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木兰诗课题木兰诗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知识。2.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3.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2.了解课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3.赏析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4.复述故事情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孝敬父母、报效国家、勤劳朴实、坚毅勇敢的优秀品质。课前预习作品简介木兰诗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2、”,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写作背景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79年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距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文体知识乐府 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
3、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读准字音唧唧(j) 机杼(zh) 军帖(ti) 可汗(k hn)鞍鞯(n jin) 辔头(pi) 溅溅(jin) 燕山(yn) 啾啾(ji) 朔气(shu) 金柝(tu) 策勋(xn)霍霍(hu) 阿姊(z) 云鬓(bn)重点实词赏赐百千强:有余。 胡骑:战马。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出郭相扶将:外城。 双兔傍地走:跑。著我旧时裳:穿。 朔气传金柝:北方。军书十二卷: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
4、。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同“贴”,粘贴)古今异义木兰当户织(古义:门 今义:门第)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但是)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双兔傍地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 今义:强壮,强大)策勋十二转(古义:次 今义:旋转)雌兔眼迷离(古义: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一词多义东市买骏马 (名词,集市)愿为市鞍马(动词,买)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对镜帖花黄(动词,同“贴”,粘贴)将军百战死(名词,将领)出郭相扶将(动词,搀扶)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名词做动词,买)策勋十二转(名词做
5、动词,登记)当窗理云鬓(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的)文言句式倒装句:问女何所思 (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省略句:愿为市鞍马 (“为”后面省略宾语“之”)sa新课导入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最原始版的花木兰形象。新课展开【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记下战功很多次,(天子)赏赐很多财物。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打开我东厢房的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
6、。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雌雄两只兔子贴着地面一起跑,怎么能辨别哪一只是雄兔,哪一只是雌兔呢?【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再读课文,梳理结构】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第一部分(13):替父从军。第二部分(4):征战沙场。第三部分(5、6):建功受封。第四部分(7):辞官还家。【品味
7、亮点词语】赏析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赴”和“度”形象地描绘出木兰出征路途的遥远和艰难;“传”和“照”生动地描绘出雄壮悲凉的边塞夜景。(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开”“坐”“脱”“著”“理”“帖”,一系列的动词,传神地表现出木兰归家后的喜悦心情。【感悟精彩句子】1.第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不繁琐。这是乐府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形象地写出木兰连赴集市,匆忙而有序地购置战马及马具的情景,渲染了战前紧张的气氛,突出了战事的紧迫。2.“爷娘闻女
8、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排比。渲染木兰归家时的喜庆气氛,也表现了家人的喜悦。3.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感情?比喻。以双兔为喻,妙趣横生,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令人回味。“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作者对木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分析主体形象】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首先,诗中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
9、爱和平生活。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完美的女性形象。其次,与故事情节也密不可分。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建功立业后,却又辞官还乡。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把握文章主旨】1.这首诗歌中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而复杂,作者是如何作出详略安排的?详写的内容有: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略写的内容,主要是战斗的过程。十年征战,寥寥几句就交代完了。2.从这一内容的安排来看,本文作者是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完美心灵的颂扬
10、,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这一详一略之间,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民歌风格。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开篇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写法。语言生动质朴,极少雕饰斧凿。“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流传千百年,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口语。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也有姿致谐适的排比。排比如“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等句子,渲染了木兰从军准备工作的繁忙与有条不紊,表达了木兰的乐观精神。还有新奇幽默的比喻,如最后四句,体现了作者对女英雄的赞美之意。还有非常工整的对偶,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形象地
11、写出了北方的苦寒,极言战地生活的艰辛,用环境来烘托木兰勇敢顽强的性格。2.详略得当。本诗集中叙述了木兰代父出征的缘由,出征前的准备,征途中的境况,归乡时家人的兴奋喜悦之情景和木兰恢复女儿本色时的一系列行为。至于木兰的容貌、武艺、她如何化妆打扮,全都略去不写。而木兰如何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英勇杀敌,作者仅以三组整齐的句子高度概括,写得简略。【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请以我的老师为题,口述写作思路,重点交代哪些是需要详写的事,哪些是需要略写的事,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这是一篇老课文,因此,本教案的设计方向定为:既要扎扎实实,又要不落
12、俗套;既要有新意,又不能显得花哨。首先组织学生积累文言词句知识。每一环节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重在指导。或提醒学生注意积累重要词语,或点拨学生揣摩句式特点,或指导学生翻译重点句子,或用多种方法组织学生朗读背诵。所有这些步骤,都十分扎实地落实了教学任务,而学生又不觉得刻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其次着重引导学生感悟文意。先组织学生概括段意,整体感知,接着让学生品析重点句子段落,然后激发学生赏析花木兰的形象,再从分析文章内容的详略角度引导学生探究文章比较隐晦的主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这个过程中,仍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路人,顶多有时算一个总结者。学生们有话可说,个个都打开话匣
13、子,一吐为快。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又加深了对木兰形象的理解。课堂氛围十分火爆。方法指导:古诗词名句的理解与赏析古诗词中,有些名句广为流传。学习这样的句子首先要理解其意思;其次要学会赏析,知道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技法1.点评关键词。名句中每个词都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关键性词语。抓住并理解了关键词就理解了整个句子甚至整首诗所表达的意思与情感。 2.分析修辞手法。名句的情感抒发、哲理挖掘,是要靠一定的艺术手段的,以修辞手法角度入手赏析古诗词名句,其实就是分析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作用。素材积累:中国古代巾帼英豪冼夫人(512602),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她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她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南朝梁、陈两代及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秦良玉(15741648),字贞素,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