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虽有嘉肴 教学目标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2.读懂道理,学以致用; 3.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点兴趣。教学策略 1.以朗读为主,多任务、多形式朗读。 2.结合学生的学习经历体会文中道理。课时安排 一课时(40分钟)。教学步骤 一、由课文出处导入。 本文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礼记是“五经”之一。同时,“四书”中的大学、中庸也出自礼记。可见,礼记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地位。学记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同学们应该不陌生。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发言)那么,这篇课文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1.先请学生个读。注意让其他学生纠正字音及停顿上的错误。 2.投影字音:教然后
2、知困 教学相长 自强 兑命 学学半 3.学生提出须注意朗读的节奏。 其中强调“其此之谓乎”一句的节奏停顿,明确:句首语气词后应有停顿。 4.学生自读课文2遍。 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并注意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三、读懂意思。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2.引导学生自己解答提出的问题。 3.逐句投影简要译文。 要求:学生逐句回忆、试背出对应的原文。 四、读出味道。 (一)读出对称之美。 1.将文中对偶句的前后半句设成两种颜色后投影。 2.师生对读后思考:读出了本文句式上的什么特点? 明确:宽式对偶。 3.思考:本文采用对偶句式有什么好处? 分男女生对读体会。 明确:句式工整、节奏分明、琅
3、琅上口等。 (二)读出情味之妙。 1.首句。 教师引导: 如果有一份美食放在你面前,你没有去吃它。有一种极好的道理放 在你面前,你没有去学它。这是一种什么心情? 生可言惋惜、可惜、遗憾等。 学生自读体会后,请学生个读。 朗读指导: 重音落在“弗”、“不知”等词上,读出一种遗憾之情。 2.第二句。 教师引导: 不学就不知不足,不教就不知困。可见,学了教了才自知。 知道自己差得很远,知道不懂的还很多,你是怎样的心情? 生可言难过、惭愧、羞愧等。 学生自读体会后,请学生个读。 朗读指导: 语速渐慢,表达出一种沉重的心情。重音可落在“不足”、“困”上。 3.第三句。 教师提问:这句强调什么? 学生明确
4、:自反、自强。 教师引导: 想像他如何反省自己,如何勉励自己。他会对自己说什么话呢? 让学生反复自读该句。揣摩其中的心情。 生可言激励、振作、发奋等,并朗读该句。 朗读指导: 重音落在“自反”、“自强”上,读出一种振奋之感。 4.第四五句。 教师引导: 一个人的学习经历了一波三折之后,这最后两句可作怎样理解呢? 学生自读末两句体会。 明确:感悟出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朗读指导: 语速稍慢,读出一种恍然大悟之感。 5.教师小结: 把每句背后蕴含的情感串联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情味。我们要从 看似枯燥无味的文字中品味出古代学子求学的心路历程。我们今天的学 子读这篇文章难道不是与古人心心相通的吗? 6.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出本文蕴含的味道。 五、读出体会。 1.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体会。教师引导: 同学们有没有教别人的时候?当时是怎样一种情形? 生自由发言。 2.谈谈从文中得到的启示。 生自由发言,如:以教促学等。 3.投影:学习金字塔理论图表。 要求:概括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 与本文内容做比较。 教师补充点拨: 这是美国学者于1946年研究提出的理论。但是,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礼记 学记中这么简洁、精辟地阐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人,我们自然感到骄傲与自豪。 这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情味吧。文言文承载的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怎么可能仅仅是那些生僻拗口的文字呢?我们与古人是一脉相承的啊! 4.齐诵全文。 六、课后思考(填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曰:“学而不教则_,教而不学则_。” 附:板书设计 虽有嘉肴礼记 学记 弗食、弗学后悔自知惭愧自反、自强振作教学相长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