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有他人天地宽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人为什么要宽容。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人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社会的尊重2、能力目标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在生活、学习中能够督促自己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本课安排依据1、学生面
2、临的问题 宽容是一种境界,是高尚的道德。有的学生存在自我中心、心胸狭隘的心理,缺乏谦让,对他人缺乏包容之心。不善于宽容、体谅,就无法适应人际关系的要求,更无法形成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团队精神。针对学生中的问题,有必要进行宽容的教育。人与人是平等的,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平等,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具有平等意识。有的学生自恃家境优裕,显得高人一等;有的学生自恃体力出众,凌弱欺生;有的学生可能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受到同学的歧视;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学业上的问题而受到同学嘲弄。种种现象表明,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平等意识,使他们不自傲、不自卑,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古训,宽容、尊重是中华传统
3、美德,陶冶学生情操,需要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针对少数学生在尊重他人和尊重社会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强化这些教育。2、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是本课内容的直接依据。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3课时授完。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
4、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学重点:“为什么说宽容是有原则”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框题: (一)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2、情景导入 (学生朗读教材引言内容,教师由此引出本目的教学)二、讲授新课:1、金无足赤 人各有别情景活动一: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故事(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典故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需要宽容,宽容是美德的重要内容。)想一想: 张英的家人和邻居为什么会转变态度?(是宽容让他们转变了态度,张英的回信让他们懂得了宽容的道理。) 宽容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
5、(1)什么是宽容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我们要学会“以宽待人”。(2)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情景活动二:性格不同的人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见教材P101页材料)(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尊重彼此的个性。)想一想:(学生阅读教材P102页后讨论回答) 性格不同的两个人为什么能成为要好的朋友呢? 教师讲述: 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矛盾就拒绝合作、回避交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3)如何对待生活中的
6、“冲突”情景活动三:人非圣贤,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冲突”(见教材P102页材料)(活动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人非“圣贤”,生活中的“冲突”是难免的,只有本着真诚接纳、理解谅解的原则,就没有不能化解的“冲突”。)想一想:(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 你有过原谅别人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你有过接受别人原谅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相关链接:(见教材P102页材料)2、宽容他人 悦纳自己(1)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情景活动四:小培为什么要向小亮道歉?(见教材P102页材料)(活动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为人宽容的人一定会获得真诚的友谊。)
7、想一想:(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 小培为什么要向小亮道歉? 小亮处理问题的方式对你有什么启发?情景活动五:你会怎么做(见教材P103页材料)(活动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情景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宽容/不宽容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甲不小心踩了乙的脚。情景1: 乙:太不像话了!长眼没有? 甲:叫什么叫?踩你有怎么样? 情景2:甲:真对不起,踩了您的脚。 乙:没关系,难免的。想一想:(学生讨论回答)情景一的结果可能是:情景二的结果可能是:你对情景一的评价:你对情景二的评价:教师讲述:(按教材P103页内容讲述强调)(2)宽容带来心灵的安宁和满足(按教材讲述后学生讨论)情景活动六:
8、生活中,人们对宽容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提高辨析能力,使学生明白宽容是有原则的,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生活中,人们对宽容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让我们对下列观点加以辨析。 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 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迁就他人。 宽容是懦弱的表现。 宽容等于纵容。 要宽容就没有原则,讲原则就无法宽容。 对缺乏宽容心的人是无法讲宽容的。 宽容对方无意的伤害,不宽容对方有意的伤害。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教师讲述: 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板书标题)(3)宽容是有原则的想一想: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宽容? (学生讨论后教师按教材讲述。)(4)宽容也包括自己在内宽容不仅是对他人而言,也包括自己在内。宽容自己就是要接纳自己,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宽容自己意味着承认“人无完人”,容许自己发错误,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三、课堂小结 (按板书小结本节课要点)四、课堂练习:1、熟读资源与学案P47页“我的新知识”:一、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2、预习本课第二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