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的歌会教案教材背景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与内容第二条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始终与民族繁衍相伴随,百代不绝。学习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和感情。凝聚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一组以介绍民风民俗为主题的文章,本单元的五篇文章以民俗为主题,写民风民俗,说民间艺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风民俗画卷。选编了5篇文章: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俗世奇人。这些文章,虽内容各不相同,但体裁基本相近,都属于
2、记叙类的文章,且都是文质兼美之作。这五篇文章在“民俗”这一大主题下,每篇所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可以培养孩子们对文本的细腻、深刻的赏析习惯,引领他们在阅读时调动一定的人生体验和积累。本单元的教学,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学习揣摩体会含义幽微的词语句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本单元多角度、多手法描写事物的手法,学习欣赏比较复杂的记叙类文章;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民风民俗,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诗意,感受普通百姓内心中人性的光辉。在教学方法上,我把时间留给了学生,加强学生朗读的分量,将朗读与品析结合起来,让孩子通过批注阅读的方法将对文本的感悟表达出来,这样引
3、领学生用心的去感悟优美的语言,从内心的情感出发,对作品进行感知、理解、体验、想象,领略其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底蕴,达到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真正把握。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个唱歌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通过本课教学,除了引导学生领略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还要学习文章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场面描写。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整合课”的特点,恰当地使用音频资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借助音
4、频资源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领悟云南歌会的艺术魅力,体会云南歌会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体验到学习成功之喜悦。教学目标:1.初读云南的歌会,制作知识卡片,积累生字词和文学常识。2.赏读云南的歌会,初识歌会特色,赏析云南歌会的艺术魅力。3.思读云南的歌会,体会歌会的精神内涵,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1.赏读云南的歌会,赏析歌会的艺术魅力。2.思读云南的歌会,体会歌会的精神内涵。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检查课前预习 (课前学生将预习成果展示在黑板上)教师导入:云南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文学大师沈
5、从文的美妙笔触,来领略一下云南民歌的风采。课前同学们根据导学案对文章进行了预习,预习成果展示在了黑板上,下面有请小先生上台:学生互动交流预习成果1.积累重点生字词:2.文学常识:(展示搜集到的沈从文的资料,力求简洁明了)3.云南的歌会到底是怎样的?交流初读文章带给你怎样的感觉?4.云南的歌会真可谓一卷长长的民俗风情画。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三幅歌会画面。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作者介绍的三种形式的歌会(表达句式:何人何地何种形式)师:通过刚才的展示老师发现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非常充分,希望在这节课上再接再厉,充分展示你的阅读素养和聪明才智。民歌是云南特有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那
6、么今天就让我们收拾行囊跟随文学大师沈从文的精妙笔触做一次云南之旅。首先明确此次出游的目标:(屏幕出示学习目标):1.美读云南的歌会,领略云南歌会的特色。2.赏读云南的歌会,赏析歌会的艺术魅力。 2.思读云南的歌会,体会歌会的精神内涵。 学生齐读明确学习目标。 云南歌会之旅一、 走进云南看歌会导入: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既然是美文我们就要用美读的方法来体会它的魅力。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美读散文,去领略云南歌会的特色。读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一个问题:云南的歌会与我们平时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不同呢?1、 师生美读云南的歌会2、大家平时看过或听过演唱会、音乐会吗?那
7、么云南的歌会与我们平时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不同呢?预设生的回答:云南的歌会是在草丛里、树林里、山野里唱,村寨里唱。而演唱会是明星站在星光灿烂的舞台上唱。我们平时看到的演唱会、音乐会都是明星一个人站在光鲜亮丽万人瞩目的舞台上唱,而云南的歌会是即兴的演唱。明星们都是照节目单演唱编排好的歌曲,而云南的歌会是想到什么就唱什么。我们现在的明星在演唱会上唱歌是为了让大家都喜欢他,使自己拥有更多的粉丝,而云南歌会的主要作用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直到大家熟练为止。师:你觉得云南的歌会还有一个很可贵的形式,它就是老带新、代代相传的一种传
8、歌的形式,这个是在平日的歌唱会、演唱会中几乎见不到的。屏显:场合形式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师总结:云南的歌会的场合是可以在山野里唱,蹲在灌木从里唱,可以在山路上边走边唱,可以在村寨里摆起了很长的桌子,大家都做定了,然后一起唱。它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比如说可以在山野里不露面,用声音来PK,也可以在山路上即兴地想唱什么就唱什么,眼中有什么,耳朵里听到了什么,就把什么唱出来,是即兴的漫歌。也可以把这些歌代代相传下去,让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能够源远流长。所以你看无论是在场合还是形式上,我们都发觉云南的歌会与我们日常所见到的演唱会、音乐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沈从文的这次云南之行,他发现在云南的村村寨寨、山山
9、水水中都能听到这样的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歌声,云南的人民就是生活在这样美妙的歌声里的,云南人民真幸福。二、 走进歌会赏魅力这篇课文,原文的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入我们的初中课本时编者做了删节,而删节中有这样一段话:屏显:大家主要兴趣自然在跑马,特别关心本村的胜败,和划龙船情形相差不多。我对于赛马兴趣并不大。可是当时我实另有所会心,只希望从那些装备不同的马背上,发现一点“秘密”所谓秘密,就是想趁机会在那些来自四乡装备不同的马背上,再仔细些探索一下究竟。结果明白不仅有犀皮漆云斑,还有五色相杂牛皮纹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 摘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师设疑:作者沈从文去云南本
10、来是想研究马鞍上的花纹和传统的油漆工艺,可是到了那里,就被更新的发现引诱了过去,这更新的的发现是什么?生:云南的歌会云南的歌会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如此吸引作者呢?下面我们也打开智慧的双眼,用欣赏者的眼光,赏析云南歌会的艺术魅力。请大家赏读有关描写歌会的段落,边读边做批注,用“云南的歌会,最美,因为_”的句式在小组里先来表述自己的想法。 预设生的回答: 云南的歌会,歌最美。 云南的歌会,人最美。屏幕显示: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
11、光辫发盘在头上。学生品味写作手法。教师总结:工笔式描写指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犹如绘画中的工笔肖像画,使人物的外貌特征、服饰、穿戴以及细微的表情,都能让读者看得清清楚楚,留下深刻印象。 云南的歌会,景最美。 云南的歌会,文化最美。教师总结:同学们用欣赏的眼光仿佛还原了当年云南之旅的发现。沈从文的更新的发现仅仅是他发现了云南的歌会的一些特色的形式,以及人美、景美、文化美的艺术魅力吗?三、 走出歌会探内涵在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这篇文章中,也就是本文的删节部分,还有这样一句话:屏显: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引自沈从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师:你从这句
12、话中读出沈从文的云南之旅还有哪些更新的发现?最为有意思的是什么? 生命的颂歌,活 沈从文礼赞了哪些生命形态呢?思读课文,结合具体内容,体查云南歌会的精神内涵,说说“这是_ 的生命”。预设生回答:1:这是智慧的生命。他们唱歌方式多样,贯穿古今,引经据典,随口而出,2:这是聪明机智的生命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3:这是美丽的生命,你看,她们穿得如此精致而闪亮。4:这是无拘无束的生命,荡秋千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5:这是勇敢、大胆的生命打秋千,蹬个十来写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6:这是惬意的生命,赶马女孩在竹子林的小路上一边欣赏粉蓝色的报春花,一边唱着悦耳好
13、听的歌,在优美的自然环境里,看到什么就唱什么,想到什么就唱什么,连戴胜鸟都被她的歌声所吸引。这是多么惬意的生命啊!7:这是热爱生活的生命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慢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赶马女孩子在如此辛苦的十里路上还把歌声唱得那么美妙有情、悦耳好听可见她们那种对生活的热爱。8:这是内敛、含蓄的生命“轻轻打了个吆喝”、“理理头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尘,向大家笑笑” ,一连串的动作,把妇女虽然歌技超群,洋洋自得,但她表现的委婉、含蓄,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含蓄美。9:这是和谐的生命,全村的男女老幼百多号人聚集在一起,看出他们对传歌的热爱,10:这是激情的生命,吹鼓手
14、年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但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描述,在纯朴、本色的云南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生命力,云南女子的勇敢、活泼;那张黑中透红的枣子脸,透露着健康、勤劳;她的比拼在强手如林中取胜,让我们看到了她们的聪明、智慧。在作者细腻的工笔描写中,看到了她的漂亮、淳朴的本色美。山路漫歌中惬意的赶马女孩子,山寨中传歌活泼的人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跃然纸上。师问: 鲜活的仅仅是人吗? 生:还有戴胜鸟、云雀、报春花 师:所以我们来看,作者的这种拟人修辞的运用使得云南本地的一些原本普通的、平常的、土生土长的花、鸟都具有了一种人的情感、人的活力。所以它们的生命也是鲜活的。 屏
15、显: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重点分析文章结尾的“原来如此”的含义(1)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用到这个词?它通常表达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恍然大悟、惊喜发现(2)提问:“这一次看金满斗会,沈先生有哪些惊喜的发现,又悟到什么呢?” 除了人多、时间长、装胜、民族文化传承,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还在哪里?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有哪些人?如果平时你见到他们能将他们和音乐、歌会联系在一起吗?所以这些普通人他们不因自己身份的卑微而失去唱歌的快乐。我们都看到在演唱会中最活跃的是哪个年龄段的人?而金满斗会呢?年近暮年的老人不因年老而沮丧,相反他们
16、却成为了金满斗会上最活跃的人群。师总结:沈从文的这次云南之旅发现的不仅仅是云南人每天生活在美妙的歌声里,也不仅仅是他们鲜活的生命。他还发现原本在俗人眼里那么卑微的生命、看似很难和音乐相提并论的形象,在云南的歌会中都焕发了异彩。在云南的歌会里没有灯光闪烁的舞台,没有妩媚多姿的歌者,没有字斟句酌的曲目,有的只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淳朴本色的情感,也正是这份原生态的生活和情感,让他们忽略了俗世的种种困扰,拥有了从容不迫的心态。沈从文的云南之旅已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情形了,而今的云南的歌会有没有被继续传承呢?同学们想不想一探究竟?2006年著名的民族声乐演唱家宋祖英在在美国最高艺术殿堂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演
17、唱了云南民歌猜调,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欣赏后,学生谈感受:我们倍感欣慰的看到云南的歌会,不仅没有失传,还在世界上唱响,登上了世界民族音乐的殿堂。结课:有人说,民俗是民族心底的声音,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滋养着我们的生命。今天,读读沈从文,我们也要说,请珍惜这来自民族心底的声音。让我们灿烂微笑,大声放歌。在天地间,找回那个生动鲜活的真我!课后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去搜集我们家乡的民俗,品读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走出云南读民俗课后拓展: 1.云南的山水孕育了这充满活力的歌会,我们中华56个民族各地有各地的民俗风情,课后搜集我们家乡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信仰禁忌、婚嫁寿诞、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资料,为本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做好资料准备。 2.沈从文的创作一贯追求表现未经世俗目光浸染过的纯朴自然的人性美,未被现代快节奏生活扭曲的人情美。阅读他的中篇小说边城,那里有更多这样鲜活生命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