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风景园林历史与发展第一节 中国园林概述第二节 外国园林概述1.第二章 风景园林历史与发展重 点:1、中外园林发展经历的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2、国外园林发展概况及造园特点及世界园林发展趋势 难 点:如何将各国园林特色融合于现代园林设计 2.传统的世界园林分为三大体系:东方园林体系、西亚园林体系、西欧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代表,影响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典雅精致,意境深远。西亚园林体系以伊拉克、波斯为代表,影响到中东地区,主要是花园和教堂,形成了伊斯兰教的园林特色。西欧园林体系以英国、法国、意大利为代表,以规则式的建筑和植物配置为主,布局有明显的中轴线,
2、严格对称。本章重点从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日本古典园林展开,简要阐述风景园林历史与发展。3.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3000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四个时期:(一)、生成期 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1.殷、周初始阶段,朴素的囿 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2.秦、西汉重要阶段,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出现了皇家园林这个园林类型,它的“宫”、“
3、苑”两个类别对后世的宫廷造园的影响极大。西汉山水建筑园3.东汉过渡阶段 4.园圃:种植蔬菜瓜果农业生产囿:圈地放养禽兽狩猎中国早期园林,从狩猎到农耕,从原始的自然崇拜到帝国的封禅活动,把早先的狩猎、生产、通神、求仙逐渐转化为以游憩、观赏的自然景观发展为园林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自然山水园已经萌芽,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已经初步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圃了。池沼楼台:模仿自然环境秦汉时期,出现了大批规模巨大、形态优美的园林,诸如秦时的阿房宫,汉时的上林苑,园林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秦始皇时期博彩各国修筑的园林经营,修筑了中国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阿房宫,后虽毁
4、于秦末战火,但也无法抹杀其在中国园林史的重要地位。到了汉代,宫苑建设在秦朝基础上有所发展,在秦朝上林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与扩建,建成了我国古典园林早期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作上林苑。上林苑非常注重水景的处理和园林植物的应用,水面的划分和空间的处理也开始注重意境的营造,植物配置上也搜罗全国奇树异花增加宫苑的趣味性。上林苑是对秦时园林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5.章华台台的体量庞大,榭亦美轮美奂,是当时“高台榭”的典型台的三面为人工水池环抱,临水成景山环水抱的做法也是园林里面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之首例姑苏台建在山上,因山成台,联台为宫;居高临下,观赏太湖之景规模宏大,建筑华丽6.章华台宫殿遗
5、址7.8.选址和建筑经营都能够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并发挥其成景的作用园林里面多建筑,除了栽培树木,姑苏台里还栽植花卉,章华台也可能有动物圈养人工开凿水体,创设了因水成景条件理水代表着上代囿与台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为过渡到生成期的秦汉宫苑的先型9.10.秦咸阳11.是皇帝日常起居、视事、朝会、庆典的场所,相当于一个政治中心以“复道”连接背面的咸阳宫与东面的骊山宫形成以阿房宫为核心的辐射状交通网络,是对天体星象的摹拟12.风景优美,且是粮食丰产地区散布着秦代众多的离宫、御苑,如上林苑、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等上林苑是当时最大的皇家园林苑内最主要的一组建筑群即阿房宫,也是上林苑的
6、核心兰池宫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高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地位13.皇家园林是西汉造园活动的主流,它继承秦代皇家园林的传统,保持其基本特点而又有所发展、充实,皇家园林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宫、苑代表两种不同的类别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宫”与“苑”浑然一体;也有呈“宫”中有“苑”格局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有呈“苑”中有“宫”格局西汉宫廷造园的审美核心皇家气派(雍容华贵之美)规模宏大建筑美轮美奂14.西汉的离宫别苑与皇室的生产、经济联系密
7、切园林理水与城市供水汉武帝在上林苑开凿昆明池,保证了城市和宫苑的供水通过园林的理水来改善城市的供水条件,在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史上,是一项开创性的成就之后,历代首都均把皇家园林用水与城市供水结合起来考虑,并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项主要内容。如: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15.汉长安与昆明池供水工程示意图16.上林苑在秦之上林苑旧址上扩建,占地空前绝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关中八水”与十处天然湖泊,如昆明池(具有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摹拟天象、蓄水等多项功能)太液池(位于建章宫内,池中筑三岛摹拟东海仙山)相当于一座大型动植物园三十六处苑(园中之园)十二处宫殿建筑群(建章宫规模最大);二十
8、一观17.沿袭先秦以来在宫苑内筑高台的传统,作为登高观景之用资源丰富,大型生产基地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苑内建筑(宫、苑、台、观等)分布极其疏朗,间距很大(与秦代上林苑不同)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范围太大,难于管理18.甘泉宫始建于秦代,于汉初扩建兼有求仙通神、避暑游憩、朝会仪典、政治活动、外事活动等多种功能未央宫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性质相当于后来的“宫城”有内垣和外垣两重宫墙,总体布局由外宫和后宫两部分组成园林区:沧池及其附件,凿池筑台的做法受到秦始皇在兰池宫开凿兰池、筑蓬莱仙山的影响,本身又影响着建章宫内园林区的“一池三山”的规划经营19.
9、建章宫是上林苑内的主要十二宫之一,保留着上代的囿、台结合的余绪,具有多种功能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西北部开凿大池,名为太液池,堆筑三岛它的园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此后“一池三山”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兔园(梁园)规模宏大,已具备人工山水园的全部要素(山、水、植物、建筑)人工开池,人工筑山、岛以山池、花木、建筑之盛以及人文荟萃而名重于当时20.21.东汉的洛阳城,城市功能分区较合理,城市布局趋于严谨,表明东汉洛阳的城市规划较之西汉有所改进,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的都城规划开创了先型东汉后期皇家造园活动的
10、高潮洛阳城内:濯龙园、永安宫洛阳城外:数量不多(上林苑规模较西汉时小得多;上林苑和广成苑是兼有狩猎、生产基地性质的园林)22.洛阳的完整水系为城内外的园林提供了优越的供水条件,使绝大多数御苑均能够开辟各种水体,因水成景,促进了园林理水技艺的发展东汉的皇家园林的总体特征数量不如西汉多,规模远较西汉为小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因而比较注意造景的效果郊外宫苑的使用率不高23.(二)、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佛寺丛林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造园史上的重要转折期。汉末军阀分治与长期混战,人们对社会现实产生厌恶感,文人墨客转而追求返璞归真的自然思想与田园生活,加上当时自然山水画的
11、发展,使中国园林开始向模拟自然山水的方向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发展主要有以下5个特征:1)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园林的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2)园林由以前的粗放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验,营造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24.3)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甚至唯一的功能。4)私家园林开始兴起,从利用自然发展到模仿自然环境的阶段,筑山造洞和栽培植物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造园主导思想侧重于追求自然情致,产生了“自然山水园”5)佛教、道教盛行,寺观园林兴起,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2
12、5.政治上动乱分裂思想解放人性的觉醒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思想行动上的两个极端倾向贪婪奢侈玩世不恭老庄、佛学与儒学结合形成玄学(重清谈,逃避现实)名士:一方面表现为饮酒、服食、狂狷,另一方面表现为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如“竹林七贤”)26.隐士与隐士集团竹林七贤 /白莲社(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隐士集团)知识分子阶层从审美角度对自然山水的再认识士人们游山玩水的浪漫风气(如:谢灵运、王羲之、陶渊明、顾恺之)人们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成熟(标志是山水风景的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7.28.山水艺术的兴盛文学方面:为山水诗的兴起提供了条件绘画方面:开始出现独立的山水画建筑技术
13、与观赏植物建筑技术方面:木结构的架梁、斗拱已趋于完备,歇山屋顶较多观赏植物方面:树木、竹、各种花卉栽植普遍29.皇家园林游赏功能成为绝对主导功能两个类别之一的“宫”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大内御苑居于都城中轴线的结束部位,这个中轴线的空间序列构成了都城中心区的基本模式私家园林异军突起,集中反映这个时代造园活动的成就城市私园多为官僚、贵族所经营,代表一种奢糜风格和争奇斗富的倾向庄园、别墅随着庄园经济的成熟得到很大发展,既是生产组织、经济实体,又是文人名流和隐士们“归园田居”的精神庇托30.作为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表天然清纯的风格所蕴含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田园风光,深刻影响着后世的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
14、园林的创作寺院园林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园林化环境,对于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31.非主流的园林类型开始见于文献记载文人名流经常聚会的新亭、兰亭等一些近郊的风景游览地,具有公共园林性质亭在汉代是驿站建筑演变为点景手段又逐渐转化为公共园林的代表兰亭与兰亭集序兰亭是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通过这次文人名流的雅集盛会和诗文唱和所流露的审美趣味,给当时和后世的园林艺术以深远的影响32.33.(三)、全盛期 相当于隋、唐。1.隋代山水建筑宫苑 2.唐代宫苑和游乐地、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写意山水园 全盛期34.全盛期敦煌壁画描绘的初唐寺观35.一、园林类型和代表作
15、品大内御苑:城内,附廊。如禁苑(三苑)、大明宫、兴庆宫、洛阳宫(唐)行宫御苑:城郊,办公修养。如西苑(洛阳,隋炀帝,历史上仅次于上林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其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的“一池三山”规划模式、园中园的小园林建筑集群、庞大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离宫别苑:远郊,修养。如华清宫、九成宫、翠微宫如:华清宫呈现前宫后苑之格局,宫城有南北之分,苑林区以建筑物结合山麓、山腰、山顶的不同地貌而规划为各具特色的许多景区和景点,山麓分布着小园林兼生产基地,山腰则突出自然景观,山顶发挥点景、观景的作用;九成宫的宫墙有内外两重,分为宫廷区和苑林区1.皇家园林36.全盛期唐代长安平面图37.全盛期
16、唐长安城里坊复原图38.全盛期隋唐洛阳平面图39.全盛期唐代大明宫复原图40.全盛期西安博物馆里大明宫含元殿模型大明宫玄武门复原图41.2.私家园林城市私园山池院:隋唐长安城市的居住坊里的宅园或游憩园,规模大者占据半坊左右,多为皇亲和大官僚所建山亭院:唐代对城市私园的普遍称谓。如洛阳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郊野别墅园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而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依附于庄园而建置:王维在陕西蓝田的辋川别业一、园林类型和代表作品42.43.王维与辋川别业图44.3.寺观园林寺、观的建筑制度已趋于完善,大的寺观往往是连宇成片的庞大建筑群,佛寺建筑均为分院制
17、由若干个以廊庑围合而成的院落组织为建筑群,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功能分区。如慈恩寺以牡丹、荷花最负盛名。水庭也是唐代寺观园林的一种表现形式4.风景名胜园:长安曲江池一、园林类型和代表作品45.水庭46.二、全盛期园林特点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私家园林的艺术有所升华寺观园林长足发展公共园林已更多见于文献记载。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境界。诗画情趣开始形成47.(四)、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 1.北宋山水宫苑 2.元、明、清宫苑 48.清明上河图中东京汴梁的街市49.北宋东京城平面图50.51.成熟期(一)一、园林类型和代表作品皇家园林大内御苑:后苑
18、、延福宫、艮岳三处 艮岳代表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的最高水平。特点:1)左右山水格局,突破“一池三山”形式,以典型山水创作为主题,在园林史上是一大转折,先在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众山拱伏,主山始尊”。2)人工山水园行宫御苑:城内-景华苑;城外-东京四苑:琼林苑、宜春苑、玉津苑、金明池皇家园林的特点:规模既远不如唐代之大,也没有唐代那样远离都城的离宫别苑;但在规划设计上更精密细致,更多地接近民间私家园林。52.艮岳平面图53.金明池夺标图54.成熟期(一)私家园林中原地区(洛阳名园)花园:归仁园宅园:富郑公园、环溪(水景、借景)、湖园(水景)游憩园:董氏西园(山林)特点:山水园形式;
19、因高为山,因低为池;建筑依景而设散漫自由;借景;很少叠石。江南地区(吴兴园林)北沈尚书园:水景南沈尚书园:置石余子清家园:假山赵氏菊坡园赵氏苏湾园特点:追求精炼;在小环境内模拟自然;假山叠石;选址依山靠水。55.成熟期(一)寺观园林宋代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地,它们与私家园林的差异,除了尚保留一些烘托佛国仙界的功能外,基本已完全消失了。公共园林:浙江楠溪江苍坡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二、文人园林的特点简远、疏朗、雅致、天然56.今浙江楠溪江苍坡村57.成熟期(一)三、园林特点在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的造园活动最为突出;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的影响,也出现了比任何
20、时期都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叠石、置石均显示高超技艺,理水已经能够摹拟大自然全部水体形象,与石山、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已基本上完成了园林向写意的转化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题的两宋园林,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58.成熟期(二)元、明、清初(1271-1736年)一、园林类型及代表作皇家园林明代御苑建设的重点在大内御苑,与宋代不同的是:规模又趋于宏大,突出环境气派,附上更多宫廷色彩。清初皇家园林的重点在离宫御苑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是畅春园,畅春园是明清以来首次全面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清代第二座离宫御苑是避暑山庄,第三座是圆明园;主要
21、成就:融揉了江南民间园林的意味、皇家宫廷的气派、大自然环境的 美姿,此三者为一体避暑山庄以自然风景融汇园林景观,开创了一种特殊的园林规划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59.明北京皇城平面图60.香山寺与香山红叶61.成熟期(二)私家园林明代士流园林更进一步文人化,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大发展,同时也与新兴市民园林的“市井气”和贵戚园林的“富贵气”相抗衡。明末清初的扬州园林便是文人园林风格与它的变化并行发展的典型局面。文人园林的思想逐渐为技巧性所取代,造园技巧获得长足发展,造园思想却日益萎缩。康熙时代扬州八大名园:王洗马园、卞园、员园、贺园、冶春园、南园、郑御史园、筱园。扬州画舫录: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
22、州以名园胜。无锡寄畅园是江南地区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之文人园林明王世贞-游金陵诸园记:南京11处私园上海豫园,原为明末张南阳旧园,黄石大假山为江南园林最大清初著名文人园林是纪晓岚的阅微草堂和李渔的芥子园62.无锡寄畅园平面图63.苏州狮子林平面图64.成熟期(二)二、园林著作明代记成园冶景到随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借景: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叠山:有真有假、做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叨人力;叠山17类、选石、叠山石料16种。清初李渔一家言一卷代山,一勺代水,开创“制体宜坚,取景在借”。借景之法“四面皆实,独虚其中,而为便面之形”即框景做法,即尺幅窗,无心画。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水、石
23、是园林骨架,“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叠山理水原则: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65.成熟期(二)三、成熟期(二)园林特点文人园林涵盖了了民间造园活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的高峰;明末清初,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造园家;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在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66.中国古典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1736-1911年)一、园林类型及代表作品皇家园林大内御苑西苑:琼华岛、静心斋(北海)宁寿宫花园行宫御苑静宜园:山地园,香山静明园:
24、山景为主,水景为辅,玉泉山离宫御苑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67.68.北海静心斋平面图69.玉泉山静明园70.玉泉塔71.72.73.74.75.76.77.78.避暑山庄79.成熟后期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复杂多样的象征意义80.成熟后期私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扬州个园苏州四大名园:留园、网师园、拙政园、狮子林北方的私家园林:半亩园、萃锦园、十笏园81.扬州个园平面图82.苏州留园平面图83.84.苏州网师园平面图85.网师园月到风来亭86.苏州拙政园平面图拙政园水景87.成熟后期私家园林岭南园林: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
25、房、佛山的梁园巴蜀园林西域园林主要是指处于中国西部或北部的少数民族园林。代表:新疆维吾尔族园林和西藏园林。88.清晖园平面图89.水庭90.91.全景92.正门93.绿绮楼94.番禺的余荫山房平面图95.梁园平面图96.97.成熟后期二、成熟后期园林的特点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大型园林的总体规划、设计有许多创新。私家园林一直承袭上代的发展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其他地区园林受到三大风格的影响,又出现各种亚风格。宫廷和民间的园居活动频繁,娱乐化倾向显著。公共园林在上代的基础上,又有长足发展。造园的理论停滞不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西方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26、98.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诗画的情趣 意境的涵蕴 99.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一)、江南园林(庭院)园林受诗文绘画的影响,追求园林的“诗情画意”。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等。江南私家园林特色:一是平面布局比较灵活,二是建筑体量比较小巧,三是色彩比较淡雅,所以清雅、秀丽、轻巧、通透、开敞,其书卷气固在,而寒酸简陋也自然难免。100.101.(二)、北方园林(北京室园)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一带:恭王府花园、米万钟勺园(北大一部分)北方园林主要体现
27、在:一是平面布局严谨,二是体量比较庞大,三是色彩比较丰富,因此敦实、厚重、封闭,富贵气固存,而庸俗之处亦在所难免。102.(三)、岭南园林(庭院)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主要分布于广东省:顺得县的清晖园、番禹的余荫山房、东莞的可园。岭南园林特色体现在:一是平面布局均为有韵律地接踵而成,二是建筑体量比较轻盈舒展,三是色彩比较瑰丽鲜艳。103.(四)、巴蜀(川西)园林 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相比更接近民间。主要分布四川:杜甫草堂、望江楼 自然天成、古朴大方,是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以“飘逸”为风骨。其园林艺术所表现
28、的意境,主要是追求一种“天然之趣”,追求一种自然情调,追求一种吧现实生活与自然环境协调起来的优雅闲适的美。104.(五)、西域园林具有西域民族风情新疆:园林构图简朴,活泼自然,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把游憩、娱乐、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独具民族风格的花果式园林;藏族-罗布林卡:以大面积的绿化和植物成景所构成的粗犷的原野风光为主调,也包含着自由式和规整式的布局。105.四、中国近现代园林(一)、中国近代公园 1租界公园 2中国自建公园 3西方造园艺术传入(二)、中国现代公园:1恢复、建设时期(19491959)2调整时期(19601965)3损坏时期(19661976)4蓬勃发展时期(1977
29、1989)5巩固前进时期(1990年至今)106.第二节 外国园林概述 一般认为,园林有东方、西亚、欧洲三大系统。东方系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影响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主要特色是自然山水、植物与人工山水、植物和建筑相结合。西亚园林古代以阿拉伯地区的叙利亚、伊拉克及波斯为代表,主要特色是花园与教堂园。欧洲园林古代以意大利、法国、英国及俄罗斯为代表,各有特色,基本以规则式布局为主,以自然景物配置为辅。107.一、日本古代园林108.日本园林起源从总体上看,日本园林源于中国,从汉末开始,日本不断向中国派出汉使,从汉末到平安时期宇多天皇宽平六年(公元894894年),期间655655年全方位学习中国文化
30、。平安时代后期,停止派出汉使,以后又有恢复,但大不如前,日本人开始把中国文化进行日本化(也称和化)。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民间来往增加,以及中国学者艺人的东渡,日本造园技术又进一步提高。109.日本园林起源中国系统中、日古典园林异同宗教影响净土庭园、书院造庭院创作手法更具写意、象征意味枯山水、茶庭回游庭园与中国园林手法相近(巧于裁减、曲折幽致、分区设景、增加层次、缩小尺度);与现存的中国园林有显著差异建筑比重;选石、置石;铺地、墙垣、小品;植物110.地理条件日本本土由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四个大岛以及几百个小岛组成,岛国没有像中国大陆那样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也较少险峻的高山。岛上丘陵起伏、植被
31、丰富,漫长的海岸线曲折蜿蜒,沿岸多为富饶的带状平原。因此,海岛景观和丘陵景观就成为日本自然风致的主要内容,也是日本园林造景的渊源。111.日本早期园林是为防御、防灾或实用而建的宫苑,周围开壕筑城,内部掘池建岛,宫殿为主体,其间列植树木。而后学习中国汉唐宫苑,加强了游观设置,以观赏、游乐为主要设景、布局原则,创造了崇尚自然的朴素园林特色。(一)早期园林:311世纪(大和、飞鸟、奈良、平安时代)日本古代宫苑 在34世纪时:简单的宫苑外围开壕沟或筑土城环绕周边,只留可供进出的桥或门。内中有列植的灌木和用植物材料编制的墙篱,宫苑里都开有泉池,以作游赏和养殖。6世纪中叶,佛教东渡到日本,模仿中国汉代以来
32、“一池三山”的做法,从皇家宫苑遍及到各个贵族私宅庭园之中。公元8世纪末(794),日本把“一池三山”的格局进一步发展成为具有自己特点的“水石庭”,池和岛的主题表现已经形成,而且总结了前代造园经验,写出日本第一部造庭法秘传书前庭秘抄。112.池泉庭院大和、飞鸟时代,池泉庭院的雏形大和时代:穿池起苑,以盛禽兽;曲水宴 飞鸟时代:构筑须弥山和吴桥(池、岛、山、桥);池边采用洲浜缓坡入水(日本特色)奈良时期,日本全面吸收中国盛唐的封建文化,先后派遣“遣唐使”19次。奈良园林一般都以水池为中心。水池有源有流,池中有岛屿洲渚,显示“川景”、“海景”、“石组”的形象之类,水池的一面为厅堂,共余三面种植花木,
33、园林的规模不大,水池多为观赏和曲水宴之用,不能泛舟,这就是早期池泉庭园的典型样式,也是日本最早出现的一种园林类型。平安时代,唐代文化和汉地佛教文化的影响仍然是主流,但政府已停派遣唐使,逐渐摆脱直接的摹仿而转入融解、复合、变异,发展民族文化的阶段。建置在平安京宫城的神泉苑、朱雀院、淳和院以及建在郊外的嵯峨院建置在平安京宫城的神泉苑、朱雀院、淳和院以及建在郊外的嵯峨院都是当时最著名的御苑都是当时最著名的御苑113.平安时期的皇家园林不仅供游赏,也是多种娱乐、饮宴活动的中心。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的奢华,也标志着池泉庭园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达到更高的水平。但更足以代表平安园林风格的,则是由池泉
34、庭园衍生出来的“寝殿造庭园”和“净土庭园”。114.寝殿造庭园 在模仿皇家园林的过程中,在国风时代创造了私家园林的寝殿造园林 寝殿造庭园由建筑、露地、池岛三部分组成。寝殿建筑群坐北朝南,寝殿居中,两侧以回廊联系其他建筑物呈环抱式的不对称布局。回廊的尽端建临池的水榭“钓殿”,廊间设门作为园林的出入口。建筑群之前为水池,池中三岛鼎列则是“一池三山”的模式。115.116.117.最大的中岛架拱形木桥接岸,桥上朱漆勾片栏干,其余二岛架设较小的平桥,一弯活水水道从寝殿后面穿过再沿东侧回廊弯弯曲曲地引入池中。水池与寝殿建筑之间的一片平地叫做露地,地上满铺白沙,花木种植在露地的边缘以外、环池的岸边和岛上。
35、池中可泛舟,水道可设曲水宴。这种园林的布局具有建筑-露地-池岛的固定序列,而以露地为中心,水道居左侧,既体现了传自中国的堪舆学说的“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原则,也保留着日本原始神道教影响的痕迹,原始神道教的巫师经常在森林中开辟一块干净的方形地段,上铺素色卵石,周围绕以藩篱,作为召唤神灵的坛地。寝殿造窿园的露池多少保持着坛地的功能和形式。118.净土庭园寝殿造园林是平安时期的世俗园林的主流,净土园林则是日本寺院园林具有佛教宗教特色的开始。净土宗的佛寺把殿堂建筑与园林结合起来以表现“净土”的形象,利用造园艺术的手段把西天极乐世界具体地复现于人间。于是,寺院开始园林化,殿堂与园林融为一体
36、而逐渐形成一种具有宗教意境的园林净土庭园。119.早期的净土庭园,可举京都东南面的佛寺“平等院”为例。这座净土宗佛寺建成于1053年。正殿为唐样的楼阁“阿弥陀堂”,两侧回廊翼然犹如凤凰展翅,又名“凤凰堂”,它建置在水池中央的中岛上象征西天的七宝楼阁。池中遍植莲花,架设七宝作成的接引桥,环池树林的枝上悬挂丝织的鸟巢,岛上孔雀开屏、鹦鹉学舌,完全是一派阿弥陀经所描绘的西天宝池的景色。120.凤凰堂平等院凤凰堂,建于1051年,其形制尚保留敦煌壁画中唐佛寺之韵味。凤凰堂设计构思仿造极乐世界的净土,形式和色彩力求辉煌欢快。其平面摹似凤凰飞翔之状因之得名。正殿为凤身,左右廊为风翅,后廊是凤尾,平面富于变
37、化和动感。正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两翼檐下加装饰性平坐,转角部分升高作攒尖顶。正殿屋顶正脊两端各置一铜凤,门上和檐下缀各种铜饰,殿内有精美的绘画和雕刻,还用金箔、珠玉、金属透雕等多种工艺手段作装饰。当时贵族向往佛教中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故而这种华丽的唐式佛寺建筑得到了发展。121.122.123.124.后期的寺院净土庭园受到世俗的寝殿造庭园的影响,象征七宝楼阁的正殿已从中岛移至水池的北岸,并仿效寝殿造建筑的布置突出两翼回廊环抱的形势,在回廊的端部分别建置钟楼和藏经楼。水池本身则更多地强调天然海景的意趣,但仍保留着“接引桥”的宗教色彩。1117年建成的平泉县毛越寺即是典型的一例。125.126.1
38、27.128.净土庭园与寝殿造庭园贵族、官僚们为了攀附寺院的宗教势力,以便生前保住他们的社会地位,死后往生西方净土,寝殿造庭园的池、岛布置也极力摹仿净土庭园的格局。于是出现净土庭园与寝殿造庭园合流的现象。纵观平安时期园林发展的情况,有两个倾向值得注意:1、民族化的倾向;2、宗教化的倾向。129.(二)、中后期园林:12世纪-江户时代 寺园、枯山水、茶庭及离宫书院式庭园 武士执政期间:对贵族豪华虚荣的生活方式取轻视态度在庭园中惜爱树木,不作华丽或玩乐设施,一切从朴素或实用出发,造庭趋于简朴。幕府时期:出现寺园和茶庭及枯山水 江户时代:离宫书院式庭园 130.枯山水-书院造庭院镰仓时期,汉地佛教的
39、禅宗传入日本。慧能创立的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定”的坐禅修持方式也比其他各宗甚至比净土宗的都更为简单。因此信徒甚众。禅宗讲求哲理,其哲理的主旨在于超然物外,不重具体外象而重内在精神,把大千世界的纷纭高度抽象化为此时此地的悟性,颇有些老庄的意味,很适合中国知识分子的胃口。知识界乐于接受,形成谈禅理、悟禅机的风尚。到宋代,禅宗压倒其他各宗而大为兴盛,对当时的理学、文学、绘画都有很大的影响。南宋时禅宗在江南尤为流行;江南一带的禅宗“五山十刹”成了全国最著名的佛寺和佛教文化中心。131.禅宗的简易修持方法很能适应于文化较低的武士阶层的要求,而它的抑压人性,使人心如木石的极
40、端克已主义的特点又确实符合武士的心理状态。因此,幕府也很重视。禅宗佛教在幕府政权的支持下,逐渐取代净土宗在日本广为流布起来,历数百年而不袁。日本各地大量兴建禅宗寺院,确立了“禅宗七堂伽蓝”的寺院建筑制度。仿效中国做法,定出禅寺的“五山十刹”。禅宗僧侣效法宋代禅僧都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他们精研汉学,长于诗文、书法和绘画。“五山文学”就是由禅僧的文学活动而启其端。寺院园林也像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接受禅宗思想的浸润而形成禅宗风格的园林,并且逐渐取净土园林而代之。禅僧中也涌现出不少的造园家,日本的禅僧造园犹如中国的文人造园。京都的西芳寺庭园和天龙寺龟山殿庭园是早期禅宗园林的两个代表作,由禅僧梦窗疎石
41、设计。132.西芳寺西芳寺庭园包括上、下两部分,建成于1339年。下部在平坦地段,以水池为主体,尚保留着后期净土庭园的形式。梦窗时意图也在于摹拟西方净土,故名之曰“黄金池”。水池纯属观赏性的,不泛舟。池中置石为岛,跨扁形微拱的平桥“邀月桥”。环池林木蓊郁,建筑物除佛殿、舍利殿、方丈之外,还有“湘南亭”,“潭北亭”、“会同船”。水池及建筑的命名及其布局是摹拟碧岩录(是宋代著名禅僧圜悟克勤大师所著,共十卷。书的内容由重显禅师的百则颂古和圆悟的评唱组成。)一书的场景。上部在坡地上,包括指东庵及其前的石景。石景由3个石组构成,这就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枯山水”实物。133.134.135.136.137.
42、枯山水又叫做“乾山水”、“唐山水”,初见于作庭记,意思是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通过石组来摹拟创作的园林山水。像西芳寺这样的枯山水作为园林的一个局部,一般称之为“前期枯山水”。138.天龙寺天龙寺本来是皇家的郊外御苑,梦窗国师劝说将天龙寺本来是皇家的郊外御苑,梦窗国师劝说将军足利尊于军足利尊于1346134613461346年将它改建为禅寺并亲自为之设年将它改建为禅寺并亲自为之设计龟山殿庭园。计龟山殿庭园。这个庭园背倚龟山,水池名这个庭园背倚龟山,水池名“曹源池曹源池”,池中既,池中既没有中岛,也没有拱桥。沿岸散植灌木、乔木,没有中岛,也没有拱桥。沿岸散植灌木、乔木,以一组瀑布石景以一组瀑布石景(泷
43、石组泷石组)、一组平桥石景、一组平桥石景(桥石组桥石组)和若干组和若干组“枯山水枯山水”石景作为重点的点缀,庭院石景作为重点的点缀,庭院整体显示恬淡、洗练的自然美,石景的设计表现整体显示恬淡、洗练的自然美,石景的设计表现了梦窗高超的艺术水平,堪称前期枯山水的杰作。了梦窗高超的艺术水平,堪称前期枯山水的杰作。139.140.141.禅宗园林风格的成熟期则是在“书院造庭园”出现以后。室町时期,寝殿造建筑已逐渐消失,代之而兴起的是完全日本意味的“书院造”建筑。这种建筑直接来源于日本民居,但它的设计意匠也受到禅宗思想的启迪。142.书院造主要房间称上段(一之间),房间正面的墙壁划分为两个龛,左面的较宽
44、,叫床(押板),右面的是一个博古架,叫棚(违棚)。左侧墙上,紧靠床有一个龛,称副书院;右侧墙上是卧室的门(帐台构)。具备这样一间上段的房子,就叫书院造书院有简单的个体建筑,也有极复杂的庞大建筑群。前者多为寺院的方丈,后者则是皇室的宫殿和武家的御所,例如著名的京都“二条城二之丸书院”。书院造建筑已完全摆脱对称格律的束缚,呈绝对自由灵活之布局。内部空间可分可合,流通、模糊、不定形。内部空间与外部庭院空间之间通过宽敞的檐廊的过渡,呈现一种亲和的而非排斥的关系。143.室内光线柔和,充满宁静而朦胧的气氛。木材构件都显示本色,绝少髹饰,甚至保持其自然扭曲的状态。这些都是从日本民间建筑提炼出来的,也看得出
45、禅宗思想影响的痕迹。这种建筑是禅僧修持、参禅、冥思的理想场所,因而书院造的方丈建筑便成为禅宗寺院的“七堂”之一。寺院住持的禅僧,一般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他们在朴素、通透、空灵的书院内吟诵禅诗,悬挂起水墨山水卷轴画,同时也在檐廊的前面相当于寝殿造庭园的那块神圣的“露地”上营造禅宗风格的、有如立体水墨山水画的庭园。山水画、书院、庭园三者珠联壁合,这就形成了“书院造庭园”。144.145.146.147.桂离宫新御殿上段违棚148.后期枯山水庭园面积压缩,由早先的“园”转化为“庭”。庭园与建筑的联系极为密切,两者在空间上互相渗透、延伸。小面积的庭园内容极简约,以沙代水、以石代山。往往是一组或若干组的
46、石景,白沙或绿苔铺地,配植少量的乔灌木,此外即别无他物。人不能进入庭园,只可从旁观赏犹如大型盆景。这就是作为独立园林的枯山水后期枯山水。以石景为园林创作的主要内容的后期枯山水,标志着日本的造园艺术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禅僧造园家都擅长于枯山水的设计,社会上因此而称他们为“石立僧”。京都的大德寺大仙院庭冈和龙安寺庭园是两个最著名的书院造庭园,它们分别代表着后期枯山水的两种典型样式。禅宗持超然物外的宏观态度,“缩三万里于尺寸”,因而能够在极小的范围内运用极少的造园要素幻化为高山大壑、万顷海洋的壮阔景观,把中国园林对大自然写意化的缩移摹拟的创作方法发展到极致,也抽象到了极致。149.枯山水可赏而不
47、可游,故十分讲求不同观赏角度的成景效果;要以有限空间扩大为无限景深,故很注重园外的借景,往往建筑、庭园,借景三者浑然一体。作为象征式的庭园,植物配置少而精,尤其讲究控制它的体量和姿态。因而出现修剪树叶和扎结枝干的方式,但又不同于欧洲古典园林的植物整形,表现了人工意匠与植物本性的统一,这种方式发展成为以后日本园林植物造景的一大特色。石景是枯山水的主要内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民族传统的对石的崇拜。因而如何选择石头“选石”,以及如何摆布石头“置石”,就成了足以代表日本造园艺术的一种特殊技艺,犹如中国园林的“叠石”一样。枯山水貌似简单而意境深远、以少胜多,耐人玩味,是一种富于哲理的艺术。枯山水
48、能幻化万顷海洋,能作佛性之外现、示幽玄之禅机,是一种象征的艺术。枯山水能于无形之虚处得山水之真趣,虚多于实,以虚胜实,则又是一种讲究计白当黑的“虚”的艺术。总之,它是禅宗文化在造园艺术上的凝聚,开拓了日本园林的新领域,把日本造园艺术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150.龙安寺庭园龙龙安安寺寺是是京京都都的的一一所所著著名名禅禅寺寺,建建于于1488148814881488年年,它它的的方方丈丈院院庭庭园园相相传传为为禅禅僧僧造造园园家家相相阿阿弥弥的的作作品。现为重建品。现为重建 。庭庭园园东东西西长长28m28m28m28m,南南北北宽宽12m12m12m12m,面面积积336m336m336m336
49、m 2 2 2 2,北北面面景景接接书书院院的的檐檐廊廊,其其余余三三面面围围以以粉粉垣垣。在在这这个个长长方方形形的的平平庭庭内内简简单单之之极极,除除了了15151515块块石石头头和和地面满铺的白沙之外别无他物。地面满铺的白沙之外别无他物。白白沙沙耙耙作作波波纹纹形形以以象象征征海海面面上上的的波波涛涛,15151515块块石石头头则则摹摹拟拟海海中中的的岛岛山山。利利用用这这极极其其简简单单的的形形象象,幻化为浩瀚的万顷海洋景观。幻化为浩瀚的万顷海洋景观。151.152.茶庭茶庭是“茶室”的附属庭园,茶室则是举行“茶道”的专用建筑物。茶庭的出现稍后于枯山水,两者同样受到禅宗思想的深刻影
50、响,但茶庭的产生和发展则是直接渊源于“茶道”的兴起和盛行。茶庭(露地,茶室露地)江户时期,著名的造园家兼茶人小崛远洲曾精心设计过许多茶庭,按照茶道的要求和参加者的心理状态把园林的规模、内容和布局大致确定下来。随着茶道的兴盛,茶庭也在宫廷、武家和社会上大量兴建,并且大体遵循小崛远洲的模式而发展成为日本古典园林的一个主要类型。153.茶庭特征茶庭特征石景:园内石景很少,且多半为了实用的目的,如洗手、坐憩等。整块石头打凿砌成的石水钵供客人净手、漱口之用,石灯则是夜间照明用具同时也作为园内的小品点缀。植物:常绿树木沿着道路呈自由式的丛植或孤植,地面绝大部分为草地和苔藓。除了梅花之外不种植任何观赏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