜北风枯木独立落叶铺满大地“仿佛是一座美丽的坟墓”所见之景虽凋敝诗人却可以用心灵

32、之眼观秋用手中之笔绘秋发见秋天独有的魅力“秋坟边一株枫树长成了/为最美妙的风景与最美妙的/时间所钟爱的人们/你们是安宁的幸福的”即使是在秋坟边诗人也不再哀伤他看到了枫树舒展的生命力静悟时间的流逝和生命在此刻的安置 这是完全不同于“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的情感体验 诗人亦由此收获秋天的澄静生命的深刻诗歌的成熟(二)回应时代的意蕴:秋与志趣诗歌不仅是诗人们陶冶性情的审美活动更是表达自我志趣的一种行为方式 面对世间秋景有人感召时代呼唤发建功立业之志有人参悟人生玄机抒归隐绝俗之心 作为动荡年代的知识分子诗人朱英诞的选择是“退却到高高的小屋里来”醉心在自我建构的精神王国中以“沉默”来回应时代在自

33、然中品味沉默读懂沉默享受沉默 而在其诗歌的四季中惟“秋”与沉默直接相通诗人频繁以“沉默”入秋诗既是季节物候引起的感怀也是建构自我形象的途径当“天与俱高青且无际”之时诗人的感官也得到无限度的放大或独游于室外或枯坐在窗前诗人感万物于天地交真心于自然在静观冥想中获得物我合一的澄明净得在驰想天外中实现内心的丰盈自足 此刻诗人的身心与秋天的一切好似完美融合在一起并在灵魂深处与自然实现和谐共鸣 于是在秋天中诗人学会了沉默“我学会了沉默/和众多的我所识与不识的人/既然那高高的蔚蓝的天空/总是沉默的特别是秋天”懂得了沉默“无数的颜色/如入梦中了/我懂秋天的沉默”甚至喜爱上沉默“我喜爱秋天的沉默/是空山鸟语/是

34、我的小病/小病是可爱的伴侣”而这样一种面对自然的姿态也正契合着诗人处理自我与时代关系的方式 身处时代边缘才智难抒诗人感同身受着“独游人”言说的无力与行动的无奈“独游人没有话说/一身以外/一心以为有鸿鹄之将至/凄凉如一片秋天的黄叶/人影如风的吹过”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徘徊、犹豫后诗人主动退隐在时代面前沉默 但沉默不是悲观逃避而是无奈与坚忍“秋风是一阵阵的吹起萧萧的雁鸣于深夜里把天边的消息带到夜窗真也有捽兀穷庐之感了!”“这时候如果不写那所谓诗那么我将如之何固穷 呢?”当年过半百疾病缠身的朱英诞在秋风中感受着“捽兀穷庐”时自有一份对陶潜命运的感通于秋天中写诗 对诗人来说是一次次的“固穷”虽于时代面前沉

35、默但仍始终坚守着知识分子的气节持有一份真气与自适因此这份隐逸后的超然也使朱英诞诗歌的秋天书写时常具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般的雅淡气韵“而那永远出现于天际的/云山那永远拒绝赞美的/奇美的云啊/消沉到秋天的天际的风里了”另一方面沉默中退隐也让诗人能更自如、安定地在秋天中做一名沉思者“如一块石头在蓝天之下/乃是为了我来坐的吗?/我坐在郊野里像一块石头”立于大地一隅诗人获得确证的自我存在仰望苍穹一片诗人感受宇宙的神性自然 从独游者到隐逸者再到沉思者诗人以沉默疏离自我与时代却以沉默入秋诗将自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我志趣与形象建构在秋天书写中淋漓地体现出来(三)古今互涉的意蕴:秋与诗作

36、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朝的秋天之诗不胜枚举且异彩纷呈李白的俊逸杜甫的沉郁韦应物的高雅王维的清净等共同呈现出了兼具个性生命体验与时代大同气息的秋天世界 但“诗必盛唐”既是一个鲜活的瑰宝也是一个“沉睡的魔咒”能否继承并突破唐朝的诗歌写作成为历代诗人们都必 须 面 对 的“难题”因此作为拥有着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现代诗人朱英诞也在爬疏摸索着“如何不失创造地革新而又保持质实之风”?五四曾经给予了朱英诞这样的希望 诗人多次将五四和盛唐并举视为两座高峰 在他看来五四和盛唐很像自由思想突出诗人流派 涌 现 个 人 特 色 鲜 明 竞 技 之 风 清 新“这样在想象中自然而然地涌现出一座虹桥来!”正是五四初期白话

37、诗人们对于诗歌本体解放的执着追求使诗歌总体呈现出明净而平实的风貌 新诗虽幼稚但于时代而言却是一种异常纯正的感情“诗的生机正如雨后春 笋 一 般 那 时 也 是 那 么 好、那 么 可 爱的”但五四终究已成过往它短暂而急促地退潮也宣告着这种理想的破灭五四时代诗歌那种清新刚健而又言之有物的个人精神在后来的创作中被逐渐埋没 对于这一年轻时的理想诗人总带有些遗憾与感伤他一再强调中国现代诗不脱离自然的韵味而他的秋天书写似也有对这份真实新鲜自然纯粹风貌的承续“可 是 我 走 到 秋 天 之 深 处 了/淡 黄 的花寒冷的花/如世外的发见啊!”“秋天的寒冷里开了又谢了/白色的花黄色的花/而它们 枯 死 在

38、枝 头/大 地 干 净 得 如 一 场 夜雪”诗句没有过多华丽的藻饰而是在清新的语辞间展开对生命本质的探寻当然对诗歌现代特性的探索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 五四诗歌虽新鲜却在与传统的强行割裂中过早落幕 朱英诞深谙中国古典诗词难以完全离弃传统他始终认为“中国现代诗的真正精神终未超越过古代黄河流域文明的范围”几千年来曾有无数诗人们在秋天中醉心诗海而对秋天的书写也在历史传续中自然的与特定性的情感相联系与固定性的主题相结合熔铸在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抒情传统 朱英诞诗歌的秋天书写在意象、语言、情思上都闪动着传统的影子但他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在延续民族的传统中体现秋天书写的独特性?“如果写得出春草秋更

39、绿就可以丰富中国的诗的境界”诗人似乎给出了答案但他随即又说:“可惜人们的心境却未必那么纯净那么高爽而又沉着”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又有谁能真正不受时代所累摒除内心杂陈专注个性诗情?那些尝试隐蔽俗尘的诗人们诗歌或多或少都有着对时代的隐性参与包括朱英诞自己 而对于历代诗人们来说他们又何曾真正洒脱过?唐诗虽繁荣却也多是“美好出艰难”诗歌作为抒情载体道尽了儒家知识分子们关于“仕与不仕”的诸多惆怅与无奈 他们选择以“三不朽”来对抗甚至超越时间的无限性与生命的有限性在其诗歌的秋天书写中反复出现但自我的光芒却也因此被掩盖长久以来人们心灵对于时间的恐惧构成了诗歌秋天书写最深晦的民族命题 而“春草秋更绿”于自然是一

40、种生命野性的舒展于诗歌是诗人独具个性的体验于传统则是力图超越这一永恒命题的尝试 诗人打破古典诗歌追求宏大、浑融的抒情传统将无限流变的时间压缩、凝合在春草上它不回避时间的流逝而是用生命的延续和生长直接对抗时间的无情以生命伟力的确证完成对虚无时间的超越 他指向的是正是现代个人精神的勃发与张扬是对生命独立自由的追求可以说对“春草秋更绿”的强调是朱英诞的生命意识在与中国古典哲学深刻融合的过程中基于时代特性与现代文明的探索而这种探索离不开诗人对诗歌纯净艺术的追求“在举世高唱理由与目的的时候美好的艺术是无邪而清净的”在朱英诞看来这与“王、孟、韦、柳、陶渊明一线的源流的沿寻”并无二致因此朱英诞诗歌的秋天书写

41、始终在传统的延续中探寻艺术的创新与实践在自足的诗性空第 期 杨舒涵:朱英诞新诗的秋天意识及其书写 间里挖掘秋天书写的现代气息与个人向度 他希望呈现的是一个汇通传统与现代兼具抒情与智理融合自然与自由的秋天世界参 考 文 献 陆机著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朱英诞.朱英诞集:第 卷.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朱英诞.朱英诞集:第 卷.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朱英诞.朱英诞集:第 卷.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朱英诞.朱英诞集:第 卷.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牛宏宝.时间意识与中国传统审美方式 与西方比较的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松浦友久.中国诗歌原理.孙昌武郑天刚译.沈

42、阳:辽宁教育出版社:.李琳孙礼伟.圆融、超越、生态的佛家境界观.人文天下():.朱英诞.朱英诞集:第 卷.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朱英诞.朱英诞集:第 卷.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朱英诞.朱英诞集:第 卷.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张洁宇.荒原上的丁香:世纪 年代北平“前线诗人”诗歌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威良德.文心雕龙校注通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钱钟书.管锥编: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王泽龙张皓.朱英诞诗歌的沉默意识及其书写.学习与探索():.王向东.中国古典诗歌与时间.北京社会科学():.(责任编辑 尹春霞)().:.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