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阶说课稿一、说教材台阶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略读课文,作家李森祥以“台阶”为线索,塑造了一位勤劳朴实、坚忍顽强、谦卑自尊的父亲形象。文本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坚韧顽强的人生历程,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小说深沉地向时代发出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本单元以“爱”为主题,诉说处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们的辛酸与追求,启示学生关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怜悯之心。纵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台阶一文,上承七上“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的主题,后接八下“体悟人生中的关爱与温情”的主题,充分地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人文情怀,启示学生语文来源于生活,要关
2、注生活、关爱他人。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但是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与学生生活相去较远。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幸福的家庭,无法深刻地理解爱的真谛,加之受阅读水平的限制,要准确地定位父亲的形象有一定的难度。三、说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复述课文,理清小说情节;(2)捕捉细节,品析父亲形象。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讨论,探究内容捕捉细节,品味人物拓展延伸,对话父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情感,培养学生理解父辈、热爱父辈的美好感情。2、教学重点捕捉细节,品析父亲形象。3、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父亲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设计
3、意图】:本文情节单一,文字朴素,为学生解读文本提供了便利。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决定了“父亲”形象蕴含的意蕴,需要多层次地进行解读。加之本文细节描写极富情感,学生可能分析不透,故而体会作者对父亲崇敬和怜悯的情感设定为教学难点。四、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1)创设情境法: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预设的时空,引领学生走进文本。(2)内容助读法:屏幕助读可以补充文本内容,让学生近距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二)说学法(1)合作、探究法: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学生
4、的大脑不是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待被点燃的火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2)圈点勾画法: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来感知文本之美。五、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刘和刚的父亲,创设情境。一曲父亲感动了无数人,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到了坚韧;摸摸你的双手,我感到了艰辛。父爱如海,博大宽容;父爱如山,巍然挺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先生的台阶,去认识一位卑微而又伟大的父亲。(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5、1、整体感知,交流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生:这篇文章朴实无华、淳朴自然,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写了父亲艰辛的一生,我被父亲执著的精神所感动,为父亲的艰辛的人生感到辛酸。2、复述故事,理清小说内容。本文以台阶为线索,父亲觉得自家的三级台阶低,立志要建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新屋落成了,父亲却年老体衰了。(三)合作探究,感受台阶1、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思考:一组: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点拨台阶高,主人的地位就高。二组:父亲是怎样建造起一栋高台阶的新屋?点拨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捡砖、捡瓦、塞角票、搬砖头、担泥、砍柴,积铢累寸
6、,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三组:新屋建好后,父亲怎样?点拨人老了,身体也垮了。【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执教时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去个性化地去解读文本。2、局部探究,体会情感(1)品读结尾,突破重点分角色朗读结尾,思考:作者在问谁?应读出怎样的感情?学生自读自品,小组交流。男生这人怎么了?女生怎么了呢?父亲老了。点拨这句话是在问我,问读者,也是在问父亲自己,应读出无奈、沮丧、懊恼等感情。作者用一个问号和一个句号告诉我
7、们中国农民的现实。父亲的使命、身体、尊严、梦想都凝聚在台阶里。文尾这不经意的一叹,其实是作者最无奈最沉重的一句呻吟。父亲不仅身体老了,心也老了。他不但失去了健康的身体,也失去了奋斗目标,追求的丧失让他若有所失。一个句号,悲凉地道出了中国农民艰难困苦的残酷实。小说中的父亲如此,无数中国农民又何尝不是如此?(2)内容助读,体会情感屏显李森祥写给编者尤志心的信:关于小说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作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最终的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真实的一个结局。李森祥【设计意图】屏幕助读可
8、以补充文本内容,让学生与作者对话,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四)捕捉细节,品味人物(1)我是小小摄影师组织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精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描写父亲的句子,然后以一个摄影记者的身份,走进父亲所在的小村庄,为父亲拍摄一张特写。示例:我拍摄的是新屋建成时父亲的形象。背景是父亲站在新屋前,局促地抄着手,青黑的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笑。在他的身后,是纷纷飘落的红色的鞭炮纸屑。台阶造好了,父亲却不习惯,通过这张照片,来表现父亲谦卑的性格特点。生1:我要给父亲的“眼神”拍一组特写:第一张是父亲透过摇曳的柳条欣赏人家台阶时那种“专注”的目光;第二张是他站在新建的九级台阶前“若有所失”的
9、目光。生2:我想给父亲的脚来一张特写: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旁边放着一双穿破的旧草鞋,还有一盆满是泥浆的洗脚水。设计意图“于细微处见真情”,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对人物进行创作。这一幅幅照片丰富了人物形象,使父亲变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透过照片,我们看到了一位朴实的中国农民父亲形象,他要强、有志气、不甘落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有着中国农民特有的谦卑,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历经千辛万苦建造了九级台阶的新屋却不好意思坐上去。(2)聚焦台阶,解读意蕴台阶是父亲的点拨台阶是父亲的精神支
10、柱、终极目标、人生、身体的催老剂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点拨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青春、一生的心血(3)归纳主题【屏显】乡土永远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我都不会忘记,我来自农村,我有责任把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李森祥点拨小说塑造了发展中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父亲的血管里有我们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代表了新旧交替时期中国农民的突出特征。同时,这一形象还告诉我们,农民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这篇小说深沉地奏响了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五)拓展延伸,对话
11、父亲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这幅油画是当然代中国油画的里程碑,油画中含辛茹苦的父亲那张布满皱纹的脸见证了中华民族沧桑的历史。农民是中国最大的主体,他们的命运其实就是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1)拓展升华请同学们展开联想,任选一题,与人物对话。假如你是文中的儿子,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假如你是文中的父亲,若有所失地坐在自家的台阶上,你在想些什么呢?(2)延读升华男站在天真的微笑里/父亲/是慈祥的温柔/清洌的日子/总有淳朴的粮食/喂养一种思想女远走的那一刻/父亲/用咳血的肺/装进我的行囊/邮寄的思念/总在稻田边/飘远合如今/我的花/已结出果实/而父亲/仍用年迈的肩/挑着夕阳/父亲/父亲/我远望中的父亲。六、作业设计请以“我眼中的父亲”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此环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读促写,读书结合。【教师寄语】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愿所有像父亲一样的农民都能够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自卑走向自尊,由被轻视走向被尊重。六、说板书设计 执着 吃苦耐劳 勤劳 朴实 台阶父亲 善良 敦厚 千千万万个父亲 有志气 有理想 谦卑 坚忍不拔【设计意图】:简洁明了的板书能够反映作品的主要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起到总结、巩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