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七上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备课参考【学习目的】1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诗词中的想像;情景交融的写法。3诗词中所蕴涵的感情。【基础知识精讲】词语积累栖鸦宫阙琼楼玉宇朱阁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婵娟天涯海角背景资料月在古诗中的雅称月亮皎洁美丽,令人陶醉,引人遐思。在历代浩如烟海的咏月诗词中,月还被冠以许多雅致的名称。太阴。因日月对举,日称太阳,故月称太阴。说文解字:“月,网也,太阴之精。”唐柳宗元感遇诗:“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圆魄。魄为月初出或将没时的微光。圆魄,即指圆圆的月亮。唐李峤中秋月诗云:“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玉盘、玉镜。月光皎洁如白玉,故而古人常以玉代月。唐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
2、识月,呼作白玉盘。”唐郑谷春夕伴同年礼部赵员外省直诗:“冰含玉镜春寒在,粉傅仙围月色多。”玉盘、玉轮、玉环、金饼。月亮团圆时皎洁妩媚,令人神往,诗人词客每以圆形之物来状其形貌。宋苏轼阳关词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唐骆宾王诗:“玉轮涵地开,剑匣连星起。”唐白居易和栉木寄道友:“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宋苏舜钦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沈沈卧彩虹。”冰镜、冰轮。又因月光清寒如冰,故以冰代月。宋孔平八月十六日玩月:“团团冰镜吐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宋陈亮一丛花词:“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玉钩、玉弓。新月如钩,残月如弓。唐李贺七夕诗:“天上分金镜
3、,人间望玉钩。”南园十三首其六诗曰:“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桂玉弓。”蟾蜍。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用以代称月。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桂魄、丹桂。又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故以桂代月。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落未更衣。”宋葛胜仲虞美人词云:“一轮丹桂窅窳树,光景疑非幕。”玉兔。还传说月中有白兔,替月神嫦娥捣药,故月亮又称玉兔。唐李群玉七月十五夜看月:“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嫦娥,婵娟。嫦娥,亦称素娥,是我国古代神话中月宫里的女神,古人多用来代月。明高启随月图题诗:“青天素娥出,余辉独堪借。达曙愿徘徊,莫逐秋河下。”婵娟,色态美好貌。唐孟郊有“月婵娟,真
4、可怜”的佳句,所以“婵娟”亦用来代称月亮。宋苏轼水调歌头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课文点拨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
5、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止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
6、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
7、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水调歌头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月宫呢?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
8、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他的这种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时词人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起始三句写月光的转移。“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朱阁”“低绮户”与上阕“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一问。词人
9、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结句与上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
10、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的思念是圆的诗意的句子总是优美而蕴含着丰厚的内容。一句“我的思念是圆的”,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孕着许多东西,比如说,我有一个成熟而圆满的思念,我看到现实中的不圆,我追求美好的团圆诗人的睿智的光芒闪烁在看似不经意的比喻和联想上。“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诗人由“思念是圆的”而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的月亮,好像是信手拈来,但是,在这节诗中,中秋月亮的圆已经隐含着言外之意的其他时候的“不圆”,当“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时,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
11、么?”大概就是要想起“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应该由不圆而圆,这一问问得深沉有力,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后一节诗又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而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此时,诗意顿觉显豁,渴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之情溢出纸面。惟其如此,在这中秋之夜,望着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就变成了沉痛的责问了。诗人的责任感最集中地表现于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借中秋之月而抒发出的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在艾青这首即兴小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那感情的分量却不是一般的低吟浅唱所能达到的。【例题精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
12、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宫阙() 琼楼玉宇() 低绮户() 婵娟()2文学常识填空。“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_。“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这首词的_,它的作用是_。3解释加粗词的意思。(1)达旦( )(2)兼怀子由()(3)把酒问青天()(4)今夕是何年()(5)高处不胜寒()(6)起舞弄清影()(7)低绮户() (8)此事古难全()(9)但愿人长久( )(10)千里共婵娟( )4请用“/”标出
13、下列词句的朗读节奏。(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5下阕作者说自己“无眠”,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6上阕内容中,表达作者内心矛盾的诗句是_,表示这种矛盾心理得到化解的诗句是_。7下阕内容中,直接描写月光的诗句是_,包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是_。表达对离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答案】12词牌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背景以及写作目的3(1)第二天早晨(2)同时(3)拿、端(4)晚(5)承受(6)欣赏,玩弄(7)雕花的窗户(8)成全,完美(9)只(10)这里指月亮4(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5作者此时“无眠”,是因为面对美
14、好月光,他更加思念自己的弟弟,所以睡不着。(要注意,此时不能再和上阕“幻想超脱尘世”却又有所担心的矛盾心理联系起来)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知识拓展】拓展阅读今夜月又圆今夜,月圆如银盘。我独坐沙滩上,仰望苍穹。广袤的夜空如一挂墨蓝的丝绒帷幕,衬托着月的皎洁、星的生动。此刻的海显出前所未有的凝重。它像一块从沙滩铺下去的巨大的丝绸,偶尔荡出一丝皱褶。月光下的一切都变了颜色:沙滩是淡蓝,海水是浓黑,而岸边突兀的岩石,竟镀了银似的晶亮。久违了,这月圆
15、之夜。我不知是何人初见这月,也不知这月何时初照人。而亿万年了,月仿佛是匆匆时光中永恒的行者。万古的风尘湮没不了她的圣洁,千秋的轮回改变不了她的模样。我们的祖先曾在这月下虔诚地祭拜,我们也曾在这月下听那古老的传说。诗仙太白曾举杯邀明月,文豪东坡也曾把酒问青天。在人们的心目中,月就是团圆,就是安宁,就是祥和。而就在一百年前,侵略者的炮声震碎了月的圆满。海面汹涌着阵阵怒涛,月的碎片撒在浪尖上。古人说“月若无恨月常圆”。月怎能不恨呢,在这罪恶的炮声中!月怎能不恨呢,在这连绵的战火中!月怎能不恨呢,当她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离开了母亲的怀抱,从此咫尺却似天涯!月怎么能不恨呢,她一天天地憔悴下去!从此,再不见月
16、圆之夜。“往事只堪哀”,那是后主的懦弱。华夏民族自古就是敬仰月亮,热爱和平的民族,但是面对疯狂的列强,千百万炎黄子孙勇敢地站起来了!月照在前线,照着战壕中英勇杀敌的英雄;月照在后方,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夜空中飘荡。月照在青纱帐,那里有游击队员矫健的身影;月照在西柏坡,那里有司令员彻夜不熄的灯光。月盼了一年又一年,终于盼来了重圆的那一天。然而,被强占的孩子还不能回家。谁说明月不谙离恨苦!多少个夜晚,多少人对月祈祷重逢的日子快些到来;多少人对月忆起故乡的美好。月载不动这沉沉的乡情,她瘦了。她倾听着人们的愿望,她依然盼望着。今夜,就在今夜,百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月的笑脸满盈盈的,溢出温柔的光。夜已深沉,
17、天凉似水,行云有影月含情。看着回到母亲怀中的孩子,月怎能不欣慰欢喜呢!涨潮了。微咸的海风轻抚着我的脸,激情的海浪唱着欢乐的歌。夜空中,点点繁星如粒粒珍珠镶在黑丝绒上。它们簇拥着月,好像我们围在老人身边,眨着天真的眼睛,听他讲那过去的事情。静静地,你听,月真的在缓缓地诉说,她说着广寒玉兔的神话,讲着板桥掬月的传说,也说着一个世纪前的风云突变,更轻轻地告诉我们:“今天这月圆之夜得来不易,千万好好珍惜!”海上升明月,百年待此时。一百年的苦苦企盼,只为今夕,月又圆。而我,依然遥望着海峡的那边企盼着:何时,月更圆?阅读点拨月光以她特有的素洁、淡雅、洁白、神秘,成为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但一个时代
18、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从古代的诗句中,我们更多读到的是相思离别。这篇文章也表达相思、团圆,但似乎和古人所说的又不完全一样,读时要注意好好品味。【同步达纲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文学常识填空。(1)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字_,号_,_朝杰出的_家,他与其父_、其弟_合称“_”。(2)我的思念是圆的的作者是著名诗人_,他的原名是_。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栖鸦() 丙辰() 宫阙() 今夕()琼楼() 朱阁() 绮户() 咽下()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中庭地白树栖鸦( )()(2)把酒问青天()(3)不知秋思落谁家()(4)我欲乘风归去()(5)琼楼玉宇()(6)高处不胜寒()(7)但愿人长久()(8)千
19、里共婵娟()4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宜按意义单位划分)(1)中庭地白树栖鸦(2)冷露无声湿桂花(3)明月几时有(4)何事长向别时圆5对水调歌头一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全词的小序,表明作者写作时间、写作目的。B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超脱的人生态度,没有一点淡淡的哀愁。C这首词既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理解,又表达了对苏辙的怀念之情。D作者借月之“阴晴圆缺”来烘托人之“悲欢离合”,来祝愿“人长久”。6体会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表达作用。(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1)冷露无声湿桂花(2)不知秋思落谁家(3)又恐琼楼玉宇(4)何事长向别时圆二、阅读我的
20、思念是圆的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我的思念是圆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7诗人是如何想到将“思念”说成是圆的呢?这样说有何作用?8读一读第一诗节最后一句“会想起什么?”和第二诗节最后一句“谁能把月饼咽下?”,比较这两句诗在语气和意义方面的不同。9在中秋节这样的美好夜晚,到底使你想到了哪些?简单说说。(注意联想的合理性)三、作文10作文:月宫嫦娥的传说千古流传,给人们带来了美妙无比的遐想。请你充分发挥想像,自编一个与月亮或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要
21、求故事要有情趣和意义,并注意情节、想像的合理性。50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1(1)子瞻东坡居士宋文学苏洵苏辙三苏(2)艾青蒋海澄2x3(1)庭中、庭院中栖息、停留(2)端、持(3)洒落(4)想要(5)美玉,泛指精美的东西(6)能承受、禁得起(7)希望(8)月亮4(1)中庭/地白/树/栖鸦(2)冷露/无声/湿/桂花(3)明月/几时/有(4)何事/长向/别时/圆5B6(1)“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2)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3)“恐”,担心、害怕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幻想超脱尘世但又担心禁受不住高空严寒的矛盾心理。(4)“何事”,为什么。这是词人怅恨之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二、7(1)作者由月亮、西瓜、苹果、月饼等意象想到了将思念说成是圆的。这是物与情之间所产生的自然的联想,这样写可以增强诗歌的感情色彩。8第一句是疑问句,第二句是反问句。疑问句激发人们思考;反问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之深。9略三、1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