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介绍ppt课件.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87760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PT 页数:192 大小:20.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介绍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2页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介绍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2页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介绍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2页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介绍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2页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介绍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腹膜后肿瘤的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诊断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CT室室谈瑞生谈瑞生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NEOPLASM,PRN)是是指除后腹膜固有器官(如胰腺、肾脏、指除后腹膜固有器官(如胰腺、肾脏、肾上腺等)以外,起源于腹膜后组织的原发肿瘤,以间叶肾上腺等)以外,起源于腹膜后组织的原发肿瘤,以间叶组织肿瘤多见,其它有神经源性、血管源性、生殖细胞源组织肿瘤多见,其它有神经源性、血管源性、生殖细胞源性、上皮残余组织源性等。此类肿瘤较为少见,约占全身性、上皮残余组织源性等。此类肿瘤较为少见,约占全身肿瘤的肿瘤的0.01%0

2、.3%,多为恶性(占,多为恶性(占80以上),以肉以上),以肉瘤多见。本文收集了瘤多见。本文收集了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腹膜后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病例,分析其肿瘤病例,分析其CT表现,并探讨表现,并探讨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的诊断价值。腹膜后间隙范围腹膜后间隙范围 后腹膜腔前界为壁层腹膜,后界为腹横筋膜,上后腹膜腔前界为壁层腹膜,后界为腹横筋膜,上起隔肌,下止盆隔,两侧以腰方肌外缘为界的潜在间隙,起隔肌,下止盆隔,两侧以腰方肌外缘为界的潜在间隙,故亦称腹膜后间隙,位于其内的器官有胰腺、部分十二指故亦称腹膜后间隙,位于其内的器官有胰腺、部分十二指

3、肠、肾上腺、肾脏、输尿管等。此间隙内还有腹主动脉、肠、肾上腺、肾脏、输尿管等。此间隙内还有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分属支、神经干下腔静脉及分属支、神经干(交感神经、脊神经交感神经、脊神经)、淋巴结、淋巴结、淋巴管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脂肪、肌肉、筋膜、胚胎残淋巴管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脂肪、肌肉、筋膜、胚胎残留组织、原始泌尿生殖嵴残留部分,以上组织均可成为肿留组织、原始泌尿生殖嵴残留部分,以上组织均可成为肿瘤起源。瘤起源。第一肝门平面第一肝门平面第四骶椎平面第四骶椎平面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解剖区: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解剖区:11肾旁前间隙位于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胰腺及十二指肠降肾旁前间隙位于后腹膜与肾前

4、筋膜之间。胰腺及十二指肠降部在此间隙内,此问隙向上延伸至肝脏裸区,向下经髂窝与盆腔腹部在此间隙内,此问隙向上延伸至肝脏裸区,向下经髂窝与盆腔腹膜后间隙相通。膜后间隙相通。12肾周围间隙肾周围间隙由肾前筋膜围绕而成,向上与横隔相附着,下界由肾前筋膜围绕而成,向上与横隔相附着,下界达髂嵴水平。两层筋膜间充满脂肪组织包裹肾脏,故又称脂肪囊。达髂嵴水平。两层筋膜间充满脂肪组织包裹肾脏,故又称脂肪囊。肾前筋膜越过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前方与对侧肾前筋膜延续,肾后肾前筋膜越过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前方与对侧肾前筋膜延续,肾后筋膜向后内附着于腰椎体。此间隙内有肾、输尿管和肾上腺。筋膜向后内附着于腰椎体。此间隙内有肾

5、、输尿管和肾上腺。13肾旁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与覆盖腰大肌和腰方肌前面的髂腰肾旁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与覆盖腰大肌和腰方肌前面的髂腰筋膜之间,在此间隙内有腰交感神经干,乳糜池和淋巴结等。筋膜之间,在此间隙内有腰交感神经干,乳糜池和淋巴结等。腹膜后隙腹膜后隙retroperitonealspace:位于后腹壁的壁腹膜与腹:位于后腹壁的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上起自膈,下至骶骨岬,两侧向外连于腹膜下内筋膜之间,上起自膈,下至骶骨岬,两侧向外连于腹膜下筋膜。筋膜。一、(一、(1)扫描前禁食)扫描前禁食46h。(。(2)检查前)检查前lh口服口服1520泛影葡胺水溶液泛影葡胺水溶液500800ml,为使小肠远

6、为使小肠远近端均显影,临检查前加服近端均显影,临检查前加服300500ml。(3)增强扫)增强扫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80100ml,注射流率,注射流率23ml/s,需延迟扫描。,需延迟扫描。二、扫描范围为剑突下至耻骨联合,病灶大时层厚为二、扫描范围为剑突下至耻骨联合,病灶大时层厚为510mm,层距亦为,层距亦为510mm,连续扫描,若疑为小病,连续扫描,若疑为小病变需变需15mm薄层扫描薄层扫描。三、窗宽三、窗宽:WW350400。窗位。窗位:WC3540。四、多方位重建,多数病例需薄层重建冠状位、矢状位、四、多方位重建,多数病例需薄层重建冠状位、矢状位、必

7、要时曲面重建。必要时曲面重建。CT扫描技术要点扫描技术要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种类繁多,根据肿瘤组织学起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种类繁多,根据肿瘤组织学起源不同常将其分为以下源不同常将其分为以下4大类型:大类型:间叶源性肿瘤、神间叶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残留胚胎组织起源肿瘤和来源不明或不经源性肿瘤、残留胚胎组织起源肿瘤和来源不明或不能分类的肿瘤。能分类的肿瘤。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约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约80以上为恶以上为恶性。腹膜后腔由于解剖位置隐匿,发生此处的肿瘤早性。腹膜后腔由于解剖位置隐匿,发生此处的肿瘤早期常缺乏自觉症状,当肿瘤长至较大时,患者常因触期常缺乏自觉症状,当肿瘤长至较大时,患者常因触及腹部包

8、块或因肿瘤压迫、刺激邻近脏器产生相应症及腹部包块或因肿瘤压迫、刺激邻近脏器产生相应症状而就诊,状而就诊,腹膜后肿瘤分类腹膜后肿瘤分类原原发发性性腹腹膜膜后后肿肿瘤瘤的的病病理理分分类类颜颜XX女女62岁。右上腹隐痛一月。岁。右上腹隐痛一月。CASE 1平扫平扫增强增强 CT所见:右侧后腹膜区见一混杂密度肿块(位于肝右叶左侧、胰头后所见:右侧后腹膜区见一混杂密度肿块(位于肝右叶左侧、胰头后方、下腔静脉及右肾上极前方),大小为方、下腔静脉及右肾上极前方),大小为8*10*11CM左右,边缘尚清楚,左右,边缘尚清楚,见较完整的包膜,相邻结构明显受压移位,但边界较清。肿块内密度不均见较完整的包膜,相邻

9、结构明显受压移位,但边界较清。肿块内密度不均匀,以脂肪密度为主,内见多房样改变,间隔部分钙化,腔内部分为脂性,匀,以脂肪密度为主,内见多房样改变,间隔部分钙化,腔内部分为脂性,部分密度较高(部分密度较高(CT值值55HU)。增强扫描后均未见明显强化。两侧肾脏大)。增强扫描后均未见明显强化。两侧肾脏大小、形态正常,肾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灶,两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上端小、形态正常,肾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灶,两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上端无扩张、积水征象,其内未见软组织肿块或阳性结石影。两侧肾上腺未见无扩张、积水征象,其内未见软组织肿块或阳性结石影。两侧肾上腺未见占位,肾周脂肪间隙清晰。所见腹膜后区无肿大淋

10、巴结。占位,肾周脂肪间隙清晰。所见腹膜后区无肿大淋巴结。CT结论:右侧腹膜后区肿瘤,考虑畸胎瘤可能大(不能除外其他含脂性肿结论:右侧腹膜后区肿瘤,考虑畸胎瘤可能大(不能除外其他含脂性肿瘤),请结合临床。双肾及肾上腺未见异常。瘤),请结合临床。双肾及肾上腺未见异常。病理诊断:病理诊断:畸胎瘤畸胎瘤形态特征与肿瘤性质:畸胎瘤组织成分可以是单一组形态特征与肿瘤性质:畸胎瘤组织成分可以是单一组织结构或同时有三胚层结构。囊性畸胎瘤良性较多,而实织结构或同时有三胚层结构。囊性畸胎瘤良性较多,而实性畸胎瘤恶性较多。但囊性和实性不能作为良性和恶性的性畸胎瘤恶性较多。但囊性和实性不能作为良性和恶性的代名词。多数

11、肿瘤为囊实混合体。囊实混合性肿瘤在年长代名词。多数肿瘤为囊实混合体。囊实混合性肿瘤在年长的患者中较多,恶变较晚,多为单一成分恶变,恶性度较的患者中较多,恶变较晚,多为单一成分恶变,恶性度较低;而实性肿槽在年轻患者中居多低;而实性肿槽在年轻患者中居多+恶变较早,可多种恶恶变较早,可多种恶性成分共存,恶性度高。值得注意的是肿瘤含多量胶冻样性成分共存,恶性度高。值得注意的是肿瘤含多量胶冻样粘液、出血坏死组织、伴有附近淋巴结肿大或浸润周围组粘液、出血坏死组织、伴有附近淋巴结肿大或浸润周围组织时恶变的可能性极大。织时恶变的可能性极大。CASE 2杨杨X男男60岁岁腹胀来就诊腹胀来就诊平平扫扫增强增强平平

12、衡衡期期 后腹膜腔左侧肾上腺区见一巨大囊实相间性肿块灶,大后腹膜腔左侧肾上腺区见一巨大囊实相间性肿块灶,大小约小约9*10*13CM,边界较清,其内密度不均,见多个实性分,边界较清,其内密度不均,见多个实性分隔。注射对比剂后病灶实性部分及分隔强化,低密度区强化隔。注射对比剂后病灶实性部分及分隔强化,低密度区强化不明显,肿块向上生长,局部与胃壁相连,肿块向前膨胀生不明显,肿块向上生长,局部与胃壁相连,肿块向前膨胀生长,胰腺体尾部受压、推移改变。另见肿块向后生长、左肾长,胰腺体尾部受压、推移改变。另见肿块向后生长、左肾受压变形。右侧肾上腺未见异常。肝脏形态正常,大小在正受压变形。右侧肾上腺未见异常

13、。肝脏形态正常,大小在正常范围之内,肝缘光滑,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内无异常常范围之内,肝缘光滑,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内无异常密度影,脾脏体积增大,内见楔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后无密度影,脾脏体积增大,内见楔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后无强化。肝门区、腹膜后区无肿大淋巴结。另见左肾小囊性密强化。肝门区、腹膜后区无肿大淋巴结。另见左肾小囊性密度灶,边界清晰。腹腔内见积液。度灶,边界清晰。腹腔内见积液。CT所见所见病理多形性未分化肉瘤病理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即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即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特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中老年人常见,四病理特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中老年人常见,四肢及躯干好发

14、,发生于腹膜后较少见,一般境界较清,可肢及躯干好发,发生于腹膜后较少见,一般境界较清,可有假包膜,位于深筋膜或肌层,切面灰白、灰红或灰黄,有假包膜,位于深筋膜或肌层,切面灰白、灰红或灰黄,可见坏死、出血或囊性变。镜下一般分为四型:车辐状多可见坏死、出血或囊性变。镜下一般分为四型:车辐状多形性型形性型(19例,例,404)、黏液膜型、黏液膜型(6例,例,128)、巨细、巨细胞型胞型(4例,例,85)和黄色瘤型和黄色瘤型(炎症型,炎症型,18例,例,383)。按按WHO病理组织分级,病理组织分级,G级级7例,占例,占149;G211例,例,占占234;G,级,级19例,占例,占404,G4级级10

15、例,占例,占213。CASE 3女,女,61岁,左腰部不适岁,左腰部不适2年余年余无血尿。无血尿。脊柱左侧旁、主动脉与左肾之间可见一以等密度为主的软组织肿块,脊柱左侧旁、主动脉与左肾之间可见一以等密度为主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形态不规则,与左肾、左腰大肌接触部分部分界不清,肿块内可见肿块形态不规则,与左肾、左腰大肌接触部分部分界不清,肿块内可见小片状低密度囊变区。小片状低密度囊变区。意见:左侧腹膜后恶性神经鞘瘤并侵犯左肾及左腰大肌。意见:左侧腹膜后恶性神经鞘瘤并侵犯左肾及左腰大肌。病理后腹膜恶性神经鞘膜瘤病理后腹膜恶性神经鞘膜瘤CASE 4F54y,右后腹膜肿块,手术室麻,右后腹膜肿块,手术室麻醉

16、前血压陡然升高醉前血压陡然升高200/138,手术暂缓,手术暂缓。平平扫扫增增强强病理病理:后腹膜神经鞘瘤并腔静脉瘤栓!后腹膜神经鞘瘤并腔静脉瘤栓!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组织的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组织的Sehwann细胞,占所细胞,占所有原发性神经鞘瘤的有原发性神经鞘瘤的0727,在腹膜后肿瘤,在腹膜后肿瘤占占0。727,首先由,首先由eroeay在在1932年描述,年描述,多发生在神经节及神经干周围,镜下可见多发生在神经节及神经干周围,镜下可见Schwann细细胞,临床少见,文献报道多为个案报道,临床上以肢胞,临床少见,文献报道多为个案报道,临床上以肢体、腹膜后及头颈部为多见,多为良性,恶性少见。

17、体、腹膜后及头颈部为多见,多为良性,恶性少见。CASE 5M,53Y。腹痛数月,小便时疼痛腹痛数月,小便时疼痛 盆腔巨大软组织肿块,各向生长速度不一,边缘不规则,盆腔巨大软组织肿块,各向生长速度不一,边缘不规则,病灶内出血、囊变、钙化,提示恶性病灶。病灶巨大,紧贴病灶内出血、囊变、钙化,提示恶性病灶。病灶巨大,紧贴骶骨,后腹膜来源可能大骶骨,后腹膜来源可能大 病检结果病检结果:腹膜后神经鞘膜瘤恶性变腹膜后神经鞘膜瘤恶性变CT在腹膜后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中作用更大,下在腹膜后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中作用更大,下列征象可作为诊断神经鞘瘤的较可靠证据:列征象可作为诊断神经鞘瘤的较可靠证据:(1)临床症临床

18、症状轻微,体检时偶然发现的肿块;状轻微,体检时偶然发现的肿块;(2)瘤块边缘较光滑、瘤块边缘较光滑、锐利,有可增强的包膜影;锐利,有可增强的包膜影;(3)瘤块内常见有液化坏死,瘤块内常见有液化坏死,实性瘤块的实性瘤块的CT值近似肌肉密度,并有明显的增强征象;值近似肌肉密度,并有明显的增强征象;(4)偶有肿瘤出血的征象。偶有肿瘤出血的征象。CASE 6F56,双下肢沉重感,双下肢沉重感2个月,步行过久后个月,步行过久后显著,休息后减轻,无疼痛显著,休息后减轻,无疼痛 平扫病变密度较低,形态规则,部分层面可见腰大肌受平扫病变密度较低,形态规则,部分层面可见腰大肌受压表现,符合良性肿瘤特征。增强扫描

19、病变见较明显的不均压表现,符合良性肿瘤特征。增强扫描病变见较明显的不均匀强化。应把神经源性肿瘤放在首位,考虑神经鞘瘤。匀强化。应把神经源性肿瘤放在首位,考虑神经鞘瘤。手术:见肿瘤位于右侧腰大肌外后方,约手术:见肿瘤位于右侧腰大肌外后方,约12CM8CM7CM大小,质韧,表面光滑,无结节,包膜完大小,质韧,表面光滑,无结节,包膜完整整。病理结果病理结果:(腹膜后)神经鞘瘤腹膜后)神经鞘瘤CASE 7病人男性,病人男性,23岁,因为腹胀痛伴背部疼岁,因为腹胀痛伴背部疼痛二月就诊,无发热、无贫血、无食欲减退。痛二月就诊,无发热、无贫血、无食欲减退。无血尿。无血尿。平扫平扫增强增强 手术所见:腹膜后一

20、巨大的呈手术所见:腹膜后一巨大的呈“葫芦葫芦”状肿块,状肿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完整的包膜,肿块内为淡黄色,表面凹凸不平,有完整的包膜,肿块内为淡黄色,内有囊性坏死,胸内有囊性坏死,胸10椎体右侧缘有缺孔见有结缔组椎体右侧缘有缺孔见有结缔组织样物质从其孔中穿出并与肿瘤相连;织样物质从其孔中穿出并与肿瘤相连;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细胞瘤,可发生颅神经、脊髓、颈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细胞瘤,可发生颅神经、脊髓、颈部、纵隔等部位,发生于腹膜后腔较少见,国内资料为神经部、纵隔等部位,发生于腹膜后腔较少见,国内资料为神经鞘瘤占腹膜后肿瘤的鞘瘤占腹膜后肿瘤的10.6%,大多数是良性,肿瘤易坏死发,大多数是良性,肿瘤

21、易坏死发生囊性。影像特点,生囊性。影像特点,1.边界清楚,光滑,边界清楚,光滑,2.多有囊变,多有囊变,3.病病变多靠中线,如脊椎旁、纵隔等,有部分病例可出现椎间孔变多靠中线,如脊椎旁、纵隔等,有部分病例可出现椎间孔扩大或脊椎改变。扩大或脊椎改变。病理病理:神经鞘瘤神经鞘瘤(雪旺氏细胞瘤雪旺氏细胞瘤)。CASE 8女性,女性,14岁,腹部逐渐增大一年余,近二个月增大岁,腹部逐渐增大一年余,近二个月增大明显加快,在当地医院多次检查,未能确诊。无发热、明显加快,在当地医院多次检查,未能确诊。无发热、无贫血、血象正常,原食欲及饮食正常,近来食后感饱无贫血、血象正常,原食欲及饮食正常,近来食后感饱胀。

22、月经尚未潮,第二性征不明显胀。月经尚未潮,第二性征不明显平平扫扫以下是增强扫描图像,肿块高密度以下是增强扫描图像,肿块高密度CT值值754.5-964.1HU;软组织;软组织肿块平扫时平均肿块平扫时平均CT值为值为43HU,增强后,增强后CT值为值为68HU。右侧肿块内。右侧肿块内低密度低密度CT值值-57HU,无强化无强化 增增强强 内胚窦瘤内胚窦瘤,又叫卵黄瘤或癌又叫卵黄瘤或癌,属于一种生殖细胞瘤属于一种生殖细胞瘤,比较少比较少见见,占卵巢恶性肿瘤的占卵巢恶性肿瘤的2%左右左右.基本组织学特点相当于胚胎发基本组织学特点相当于胚胎发育的卵黄囊的分化育的卵黄囊的分化.其影像学表现为巨大的软组织

23、影其影像学表现为巨大的软组织影,常发生常发生在卵巢在卵巢,易侵犯骶尾骨易侵犯骶尾骨,病灶巨大且密度不均匀病灶巨大且密度不均匀,形态欠规则形态欠规则,边边缘光滑或毛糙缘光滑或毛糙,可有腹水可有腹水,但肿瘤一般无钙化但肿瘤一般无钙化,可有坏死及囊变可有坏死及囊变.病理学上病理学上,镜检有镜检有SCHILLER-DURAL小体小体,即由柱状瘤细胞围绕即由柱状瘤细胞围绕毛细血管呈放射状排列毛细血管呈放射状排列,瘤细胞与血管间有一疏松间叶组织瘤细胞与血管间有一疏松间叶组织.也可见瘤组织的网状结构也可见瘤组织的网状结构,瘤细胞内外有嗜酸性透明小体瘤细胞内外有嗜酸性透明小体.本病多见于青少年女性本病多见于青

24、少年女性,预后较差预后较差,3年存活率只有年存活率只有13%,临床上临床上绝大多数血清中绝大多数血清中AFP升高升高,肿瘤生长特别快肿瘤生长特别快,囊性结构较明显囊性结构较明显,影像学诊断无特征性影像学诊断无特征性,需结合病史、病理需结合病史、病理,临床及有关实验室临床及有关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检查作出诊断.手术病理结果手术病理结果-腹膜后畸胎瘤伴内胚窦瘤,钙化部分病理为畸胎瘤,腹膜后畸胎瘤伴内胚窦瘤,钙化部分病理为畸胎瘤,实质肿块为内胚窦瘤。实质肿块为内胚窦瘤。CASE 9男男55岁岁腹痛腹痛10天天行行CT检查检查病理病理腹膜后高分化平滑肌肉瘤腹膜后高分化平滑肌肉瘤腹膜后间隙肿瘤腹膜后间隙肿

25、瘤,80%为恶性为恶性.平滑肌肉瘤表现为平滑肌肉瘤表现为:近似肌肉近似肌肉密度的软组织密度的软组织肿块密度的软组织密度的软组织肿块,中心多有坏死或囊变中心多有坏死或囊变,因而因而CT扫描中心多呈水样密度区扫描中心多呈水样密度区,形态不太规则形态不太规则.若坏死区较大可能表若坏死区较大可能表现为类似厚壁囊肿现为类似厚壁囊肿,肿瘤内有出血时肿瘤内有出血时,囊腔内可出现高密度囊腔内可出现高密度.强化强化,病灶边缘可出现强化病灶边缘可出现强化良性平哗肌肉瘤中心也可出现坏死良性平哗肌肉瘤中心也可出现坏死,因此因此它不是区别良恶性的标准它不是区别良恶性的标准!.CASE 10女女65岁腹部不适两月余岁腹部

26、不适两月余平扫平扫增强增强腹膜后肾前间隙内巨大肿块,明显推压左侧肾及周边组腹膜后肾前间隙内巨大肿块,明显推压左侧肾及周边组织,肿瘤血管丰富,但左侧肾上腺隐约可见。织,肿瘤血管丰富,但左侧肾上腺隐约可见。病理病理腹膜后平滑肌肉瘤腹膜后平滑肌肉瘤CASE 11女性患者女性患者,50岁岁,发现左腹部包块一个月发现左腹部包块一个月平平扫扫增增强强腹膜后原发性肿瘤比较罕见腹膜后原发性肿瘤比较罕见,多起于中胚层组织多起于中胚层组织,以脂肪肉瘤、平滑肌肉以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恶性畸胎瘤多见,本例病变巨大,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恶性畸胎瘤多见,本例病变巨大,平扫呈软

27、组织密度,其内见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囊性坏死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其内见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囊性坏死区不强化;术中见包侵犯肾蒂及肾包膜。区不强化;术中见包侵犯肾蒂及肾包膜。病理病理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左肾侵犯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左肾侵犯 讨论讨论:平滑肌肉瘤常发生于胃肠道及子宫,平滑肌肉瘤常发生于胃肠道及子宫,偶见于腹膜及腹膜后间隙。偶见于腹膜及腹膜后间隙。中老年人多发。发生于腹膜后间隙者早期一般无临床症状,当肿瘤较大中老年人多发。发生于腹膜后间隙者早期一般无临床症状,当肿瘤较大时可压迫或推移邻近脏器和腹壁,产生相应症状和体征。时可压迫或推移邻近脏器和腹壁,产生相应症状和体征。CT

28、检查表现为检查表现为近似肌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近似肌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中心多有囊性变或坏死,中心多有囊性变或坏死,一般无钙化。病一般无钙化。病变中心可出现水样密度区,形状不规则,如坏死区很大,可表现类似囊变中心可出现水样密度区,形状不规则,如坏死区很大,可表现类似囊肿,肿瘤内有出血时可出现高密度影。晚期平滑肌肉瘤可通过血行、淋肿,肿瘤内有出血时可出现高密度影。晚期平滑肌肉瘤可通过血行、淋巴及种植转移,尤以血行转移多见,最常见转移至肺部,其次为肝脏、巴及种植转移,尤以血行转移多见,最常见转移至肺部,其次为肝脏、纵隔、心包、肾脏等。转移灶常与原发灶相似,表现为团块状或不规则纵隔、心包、肾脏等。转

29、移灶常与原发灶相似,表现为团块状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常有囊性低密度区。恶性程度高的平滑肌肉瘤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常有囊性低密度区。恶性程度高的平滑肌肉瘤易复发。本病需与腹膜后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畸胎瘤、纤维组织细易复发。本病需与腹膜后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畸胎瘤、纤维组织细胞肉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鉴别。鉴别要点为:脂肪肉瘤含有脂肪组织,可胞肉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鉴别。鉴别要点为:脂肪肉瘤含有脂肪组织,可有纤维间隔,少数有钙化;横纹肌肉瘤比较少见,有纤维间隔,少数有钙化;横纹肌肉瘤比较少见,两者鉴别困难;两者鉴别困难;畸胎畸胎瘤多为良性,起源于三个胚层,瘤多为良性,起源于三个胚层,CT表现

30、可见液性、脂肪组织、钙化及软表现可见液性、脂肪组织、钙化及软组织结构,增强扫描时实质部分可出现强化,组织结构,增强扫描时实质部分可出现强化,鉴别诊断不难;纤维组织鉴别诊断不难;纤维组织细胞肉瘤约细胞肉瘤约1/4可见不规则钙化斑;可见不规则钙化斑;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中线两侧,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中线两侧,表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其密度可从水样密度到肌肉密度,大多数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其密度可从水样密度到肌肉密度,大多数为良性。为良性。CASE 12男性,岁,腹胀伴时而腹痛,病程不详男性,岁,腹胀伴时而腹痛,病程不详一月前因腹部胀痛感来医院就诊,无发热黄疸,无一月前因腹部胀痛感来医院就诊

31、,无发热黄疸,无胃肠道症状,无腰酸背痛等特殊症状,临床也做了常规胃肠道症状,无腰酸背痛等特殊症状,临床也做了常规的辅助检查,包括胃肠钡透,均无发现有意义的结果,的辅助检查,包括胃肠钡透,均无发现有意义的结果,我认为该肿块与胃肠道无关系,可以排除胃平滑肌肉瘤,我认为该肿块与胃肠道无关系,可以排除胃平滑肌肉瘤,腹部一些脏器都是呈受压改变,该肿块很可能是腹腔原腹部一些脏器都是呈受压改变,该肿块很可能是腹腔原发性的肿物,发性的肿物,平扫平扫增强动脉期增强动脉期胰腺与胃之间巨大椭圆形等、低胰腺与胃之间巨大椭圆形等、低混杂密度软组织肿块,边缘较清楚呈分混杂密度软组织肿块,边缘较清楚呈分叶状,十二指肠环扩大

32、,周围组织受压叶状,十二指肠环扩大,周围组织受压移位,胃肠道无明显梗阻征象。病灶不移位,胃肠道无明显梗阻征象。病灶不均匀强化。腹水均匀强化。腹水延迟期延迟期病理腹膜后小细胞性恶性肿瘤病理腹膜后小细胞性恶性肿瘤,考考虑虑外周性神经上皮瘤外周性神经上皮瘤(PNET)腹膜后外周性神经上皮瘤腹膜后外周性神经上皮瘤(PNET)CASE 13女性,女性,42岁,发现左上腹包块岁,发现左上腹包块1月,触及质软,可挪动。三大常规月,触及质软,可挪动。三大常规则及生化全套检查均属正常。则及生化全套检查均属正常。定位,来源于腹膜后,理由肾血管受压,腹主动脉旁,并定位,来源于腹膜后,理由肾血管受压,腹主动脉旁,并见

33、一支腹主动脉分出的粗大粗大血管供血。见一支腹主动脉分出的粗大粗大血管供血。定性,考虑良性囊实性肿瘤,肿块界线清楚,周旁脂肪间隙定性,考虑良性囊实性肿瘤,肿块界线清楚,周旁脂肪间隙清晰。清晰。考虑左侧肾上腺来源的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通常发生于考虑左侧肾上腺来源的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通常发生于肾上腺,但有部位也发生于肾上腺区外,大部分还是发生于肾上腺,但有部位也发生于肾上腺区外,大部分还是发生于肾脏水平的腹主动脉周围,病灶血供丰富,部分病灶可有较肾脏水平的腹主动脉周围,病灶血供丰富,部分病灶可有较明显囊变,囊变后残留的实性成分仍有丰富血供。明显囊变,囊变后残留的实性成分仍有丰富血供。鉴别诊断:

34、鉴别诊断:1、肠系膜囊肿,肠系膜囊肿通常为单房或多房等、肠系膜囊肿,肠系膜囊肿通常为单房或多房等囊性病变,壁菲薄,与该病例的病变表现不符。囊性病变,壁菲薄,与该病例的病变表现不符。2、胰腺假性、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继发于胰腺炎或胰腺外伤,假性囊肿周囊肿,胰腺假性囊肿继发于胰腺炎或胰腺外伤,假性囊肿周围的脂肪组织可见渗出灶,与该病例不符。围的脂肪组织可见渗出灶,与该病例不符。3、间叶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如定位在腹腔内应考虑。如定位在腹腔内应考虑。4、囊腺瘤或癌。、囊腺瘤或癌。病理病理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CASE 14一岁一月小儿一岁一月小儿,父母无意中发现腹部有肿

35、物父母无意中发现腹部有肿物 脂肪母细胞瘤主要发生在脂肪母细胞瘤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婴幼儿,男女比约岁以下婴幼儿,男女比约2:1,肿物好发于上肢和下肢,其次为颈、面、躯干、腹膜,肿物好发于上肢和下肢,其次为颈、面、躯干、腹膜后和纵隔。临床上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结节或肿物。此后和纵隔。临床上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结节或肿物。此瘤与粘液脂肪肉瘤十分相似,但后者几乎不发生于婴幼儿,瘤与粘液脂肪肉瘤十分相似,但后者几乎不发生于婴幼儿,肿瘤位置较深,镜下无分叶结构。脂肪母细胞瘤的生长随年肿瘤位置较深,镜下无分叶结构。脂肪母细胞瘤的生长随年龄增长而趋向成熟,即随年龄增长肿物中成熟脂肪细胞的比龄增长而趋向成熟

36、,即随年龄增长肿物中成熟脂肪细胞的比率逐渐增多,而不成熟脂肪细胞的比率逐渐减少。本病临床率逐渐增多,而不成熟脂肪细胞的比率逐渐减少。本病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常需与软组织肿瘤相鉴别,多易误诊为诊断有一定困难,常需与软组织肿瘤相鉴别,多易误诊为“纤维瘤纤维瘤”或或“脂肪瘤脂肪瘤”。手术切除及术后病理活检是诊断及。手术切除及术后病理活检是诊断及治疗本病的关键。手术切除后本病易复发,据国外报道的复治疗本病的关键。手术切除后本病易复发,据国外报道的复发率为发率为14%,国内报道的复发率为,国内报道的复发率为62.5%。弥漫型病变较局。弥漫型病变较局限型病变易复发,原因可能为肿物未能完全彻底切除。限型病变

37、易复发,原因可能为肿物未能完全彻底切除。病理腹膜后脂肪母细胞瘤病理腹膜后脂肪母细胞瘤CASE 15蒋蒋X女女33岁岁CT-134738临床资料:目前无任何不适,偶有腹痛。子宫肌瘤临床资料:目前无任何不适,偶有腹痛。子宫肌瘤病史。病史。病理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复发病理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复发补充病史补充病史,腹膜后脂肪肉瘤第腹膜后脂肪肉瘤第2次手术后次手术后8年(年(98.2),),病理学上将脂肪肉瘤分为病理学上将脂肪肉瘤分为分化性、黏液性、多形性、分化性、黏液性、多形性、圆形细胞性和去分化脂肪肉瘤圆形细胞性和去分化脂肪肉瘤等等5个亚型,但脂肪肉瘤个亚型,但脂肪肉瘤病灶内常包含不同的组织学成分。

38、分化性为低度恶性,病灶内常包含不同的组织学成分。分化性为低度恶性,黏液性为中度恶性,多形性和圆形细胞性为高度恶性。黏液性为中度恶性,多形性和圆形细胞性为高度恶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因其隐匿生长,且位于深部,故影像腹膜后脂肪肉瘤因其隐匿生长,且位于深部,故影像学检查成为诊断和术后复查的重要方法学检查成为诊断和术后复查的重要方法。CASE 16王王XX男男57岁,病史不详,岁,病史不详,平平扫扫增增强强 右下腹部腰大肌外侧缘及腹股沟管区见一长条状脂肪密右下腹部腰大肌外侧缘及腹股沟管区见一长条状脂肪密度肿块灶,大小约度肿块灶,大小约9*10*20CM,内见索条样间隔及小片软组,内见索条样间隔及小片软组织

39、密度影,边缘见较厚软组织壁。注射对比剂后,肿块实质织密度影,边缘见较厚软组织壁。注射对比剂后,肿块实质部分强化。邻近肠管及腰大肌受压变形、移位。右侧腹股沟部分强化。邻近肠管及腰大肌受压变形、移位。右侧腹股沟区见一直径区见一直径14MM淋巴结,右侧髂外血管向前推移,淋巴结,右侧髂外血管向前推移,L5椎体椎体质破坏改变。质破坏改变。病理腹膜后区脂肪肉瘤术后复发病理腹膜后区脂肪肉瘤术后复发补充病史补充病史:原有脂肪肉瘤病史,已手术原有脂肪肉瘤病史,已手术CASE 17竺XX女54岁腹膜后区见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融合成块,大小约腹膜后区见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融合成块,大小约5*6.5CM,包绕腹腔干,

40、与相邻胰腺、肝脏粘连,增强后可,包绕腹腔干,与相邻胰腺、肝脏粘连,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强化(平扫见不均匀强化(平扫CT值值46HU,增强后动脉期,增强后动脉期65HU,胰腺,胰腺期期78HU,门脉期,门脉期79HU)。)。病理:病理:淋巴瘤淋巴瘤CASE 18女性,女性,28岁。右下腹坠胀感岁。右下腹坠胀感2月。体检:右中腹部扪月。体检:右中腹部扪及包块,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无搏动。及包块,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无搏动。CT平扫:右中腹部,见低密度肿块,大小平扫:右中腹部,见低密度肿块,大小12X6CM,位于,位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及右肾前缘,并越中线向左侧生长。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及右肾前缘

41、,并越中线向左侧生长。肿物边缘光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内密度均匀。肿物边缘光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内密度均匀。CT诊断:右中腹部占位,考虑淋巴管瘤可能性大。诊断:右中腹部占位,考虑淋巴管瘤可能性大。手术病理手术病理:淋巴管瘤。淋巴管瘤。CASE 19患者,男,患者,男,9岁,因右下腹包块入院,血象不高,不规则发热,常超岁,因右下腹包块入院,血象不高,不规则发热,常超40度度平扫:平扫:增强增强:印象印象:盆腔右后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盆腔右后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并向前延伸并向前延伸.似为多个肿块融合似为多个肿块融合,呈中呈中等强化等强化.初步考虑淋巴瘤初步考虑淋巴瘤.病灶属于淋巴结肿大当无大的争议

42、病灶属于淋巴结肿大当无大的争议,有融合趋势有融合趋势,其内无坏死其内无坏死,边缘强化为主边缘强化为主,故考虑故考虑:淋巴瘤淋巴瘤病理是病理是:淋巴瘤淋巴瘤CASE 20蔡蔡XX,男,男,55岁岁病史不详。病史不详。平扫平扫增强动脉晚期增强动脉晚期延迟期延迟期病理病理B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CASE 21患者男患者男,72岁岁.病史摘要:发现腹膜后肿瘤半年。半年前因右上腹病史摘要:发现腹膜后肿瘤半年。半年前因右上腹痛痛20小时入院,诊为胆囊炎并积液,行手术探查见小时入院,诊为胆囊炎并积液,行手术探查见胰尾与左肾间有一直径约胰尾与左肾间有一直径约6cm肿物,表面光滑,未肿物,表面光滑,未作处理作处理

43、.行胆囊切除术。行胆囊切除术。第一次行手术探查见胰尾与左肾间有一直径约第一次行手术探查见胰尾与左肾间有一直径约6CM肿物,表肿物,表面光滑,未处理,仅行胆囊切除术。面光滑,未处理,仅行胆囊切除术。第二次手术见肿瘤位于腹膜后,左肾上方,内侧紧贴腹主动第二次手术见肿瘤位于腹膜后,左肾上方,内侧紧贴腹主动脉,约脉,约15CM10CM大小,呈实性。完整切除。大小,呈实性。完整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术后病理结果:(腹膜后)间叶瘤。腹膜后)间叶瘤。没有给出具体病理类型CASE 22这个病例是用三维剪切做冠状、矢状成像的,第一这个病例是用三维剪切做冠状、矢状成像的,第一幅将脂肪密度的阈值调整为红色,第二、三幅将

44、脂肪调幅将脂肪密度的阈值调整为红色,第二、三幅将脂肪调整为黄色,所以第一幅大血管周围包绕的红色的团块和整为黄色,所以第一幅大血管周围包绕的红色的团块和二、三幅黄色的团块就是脂肪肉瘤病灶。二、三幅黄色的团块就是脂肪肉瘤病灶。腹膜后脂肪肉瘤,腹膜后脂肪肉瘤,右肾先天缺如。右肾先天缺如。手术病理证实手术病理证实-脂肪肉瘤脂肪肉瘤腹腹膜膜后后脂脂肪肪肉肉瘤瘤伴伴右右肾肾缺缺如如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需与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转移瘤及腹膜后结核等鉴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需与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转移瘤及腹膜后结核等鉴别。别。1.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发病原因不明好发大血管周围,肿物呈帆状、特发性腹膜后纤维

45、化:发病原因不明好发大血管周围,肿物呈帆状、盘状或块状,沿血管长轴生长并包绕血管,可粘连、牵拉输尿管引起单盘状或块状,沿血管长轴生长并包绕血管,可粘连、牵拉输尿管引起单侧或双侧肾盂积水。侧或双侧肾盂积水。810为恶性为恶性2.髂内肌炎性肿块:髂内肌炎性肿块:CT增强扫描强化显著,其中可有多个环形强化影,增强扫描强化显著,其中可有多个环形强化影,相邻腰大肌增粗,肠管壁增厚,上述表现可与腹膜后肿瘤鉴别。相邻腰大肌增粗,肠管壁增厚,上述表现可与腹膜后肿瘤鉴别。3.盆腔机化性血肿:大多数患者有外伤史,盆腔机化性血肿:大多数患者有外伤史,CT增强扫描不强化,时间较增强扫描不强化,时间较长的血肿周边可见钙

46、化影。对于无外伤史者,鉴别较难。长的血肿周边可见钙化影。对于无外伤史者,鉴别较难。4.腹膜后活动期淋巴结结核:此类结核在腹膜后活动期淋巴结结核:此类结核在CT图像上很少见到钙化,往往图像上很少见到钙化,往往融合成团块状,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极易误诊为腹膜后肿瘤,造成误治。融合成团块状,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极易误诊为腹膜后肿瘤,造成误治。要结合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要结合临床表现进行鉴别。5.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转移瘤表现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周围多结节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转移瘤表现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周围多结节或孤立团块,可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亦可见低密度坏死,临床上可发现原孤立团块,可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亦

47、可见低密度坏死,临床上可发现原发恶性病变,转移性淋巴结主要来自消化道,泌尿生殖等恶性肿瘤,也发恶性病变,转移性淋巴结主要来自消化道,泌尿生殖等恶性肿瘤,也可来自肺癌、鼻咽癌等。绝大多数患者有原发肿瘤病史可资鉴别。可来自肺癌、鼻咽癌等。绝大多数患者有原发肿瘤病史可资鉴别。Thankyouforyourattention!部分病例摘自网络,制成部分病例摘自网络,制成PPT,只为共同学习,致谢!,只为共同学习,致谢!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