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诗词诵读《登飞来峰》教案 鄂教版-鄂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79019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诗词诵读《登飞来峰》教案 鄂教版-鄂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诗词诵读《登飞来峰》教案 鄂教版-鄂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诗词诵读《登飞来峰》教案 鄂教版-鄂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诗词诵读《登飞来峰》教案 鄂教版-鄂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诗词诵读《登飞来峰》教案 鄂教版-鄂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登飞来峰教案 篇一: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登飞来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所作,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古诗词的教学更是如此。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态度、对教材的理解)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资料准备: 关于飞来峰的影像资料、关于王安石一生经历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总课时一课时,本课时第一课时一、传说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讲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

2、家赶快离开。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爱捉弄人,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于是就把这座山峰称为“飞来峰”。)(出示图画)千年前的一个夏天,有位年青人,登上此峰,触发感想,作了一首诗,叫登飞来峰。 二、自学交流,解释诗句 引言:学习古诗的目的就在于诵读,吟咏,而想读好诗,则要理解诗意。 出示自学目标: 出示自学提示: 2、小组

3、汇报自学情况: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不畏/浮云/遮望眼, (2)走进作者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3)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4)读诗,分诗句解释大意,提示重点字义。(课件同时出示字义)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闻说:听说。畏:害怕。遮:遮挡,遮住。 分句解释: (不怕浮云遮挡住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就站在了飞来峰的最高层。 三、品读,体会诗的含义 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描写景物 抒发情怀后两句抒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1) 补充资料: 飞来峰高168米。飞

4、来峰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 (2) 补充资料: (3) 结尾两句写出了什么样的道理? 写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看似浅近,其实用了典故。“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李白就说过“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4) 同时“浮云”,李白与王安石有不同的看法,产生了不同的对待方式,这正是两人观察角度不同所致。 4、小结: 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 四、诵读,表达情感 1.师谈话: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

5、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此时,当他登上塔顶,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憧憬与展望。 五、课外延伸 1师谈话:王安石不但是大政治家,更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课件出示:王安石的诗作) 3.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字的魅力,学习了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站得高 看得远 角 度 景 情 教学反思 2、重视学生的朗读感悟。篇二: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2、结合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诗意,并能熟读、背诵、默写;体会本诗登得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细读品味: 地点,诗的前两句用了夸张手法写塔的高峻,说它高“千寻”;在用“闻说”衬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语意双关,表面上写“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原因是“身在最高层”,实际上包含 四、合作探究: 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书本上得到的历史经验。 这句诗是带有自警、自策意味的,说明王安石在后来的变法中之所以能够抵挡住 五、教师小结: 七、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