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教案 长春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78377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教案 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教案 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教案 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教案 长春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教案 长春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教案课 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教学关键 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

2、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 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实用的教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2质疑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3鉴赏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复习检测作者作品。二、双向探究课文内容。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

3、语言气势和感情。(1)读准字音。(2)注意节奏停顿及重音。2.质疑法自主翻译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解疑,归类积累文言词句。(1)反义词对比辨析。(2)古代文化常识理解分析。(3)动词与其状语间的修饰关系。(4)通假字。(5)语气词。你还归类积累了哪些不同的文言词句帮助理解课文?展示一下,大家共享。(6)对偶句、对比句与排比句。3.学生在充分理解文言实词与句式的基础上,动笔落实课文翻译,要求文从字顺,语意明确,语言连贯。三、分析引论部分(文章第自然段)。1.说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第1自然段论证了人皆有羞恶之心,应该并且能够做到“舍生取义”。2.讨论并归纳: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4、?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比喻论证的方法,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四、课堂小结。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这个论点是由比喻引出来的,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

5、。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样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运用了比喻论证,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第一段。2.本文的论证方法与过程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何异同?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测。1.背诵课文。2.比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鱼我所欲也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有何不同。二、第1自然段内容的进一步分析。1.“所欲有甚于生者”中“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祖国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2.“所恶有甚于死者”中“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此题无固定答案。

6、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3.“故患有所不辟也”中的“患”指什么?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5.小结。这个推理过程分两步,第一步是通过对喜爱的东西和厌恶的东西的分析,阐明了为了“义”(有甚于生者)可以“舍生”(不为苟得),即使死掉(患有所不辟),也不做无“义”的事。第二步是假设推理,设想如果人们所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如果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只要保全生命,躲避死亡,就什么事都能干出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推理分析,得出了“所欲

7、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结论。最后进一步指出,“义”不只是少数贤者具备,而是人人皆具备,所不同的只是贤者“求之”,所以“能勿丧耳”,而愚者“舍之”,所以就不再具备了。三、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二段。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一、提问背诵。二、研读第2、3自然段,质疑、探讨、分析以下问题。1.我们读过的谈骨气一文中有一个论据,说是古代有一个穷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最后饿死。这个论据与课文第2自然段用的是同一个典故。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贫者不受嗟来之食。2.谈骨气中引用孟子的一段话来解释骨气的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

8、焉”这句话应指前面的哪一句?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诱惑不了。3.为什么高官厚禄诱惑不了?试举例说明。因为高官厚禄与礼义的价值不同,如果不符合礼义的高官厚禄则不能接受。比如说,叛变革命,到国民党那里去当大官,真正的共产党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出卖国家机密得到很多钱,爱国志士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贪污受贿得了很多钱,正直的干部是宁死不为的。4.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5.作者认为这种做法如何?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可以已”。6.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

9、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7.第2、3自然段运用哪些论证方法展开了对中心论点的论述?事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举例论证,用“嗟来之食”的典故充分说明,最普通的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宁愿饿死也不失义。然后从反面举例,与前者对比,指出一些显贵的人“不辨礼义”就接受优厚俸禄,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三、题解。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四、小结。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五、布置作业2008年,在大灾大难之中,在北京奥运会上,涌现出许多令中国人骄傲与感动中国、感动世界的英雄。他们在生与义,在义与利之间的抉择,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请以“义与利”为话题写一篇650字左右的文章,表达你独特的生命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