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猫课题 猫 课时安排 2 课时 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 生词。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 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2. 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自主阅读与小组研讨探究相结合,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 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客观公正、 宽容仁爱、 关爱弱小的品格。教学重难点重点 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 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教
2、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情态的图片、 制作教学幻灯片。教学方法 朗读法、 勾画圈点法、 讨论法。第1 课时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同学们,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你能说说自己所喜爱的动物以及和它们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 展示猫不同情态的图片,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家里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这三只小猫和郑振铎先生一家有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 猫。由图片带给学生直观感受, 引 出 本课内容。基础梳理作者介绍老师用 PPT 展示郑振铎简介。 (生齐读)
3、郑振铎(18981958) , 笔名西谛, 福建长乐人, 作家、 翻译家、 文学史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 1920 年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 文学周刊与 小说月报。 著有 取火者的逮捕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中国俗文学史等, 译著有 新月集 飞鸟集等, 另有 郑振铎文集传世。简 要 了 解郑 振 铎 先生 的 生 平及作品。背景探寻本文选自 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 , 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 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 个性解放等问题。 面对不会说话的猫, “我”因“没有判断明白, 便妄下
4、断语, 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而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 这些深表忏悔的话, 表现出新思想、 新观念, 体现了同情弱小无辜, 谴责专制霸道, 弘扬公道、 民主、 博爱的思想。介绍背景,帮 助学生理解课文。字词归纳1. 展示 PPT, 检查学生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帮助学生再次梳理字词。污涩(s) 怂恿(sng yng) 虐待(n) 蜷伏(qun) 惩戒(chng) 怅然(chng) 诅骂(z) 红绫(lng) 叮嘱(zh) 冤枉(wng)怂恿: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怅然: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蜷伏: 弯着身体卧着。悲楚: 悲伤凄楚; 悲苦。惩戒: 通过处罚来警戒。妄下断语: 不经考虑,
5、 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轻易、 随便地下结论。2. 针对重难字词, 进行适当讲解。例: “怂恿”指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但不一定是坏事, 属于中性词。 要把它与“煽动”一词区别开。 “煽动”一般指鼓动别人去做坏事, 属于贬义词。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引导学生认识、理 解课文中 的生字生词。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 感知课文内容。2. 文章写了几只猫? 重点写的是哪一只? (学生阅读文章后回答)文章共写了四只猫, 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重点写第三只猫, 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3. 再次朗读课文, 完成下表。 (朗读前 PPT 展示表格, 带着问题再次阅读)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第三只猫
6、来历 隔壁要来的 从外面抱来的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 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毛色花白, 并不好看, 又很瘦; 毛被烧脱了几块, 更觉难看; 后来吃胖了 性情 活泼较第一只更活泼, 更有趣, 会捉鼠 天生忧郁, 不活泼, 懒惰 地位 宠物宠物若有若无, 不太喜欢结局病死被一个路人捉去了亡失4. 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找出起止段落, 并划分文章结构。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 段) : 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第二部分(第314 段) : 写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第三部分(第1534 段) : 写养第三只猫的经过, 以及“我”为冤枉了第三只猫而难过自责。
7、通过朗读,整 体把握课文内容。板书设计 猫第一部分(第1、2 段) : 介绍第一只猫的故事第二部分(第314 段) : 介绍第二只猫的故事第三部分(第1534 段) : 介绍第三只猫的故事课后作业 1. 抄写、 积累字词。2. 熟读文章中写第三只猫的段落。第2 课时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温故探新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郑振铎的 猫。 我们知道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 这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 有快乐, 有酸辛, 有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 这是怎么回事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设 置 悬 念,引 发 学 生思 考, 导 入本课学习。研读赏析以小组
8、形式讨论以下问题, 并选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 一) 品读第一部分1. 作者是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具体怎样?作者从“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一是外貌, 猫刚来时是花白的毛, 而后来, 变得消瘦, 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二是性情, 刚来时, 猫很活泼, 喜欢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后来却是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 三妹去逗它, 也不理会。它变得毫无生意、懒散、郁闷。2. 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 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 如三妹“常常地, 取了一条红带, 或一根绳子, 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 作者则是“坐在藤椅
9、上看着他们, 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 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3. 这只猫的结局怎样? 家里人的态度又是怎样?这只猫最终病死了。 对于这只猫的“病死”, 三妹“很难过”,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二) 品评第二部分1. 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表现出来的。 它“在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 又跑到街上”等表现出它的性情; “会爬树”“会捉蝴蝶”“会捉鼠”等表现出它的本领。2. 这只猫的结局怎样? 大家持什么感情?这只猫最终亡失了。 对于这只猫的“亡失”, 大家都不高兴, 三妹“很不高兴”
10、, 作者“怅然”“愤恨”捉猫的人。( 三) 品评第三部分1. 精读课文第1534 段, 思考: “我”和家人凭什么判断是猫咬了芙蓉鸟? 请在文中找出“证据”。(1) 猫“常常跳在桌上, 对鸟笼凝望着”。 (2) 鸟“羽毛松散着, 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2. 事情的真相是怎样的?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黑猫是不止一次来吃鸟的呢?第一问: 芙蓉鸟是被一只黑猫咬死的, “我” 冤枉了“我” 家的猫。 第二问: 从第29 段中的“又来”可以看出黑猫不止一次来吃鸟。3.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 真的, 我的良心受伤了。 ”一句中“难过”一词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作者用“难过”一词表达了自己的痛苦心情。
11、 因为自己的武断, “我”冤枉了第三只猫, “我”深感内疚和自责。 “我”越是内疚和自责, 痛苦的感情就越强烈。( 四) 主题探究本文通过养猫的经历想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 ( 鼓励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理解, 教师不急于统一答案, 只要学生的理解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 )观点一: 文中寓有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感触, 表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观点二: 无论做什么事情, 千万不能凭个人的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 否则就会出差错, 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通 过 引 导学 生 品 析重 点 词 句和 指 导 学生 朗 读 重点 段 落, 理清 事 件 脉络, 理 解 作者 的 思 想感
12、情。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小练笔: 发挥联想和想象如果你是第三只猫,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你将怎样向主人诉说内心的冤屈呢?我对本课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是: 课前提问、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感悟主题。 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逐步加深, 最终达到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但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衔接还做得不够好, 今后我将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多下功夫。 另外, 在教学语言方面, 主要是在提问题的语言表达上, 要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 让学生易于理解。 此外,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 要给每个学生的回答作一个评价, 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回答正确还是错误, 都采取鼓励、 引导的方式, 这样更能
13、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1. 【电子教案】【同步课件】【备课资源】【同步试卷】详见光盘内容。2. 【拓展延伸】 关于误解的格言警句* 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 不要因误解而放弃。 曾仕强* 年轻的时候, 我们总是会将自己的创作冲动误解为创作才能。 钱锺书 围城* 起支配作用的自私欲常常被误解为一个人投身人类事业的神圣热忱。 埃 哈伯特* 承认自己也许会弄错, 就能避免争论, 而且, 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宽宏大度, 承认他也可能有错。戴尔 卡耐基* 人遇误解休怨恨, 物过严冬即回春。 格言集锦* 误解, 圣解也! 钱锺书 围城* 对于诗人来说, 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由于误解而受到钦佩。 科克托* 谁要是选择吝啬鬼做朋友或信赖自私和怯懦者的虚假友谊, 谁就有被误解的可能。 托 布朗* 即使是最神圣的友谊里也可能潜藏着秘密, 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不能猜测出朋友的秘密而误解了他。 贝多芬* 朋友间有误会应当坦率地交换看法, 不可背地诽谤; 有过失应当面规劝之, 在背后则应赞扬他的优点。 贝原益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