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课 行为与后果(一)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学会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懂得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理解行为不同产生的后果不同的道理。2.以学生小组活动为主,交流合作,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3.认识到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行为,体验到任何行为都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后果。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难点: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合作讨论、探究、情感体验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引入新课活动一:请学生谈谈下棋时调兵遣将的感受。正所谓“人生如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师:我们在探讨时发现行为与后果是有密切关系的。这正是本课所要
2、探讨的问题。二、讲授新课(新知探究)活动二:主张“偷药”和“不偷药”的同学对书中P76当事人海因茨的行为、选择行为的理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进行辩论:说明理由,并设想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 师:其实,面对如此复杂的道德情形,人的行为不只是“偷药”与“不偷药”的选择,评价的标准也不只是简单的对与错。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帮助海因茨,使他既放弃“偷药”与“不偷药”的痛苦抉择,又可以得到药物医治爱妻挽救她的生命呢?请说明理由。生:(略) 1人们都会做出一定的行为 师:上述的分析说明: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会做出一定的行为。有的行为是有意识进行的,有的行为是无意识进行的,从行为动机看
3、,有的可能是在善良动机下做出来的,有的则出于不道德的目的。从法律上讲,有的是合法行为,有的则是非法行为。在法律上,人的行为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作为,就是做法律鼓励做的和要求做的,也包括做法律反对的甚至禁止的行为。不作为,就是指法律要求做而没有去做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其实质就在于:应当履行而不履行。 走进生活:(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行为都会带来后果。)活动四:剪辑播放某校师生走进社区活动的录像片段和中央台拍摄的教育片交通安全伴我行的录像片段,请学生说出其中的“作为”和“不作为”,品味由此产生的相应的后果。 师:请列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当为而不为”的事,并分析其后果? 生:医生见死不救
4、、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警察接警不出、父母遗弃子女、子女虐待老人、“拾金而昧”等不履行义务的现象。 师:不管是作为还是不作为,都会产生后果。只是有些行为会产生预期的效果,有些行为带来的后果会出乎人的意料;有些行为会产生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后果,而有些行为则有损于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选择行为时,要首先考虑可能带来的后果。 反思生活:(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先考虑后果而后选择行为。) 活动五:案例分析:张斌、张磊同时收到某彩票中心寄来的关于该中心举办首届“2006年幸运读者”有奖活动的说明和一张无偿赠送的彩票,刮开对奖区,两人同时中了“二等奖
5、”,是一台多功能家庭电脑。面对如此丰厚的奖品,张磊按要求汇去邮资费,结果被骗,没有得到电脑却带来烦恼。而张斌拨通了该中心的电话核实,在公安部门的帮助下,揭穿其骗局,捣毁其中心。 师:张斌、张磊的行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后果? 生:(略) 活动六:请学生分析可能产生的后果(过程略),旨在教育学生选择行为时应从点滴小事做起,避免因冲动、任性带来不良后果。 上学路上,时间紧急,前面绿灯换红灯,只有闯红灯; 上课前,突然发现自己没带地理书,在课前悄悄拿走邻桌的书; 课间,张欣与李青在楼道内追逐打闹,你推我搡; 体育活动课上,华平和陈琛因小事争吵,华平打伤陈琛。 2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活动七:谈谈自己在
6、生活中因为先思而后行带来好结果的事例。(略) 师: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会有后果,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有的行为会产生一个后果,而有些行为则会产生多个后果,甚至是连锁的后果;有的后果是一个行为造成的,而有的后果是由多个行为造成的。(承上启下)个人行为带来一定的后果,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行为也都会带来一定的后果。三、拓展延伸(沙尘暴天气、洪涝灾害、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神舟”十号发射的图片)沙尘暴天气、洪涝灾害的图片说明,我国自建国以来,违背自然规律乱砍滥伐的行为,带来了伤害人民利益的严重后果。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神舟”十号发射的图片说
7、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采取的科学举措带来的后果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共享繁荣成果。四、课堂小结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国家在做出某一个决定时,一定要考虑后果,要选择具有正义感的事业;选择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选择对自己有利而又不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第七课 行为与后果(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思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2.知识目标: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良好的行为产生良好的结果,不良的行为产生不良的结果。懂得个人的行为不应该危害自己、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三
8、思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难点:任何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以不损害他人、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合作讨论、探究、情感体验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预习检查:(给出学习提纲)1.每个公民行为自由的前提是什么?2.每个公民应对自己行为承担那两方面的责任?3.不承担责任的危害有哪些?预习检查:各组成员互相检查预习情况,看看哪个最棒?(提倡预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二、导入新课:出示事例:大连市公共汽车公司702路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行车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1) 把车缓缓
9、停在路边,并拉下了手动刹车闸;(2)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的下了车;(3)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他做完了这三件事,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问: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课题。(不同的行为会带来不同的后果,对于司机来说,乘客和行人的生命重于泰山,选择什么行为直接关系到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任的行为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完全不同。司机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他是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三、新授内容:点拨: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会有行为。只要有行为就会产生一定的后果。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道理虽然简单,那生活中的人们对“责任”的认识及表
10、现又怎样呢?探究: 我看归纳: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的表现要受道德上的谴责要负法律上的责任点拨:每个人都有行动的自由,但是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在一个崇尚道德和法律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何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学生代表发言(答案有两种可能性:可以,因为人生在世贵在自由。不可以,因为这样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将一团混乱,每个人的自由都将无法得到保证。)思考:作为公民,要承担哪些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各抒己见:俗语:“责任重于泰山”怎么理解?点拨:责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指因没有做好分内应做
11、的事而应承担的责任。责任包括这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一个人在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方面,能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并在没有做好时勇于承担责任,这样的人,在我们的心目中就是一个负责任、有责任感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阅读感悟:邵帅,男,1997年生,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学生。“帅十二,献骨髓,此大孝,无人及”。12岁,本应正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但12岁的邵帅背负起如山重任。2009年,母亲被查出身患血癌,为了照看母亲,邵帅选择了休学,进京为母亲捐献骨髓。捐髓手术后,邵帅并没有安心休养,出院的第二天起,就承担了照顾妈妈的重任,演绎了现代版孝子传奇。邵帅品学兼优、性格开
12、朗、乐于助人、兴趣广泛。启示很多,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就予以认可,但要把握方向。算一算:空调不低于26度,全国节电上亿度马桶水箱放快砖,省水好用特合算不用电器断电源,节电10%能看见处处不让水长流,年百亿吨水不漏这些是人类应保护环境方面的内容。如果不重视环保会导致什么?点拨:不承担责任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影响,而且还会有损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从而受到人们的谴责甚至法律的惩罚。四、课堂总结在责任感的引领下,我们应甘于承担重任,关爱他人,关心集体,用自己的行动为生活增光添彩。让我们所在的集体、学校、家庭、社会因我的负责而美好!板书设计:第七课 行为与后果(三)三思而后行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学会判断行为的正误,树立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意识,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2.知识和技能:能够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培养学生的行为判断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3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小组活动为主,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行为判断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难点: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并控制自己的行为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合作讨论、探究、情感体验法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情景考验) 当我们走在一个人行道口,此时亮起了红灯,可是马路上我们并没有看到有车辆在行驶。(图片) 师:请同学说说
14、此时我们该怎么做? 生:(一般学生有两种态度) 认为可以过,反正又没有车,不会有危险,赶时间要紧; 认为不能过去,遵守交通规则,这是人们应尽的义务。 有时车速是很快的,到时车来了,躲都来不及; 人们应该养成自律意识。一次的侥幸会带来日后的思想麻痹。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则事例,然后进行总结。 (课件展示) 事例:一人闯红灯百辆车受阻 2006年2月22日,早7点40,南京大中桥路口。路口东西向红灯闪烁时,一位行人打头,七八名行人“殿后”,三五成群闯红灯过马路。违章者振振有词地表示:不就闯了个红灯吗,车流间有空隙,利用空余资源,有什么不对?可事实上,一个人闯红灯就会带动一群人效仿,车辆慌忙避让,本
15、来就超饱和的路口,经过这一耽搁,车辆排起长龙,一条线上百余辆车停滞不前。 师:也有不少人持有这样的观点,汽车不敢撞人。所以就放心大胆地走,不讲规则。这样想对吗?(学生思考)生:(一旦出了事,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呀。我们应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等。)师:“一旦发生事故,轻则如上所述,重则若行人与机动车发生车祸,皮碰铁的结果自然是付出流血与生命的代价啊!” 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前,应学会三思而后行,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指导自学 整体感知让学生预习课本3336,整体感知本课所要学习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1 为什么要三思而后行?2 怎样才能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活动体验感悟验证活动一:感悟师:在现实生
16、活中,有些人尤其是青少年,在做事前盲目地重情义,讲义气,缺少认真的思考或根本没有思考。请同学阅读教材P84的事例。 (课件展示) 感悟:(1)我们能对杨某说点什么? 生:(略) (2)对身处逆境的杨某,我们有何建议? 生:(略)师点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自我引导与调控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在行为前预见与选择,行为中自律与自控,行为后自省与负责。活动二:对话 让我们就具体的事例来进行一番“对话”吧!阅读完成教材P85内容。(课件展示) 生:面对朋友的苦苦恳求,我能帮他去打架吗? 我考虑的因素有 面对游戏机的诱惑,我能进游戏机室吗? 我考虑的因素有 有人叫我
17、学抽烟,我能效仿吗?考虑的因素有:影响中学生形象,对身体成长不利,违反校规,破坏校纪等; 面对网吧的诱惑时,我能不顾一切吗?我考虑的因素有:我们的时间、精力、金钱是有限的,有许多更有意义的事需要去做,网吧的人员比较复杂,青少年不宜去这些场所等。师问:我们在采取行为前,通常应该考虑到的因素有哪些呢?(答):首先就是行动前要对自己所做的事可能产生的后果或影响有个预见,进而考虑自己该不该做,能不能做。 如与环境是否合拍;与道德规范是否冲突;与法律是否矛盾等。师小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首先必须在行动前对行为进行选择。活动三:思考 师:刚刚我们提到了网吧,家长、学校出于对青少年的爱护,不允许未成年人出入
18、营业性网吧。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吸引了许多充满着好奇心的少年儿童。不少同学上网是为了查找资料,拓宽知识面,或与朋友交流等。这些都是出于积极的目的,是我们所提倡的。 但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对青少年不利的情况呢?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生:如,会突然蹦出不健康网站; 会有陌生人主动与你聊天,问长问短,甚至要和你见面; 遇到网上莫名其妙的谩骂; 沉溺于网聊,不能自拔;师:在遇到上述情形时,我们青少年需要了解事态发展动向,及时发现行为偏差,适时调整行为方式,必要时改变甚至停止自己的行为,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促使行为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师小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重视行为过程中
19、的及时调控。师提问: 如果人们都没有责任意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请看一则事例:(课件展示) : 一位省政协委员的提案 如今社会上的虚假医药广告层出不穷,铺天盖地,患者轻则因延误治疗而加重病情,重则失去生命。虚假医药广告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欺骗了很多有病乱投医、又缺乏医学知识的患者,其危害无异于谋财害命。 一份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 “每年250万人吃错药”,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让我们明白:虚假医药广告之害,并不只是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重病,并不只是不时见之于报端的贻误时机、断送性命,而关乎我们每一个人。 师: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 生:(略) 师:只要我们的媒体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广告发布行为,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三思而后行;我们的药监部门负起检查监督的职责,本着对消费者、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这样的事就可以避免。师:(小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集中体现在对行为后果的自省及自觉承担应负的责任上。课堂小结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智力与情感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学会正确地看待事物,也开始了独立处理问题的尝试。以一颗责任心,本着三思而后行的态度,生活才会因我们的存在而更美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认识?还有没有疑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