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之《短文两篇-枭逢鸠 穿井得人》教案 鄂教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78711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之《短文两篇-枭逢鸠 穿井得人》教案 鄂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之《短文两篇-枭逢鸠 穿井得人》教案 鄂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之《短文两篇-枭逢鸠 穿井得人》教案 鄂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之《短文两篇-枭逢鸠 穿井得人》教案 鄂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之《短文两篇-枭逢鸠 穿井得人》教案 鄂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短文两篇(枭逢鸠 穿井得人)学习目标1学习如何对特自己缺点和错误。2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3整体感知道课文,理解文章。4积累一些文言词语。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2难点:(1)翻译文言文。(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课时划分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枭逢鸠教学过程一、预习1朗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二、导语枭逢鸠又名枭将东徙,是一则动物寓言。“枭”即猫儿鹰,是传说中的一种不吉祥的鸟。因其鸣声多在夜半时分,而且叫声凄厉。故而不受人们欢喜。枭意识到这一点滴,于是决定搬家。可是斑鸠告诉它:除非它变自己的叫声,也就是改变它的生活

2、习性,否则不管搬到哪里,都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三、正课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枭逢鸠选自说苑谈丛,本书汉朝学者刘向采集传记百家,正史杂著所载古人行事之迹,编成君道、臣术、建本、兵节、贵德、复恩等二十卷,“欲以为法戒”。本书广征博引,文字生动,不仅对于历史科学,而且也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著有新序、说苑等。2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特别是人物对话,要读出感情。语气和韵味。3翻译课文。补充重点词语。何故:什么原因?犹恶子之声:犹,还是。4质疑:枭要向东迁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并归纳:因为人们讨

3、厌枭鸣叫的声音。5质疑:鸠对枭东迁持什么态度?讨论并归纳:斑鸠认为枭要改变自己的鸣叫的声音。如果不改变,向东搬迁,人们还会讨厌枭的声音。6质疑: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讨论并归纳:(1)可从如何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角度来谈。如:一个人有了缺点错误,该力求改正,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如果只埋怨别人,只改换坏境是无济于事的。(2)可从尊重共性与尊重个性的角度来谈。枭的叫声是其本性决定的,也是它区别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它没有错,也不须更鸣。别人应该宽容地对待它的个性。四、课堂小结本由寓言的寓意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种是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问题: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就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

4、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不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另一种是我们站在枭的立场上看问题,枭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枭鸣是本性使然,也是枭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枭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枭吗?既然枭鸠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容纳不了它,它想改变一下环境又有什么错呢?仅仅因为“群体都不喜欢”就一定要其中的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一味迁就吗?如今的时代感是张显个性的时代,我们该怎么样在群体生活中保留自己的个性呢?群体如何对待个体的个性?如何做到既尊重个性、又尊重共性?这些都是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时常遇到的问题,通过学习此文可引导他们作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五、作业1完成课后理解

5、与探究第一题。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二课时穿井得人一、预习1阅读课文,思考理解与探究第二题。2试翻译课文。3课外查找作家作品资料。二、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枭逢鸠,讲了怎么样对待缺点和错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穿井得人,这篇课文。三、正课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

6、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2朗读课文。补充重点词语。宋之丁氏:丁氏,姓丁的人家。常一人居外:居外。居外打水。告人曰:告,告诉。国人道之:道之,互相传说。4质疑:请讲述穿井得人的故事。讨论并归纳:略5质疑: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讨论并归纳:意义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6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讨论并联归纳: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7质疑: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讨论并归纳:(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2)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7、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杳研究的确良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8质疑: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讨论并归纳:略四、课堂小结1内容小结穿井得人这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察传。“察”即细查明辨,:“传”即传闻。穿井得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有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误传为从井挖出了一个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寓言的本义是为了说有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意“经典”的原意,又要躬身实践。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经信,不能盲人,更不能以讹传讹。总之,这则喜剧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笑声,还应该有我们笑过之后的理性思考。2词语小结(1)古今异义安:古义:哪里子将安之今义:平安恶:古义:讨厌犹恶子之声今义:坏的(2)词性活用东,方位名词用为动词。(3)一词多义。之: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子将安之动词去得一人之使助词的闻:有闻而传之者听到的人闻之于君使听到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以故东迁因为于:闻之于宋君向非得一人于井中在五、作业。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二、三题。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