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莲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说”的特点。2、掌握“蕃”“染”“植”“鲜”等实词的意义,辨识“之”“焉”等虚词的不同用法。3、疏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在反复诵读、悟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4、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言简意丰、文笔多变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探究,理解文章主旨。2、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文是一篇美文,其思想和语言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教学中,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求
2、“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而务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感受。教学思路分为三步:预习交流-整体感知分步品味总结反馈。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推进,螺旋上升,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熏陶。整个过程中品析、品读结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我拟定用以下教学方法:质疑点拨法、提问答疑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感性认识。三、预习交流:1、作者资料及题目含义2、预习中存在的疑难字词和句子翻译3、说莲花的诗句题目中的“莲”点明了写作的对象,“爱”表明了作者的感情,那么“说”呢?明确:“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那么题目就可以理解为“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四、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简介背景,引入新课,
3、激发情趣导入: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课下收集一些描写莲花的诗句,刚才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后朗读诗句。2、朗读课文:请学生课文朗读,1.请大家一小组为单位小声读课文一遍,要求是读准字音、句子。2.请一个小组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小组同学注意听在读准字音方面还有没有问题。3.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尽量读出节奏感。4.齐读课文。(二)、分步品味1、小组合作学习本文词句,把不会翻译的字词句子划出来。(组内讨论,组间交流补充质疑)2、推究文理,把握重点(1)、问: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用课文语句回答。学生勾画语句。预设: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4、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既然是描写莲花可爱,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带着哪种感情去读?请一组同学来读一读,老师总结、提示:注意读出喜爱、赞美的感情。(3)、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小组合作学习,统一后,展示,交流补充质疑。预设: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4)、作者由莲花的这些品格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君子,文中哪句话表明了他的意思。(莲,花之君子者也)可见,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好像不仅仅是为了突出“爱莲”,还有一个重要目的
5、是什么?(表明自己要做像莲一样的君子)由些可见,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托物言志)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托的是莲花的形象,言的是君子之志。)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之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度,一定要做一个像莲那样品德高洁的君子,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而现实生活中的作者确实是这样做的,他为官正直,不媚权贵,为了主持公道,甚至不惜丢掉乌纱帽。因为作者认为:做人就一定要做一个像莲花一样的人。如今,当我们理解了作者的心声,再次看到这段文字时,我们应该怎么去读。(满怀激情地读)3、品味意境,突破难点文中除了写莲花以外,还写了什么花?请找出相应句子,并从这些句子中找出字词说明作者对它们的态度。预设:
6、(1)、菊花:陶后鲜有闻菊花在百花凋零时,它独吐芬芳,所以陶渊明非常喜欢。(不喜欢,是惋惜)(2)、牡丹:宜乎众矣牡丹色彩鲜艳,绚丽多姿,很受世人们的喜爱。不喜欢。讨厌。鄙视。(3)、本文中出现了三种花,作者到底是想突出哪种花?那作者写菊和牡丹又有什么作用?莲花衬托已经有菊花作衬托了,(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4)、现在,我们对课文内容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领悟,带着这些领悟,我们再来朗读一次文章。(三)、总结反馈这篇课文,作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莲之情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与追求,同时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附:板书设计爱莲说周敦颐(宋)菊隐逸者(鲜)惋惜正衬以花莲君子(何人)赞美托物言志喻人牡丹富贵者(众)鄙视反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