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美主流媒体气候话语的国际社交媒体呈现(2012-2021)——《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相关推文的语义网络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7025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主流媒体气候话语的国际社交媒体呈现(2012-2021)——《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相关推文的语义网络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美主流媒体气候话语的国际社交媒体呈现(2012-2021)——《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相关推文的语义网络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美主流媒体气候话语的国际社交媒体呈现(2012-2021)——《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相关推文的语义网络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紧迫性议题,中美两国的气候治理行动举世瞩目,其主流媒体的气候话语呈现也广泛影响着国际舆论。基于中美两国主流媒体2012年至2021年气候变化推文的语义网络分析发现,气候变化的生存主义危机,是二者共同的主流叙事框架,但两国媒体的气候话语呈现出明显的主体视野差异与议程区隔。相较于美国主流媒体表现出的全球性视野,中国主流媒体更注重中国主体视域下的气候变化叙事;气候政治成为中美气候治理话语权博弈的显要路径,美国主流媒体围绕气候变化进行政治议题的国际叙事,而中国主流媒体主要以政策叙事表明中国气候治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呼吁全球环境正义。新时期中国主流媒体气候话语的国际呈现

2、,应在寻求超越西方话语的同时,融入全球性的主体视野,构建中国与世界价值共融的话语体系。【关键词】气候变化;国际传播;语义网络分析;环境话语;国际话语权【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杜永欣,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事件,当下全球风险认知中的气候问题日趋凸显。1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合作和责任分配,已成为影响国际舆论的重要因素。中美两国的气候治理行动举世瞩目,在全球气候治理话语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量。伴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在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同时,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话语体系,为

3、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持续贡献建设性力量。新时期国际话语场中,各国围绕气候变化问题的博弈不断升级,从美国重返巴黎协定、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到日韩等国相继公开碳中和目标,气候变化日益演变为囊括政治、经济、科学与技术等多重属性的世界议题。中美两国在气候变512023/32023/351国际传播化治理领域的博弈,已成为国际媒体议程中的焦点。当前,国际话语空间中主流媒体的气候话语表达,不仅发挥着塑造全球气候议题的话语功能,也影响着国际主体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构建。基于此,研究中美主流媒体气候话语的国际呈现,对于把握两国媒体气候议题的建构特征,进而反思和优化中国气候治理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采

4、用比较分析的思路,探讨中美两国主流媒体的气候话语呈现问题,以期在厘清二者气候话语国际表达异同的基础上,为中国的全球气候治理话语传播提供参考思路。二、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环境议题须经由个人或组织的建构才构成问题,2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其在气候变化乃至全球环境危机议题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传播学研究领域对文本背后的社会情景、意义建构的重视,3语义网络日益成为探讨特定议题的媒体呈现及其意义建构而广泛采用的分析路径。对语义网络概念的追溯,可联系到认知科学领域提出的人对事实认知的网状结构概念。4关于语义网络分析的文献最早见于认知心理学,早期研究者认为,人类将各类词汇分层级、分类别地存储于

5、记忆之中,人们的大脑由此建立起结构化的意义系统。5而词语对事物之间关联性的呈现,也能够反映出人脑海中对事物之间关联的认知。6通过词汇共现的语义网络分析,能够发现关于某项议题的网络化认知。当下,传播学研究中的语义网络分析,一方面与内容分析相结合,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梦”7,“人类命运共同体”8,“2060碳中和”9等中国议题的媒体呈现研究,并主要依据共现词语网络来分析内容主题与叙事框架特征;另一方面,语义网络分析也被网络议程设置(network agenda setting,NAS)借鉴和发展,关注议题或属性之间的联系,既有研究中关于“雾霾问题”10,“中国扶贫”11等议题关联的分析,都是基于此理

6、论框架来探讨媒体话语的呈现方式和建构特征。总体而言,语义网络分析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媒体报道文本的词汇共现关系,分析特定议题的网络议程情况。在探讨传播主体于内容生产背后的认知与表意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Twitter作为当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社交媒体平台,是国际主体进行话语表达最为重要的平台之一。主流媒体是国家主流话语传播的关键渠道,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分别是中美两国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本文以两家媒体在Twitter上发布的推文为研究对象,并以“climate change”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获得近十年间(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1787条相关推文数据(

7、见表1)。研究中涉及的语义网络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高频词识别、词语共现、词语聚类和中心词呈现等,多用于传播领域的主题聚类、数据的情感挖掘和文本比较分析,以探讨文本呈现的认知结构、意义建构和社会动因。12基于语义网络分析的方法,本文从高频主题词的使用和词语共现网络两个方面,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的气候话语呈现进行比较。首先,运用KH coderY 3.0文本处理工具,对所获取的文本信息进行高频词分布统计,把握媒体在气候话语呈现中的关键节点。其次,使用语义网络分析工具WORDijY 3.0对所收集的文本进行词语共现处理,并用Gephi软件进行语义网络的可视化与模块化,从而得出文本的词语共现网络图以及主

8、要的聚类模块。最后,单一文本的意义建构需要在具体的情景中得以展现,笔者在进行语义网络分析过程中,将回归相应的文本语境,进一步阐释两国媒体气候话语呈现的特征及其意义内涵。表1 两家媒体Twitter账号气候变化推文数量分布媒体账号推文数量(条)中国日报(ChinaDaily)488纽约时报(Nytimes)1299总 计1787522023/32023/352国际传播三、中美主流媒体气候话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近十年来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关于气候变化的推文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这意味着伴随气候问题越来越为全球所关注,气候变化成为日益重要的话语形态,在国际社交媒体话语场中加以显现。不同的是,纽约时报自

9、2013年开始已经显现出对气候变化问题关注的上升态势,而中国日报则是以2017年为节点,对气候变化问题呈现出一定的热度(见图1、图2)。基于两者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以中国日报为代表的中国主流媒体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话语建构的进程相对滞后。根据两家媒体推文的前二十个关键词的统计分析结果,纽约时报的气候变化推文中(见表2),“世界”是除检索词之外出现最多的关键词,继而是“美国”,表明该媒体更强调“世界性”的语境特征,而将国家主体置于气候变化的全球背景之中。其次,总统和科学家也是气候议题推文中较为凸显的高频词,这说明纽约时报更注重将国家领导人以及专家作为主要的气候变化叙述者。根据表3所示的词频统计结

10、果,“国家”是中国日报在气候变化叙事中首要突出的主体,“中国”在媒体气候变化推文中高频出现,而其后才是“世界”。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日报更偏向国家主体导向的叙事方式来呈现气候变化,这与纽约时报所表现出的强调世界化图1 纽约时报气候变化推文数量统计表3 中国日报气候变化推文词频统计表2 纽约时报气候变化推文词频统计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climate1346effect51change1293government50world105administration47U.S.103report47President101country46Trump99risk46scientist79policy45y

11、ear68people44Biden66plan44New61opinion43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change520President31climate286United30China159challenge28country63cooperation27world61effort26US59action25environment43emission25year42people24UN40energy23carbon31scientist23年份数量(篇)20120501001502002503002411891001081901312351332782013 2014 2015 2016

12、2017 2018 2019 2020 2021图2 中国日报气候变化推文数量统计年份数量(篇)201218016014012010080604020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215112010176816142142532023/32023/353国际传播的叙事视角呈现出明显差异。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媒体气候话语的高频词可以发现,中国媒体更侧重于阐明气候变化语境下“中国”之于“世界”的意义,而美国媒体则将国家主体嵌入全球语境,关注更加广泛的全球性气候变化议题,由此达成国家与世界相互交融的叙事结构。四、中美主流媒体气候话语的语义网络分

13、析(一)纽约时报气候变化推文的语义网(一)纽约时报气候变化推文的语义网络和聚类主题络和聚类主题如图3所示,纽约时报的气候变化推文总体呈现出以关键词“climate change”为中心的“发散型”结构,词语共现网络中涉及threat、impact、fight、scientist、government、president、American、effort、action、policy等多元节点,其媒体话语涵盖全球范围内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政治、科学以及行动等多方面议题,说明纽约时报采用多元融合的叙事思路呈现气候议题。根据纽约时报气候变化媒体推文的聚类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环境危机与治理(占比22.2%)

14、是最为显著的话语主题,其次则是气候科学发现与美国气候政策两类比较集中的主题类型。1.气候危机与治理全球范围内由气候变化带来的生存危机,是纽约时报气候话语呈现的最主要的议题。美国媒体描述气候变化对世界各国发展、行业产业以及公众生活所造成的威胁,例如,导致能源系统崩溃、造成粮食供应风险、引发灾难性海啸。这些推文通过全球气候的危机叙事来警示人们,气候变化已对人类生存造成了巨大威胁,从而进一步表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环境危机应对的媒体话语中也充斥着气候危机质疑的声音,例如美国民众对气候变化问题持怀疑态度,这与气候变化危机的主流媒体图3 纽约时报气候变化推文的语义网络表4 纽约时

15、报气候变化推文的聚类主题主题类型特征词占比环境危机应对effort action fight threat tackle scientist question campaign pollution consequence extinction policy China22.20%气候科学发现report warn study research found city2.43%美国气候政策president trump biden administration announce1.63%542023/32023/354国际传播话语形成冲突。此外,围绕中国进行的媒体叙事主要涉及气候变化对中国造成的冲

16、击,在肯定中国气候治理行动的同时,暗示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甚至质疑中国气候治理能力。由此,美国媒体对中国的呈现具有一定程度的刻板印象,据此塑造的中国环境形象较为负面。2.气候科学发现依据气候变化相关科学研究发现与调查报告,纽约时报传达了造成气候变化的相关科学依据及相应的影响后果,例如科学家发现了地球气候变化的证据,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高温天气,影响人们的种植和饮食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推文还涉及关于气候变化科学认知的不确定性话语,例如认为许多物种将找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化方式,表明气候变化问题尚存在争议,在一定程度质疑着气候变化危机及其应对的必要性。总体而言,美国媒体通过气候科学话语的呈现,强调

17、了气候变化危机的科学依据,也与气候质疑论展开话语论争,并由两种话语的观点之争推动了气候变化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发挥着一定程度的建设性作用。3.美国气候政策面对全球气候危机,气候治理政策与行动构成美国政治话语形态的重要维度之一,美国总统竞选时两党的气候问题立场之争以及政府气候治理举措,是纽约时报呈现的焦点议题。例如,民主党与共和党关于气候变化问题表现出显著差异立场;特朗普提出了消减环保预算,与应对气候变化背离;拜登将气候变化列为各级政府的优先事项。由此可见,气候变化成为美国政治权力博弈的场域,气候政治以及公众的气候治理期待,是美国围绕气候变化展开政治叙事的显要路径。(二)中国

18、日报气候变化推文的语义网(二)中国日报气候变化推文的语义网络与聚类主题络与聚类主题根据中国日报气候变化推文的语义网络(见图4),“中国”是与气候变化具有强关联的节点,总体呈现出由中心节点向次级节点展开的外围扩散结构,其他关联节点还涉及global、environment、effort、challenge、crisis、fighting、scientist、cooperation、action等,这与纽约时报所呈现出的语义网络结构和内容特征有明显的差异。“中国”是中国日报气候话语呈现中的图4 中国日报气候变化推文的语义网络552023/32023/355国际传播重要次级节点,体现出宏观性的国家叙

19、事特征,相较之下纽约时报更偏向分散而具体的气候变化微观叙事。表5中国日报气候变化推文的聚类分析结果可见,中国气候治理行动(占比13.35%)、中美气候治理(11.88%)是两大集中展现的话语主题,还涉及中国节能减排与能源结构转型等相关主题内容。1.中国气候治理行动全球所面临的气候变化危机是中国展开气候治理行动的现实语境。例如,中国日报的推文中表明气候变化导致海岸线变迁,但面对由气候变化带来的全球生存危机,中国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并在气候变化应对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呈现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呼吁气候应对国际合作,例如中国帮助其他国家减排,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以缓解气候变化影响,并呼吁

20、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变化财政支持,等等,塑造出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应对的负责任大国形象。2.中美气候治理合作与冲突中国日报推文对中美气候与环境治理的呈现,一方面是中美气候治理合作的建设性话语,例如中国加强与美国的气候变化合作,以推进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呈现了两者间具有冲突性的对抗话语,既表现为中美两国之间的气候治理冲突,也涉及美国国内的气候抗议。例如,美国总统否认气候变化,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发动贸易战等言行,加剧了气候危机,体现出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未能积极承担气候治理责任。美国国内的气候治理冲突主要表现为民众与政府关于气候治理问题的争议,例如民众的气候抗议罢工。中国日报

21、的推文呈现了美国在气候治理中的有争议行为,更加表明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科学立场和贡献。3.中国节能减排与能源结构转型能源结构转型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中国日报的推文表明了中国在节能减排和国际能源合作方面的努力成果;首先,中国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节能减排,继续应对气候变化,即中国切实践行节能减排承诺;其次,中国愿意与国际社会进行全方位的能源合作,保障能源安全,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再者,中国尽最大努力节能减排的同时,督促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给予气候变化应对支持。这些推文说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仅坚持绿色发展转型,也在呼吁发达国家承担节能减排的责任,维

22、护环境正义。五、中美主流媒体气候话语国际呈现的异同比较(一)生存主义危机:全球环境治理语境下(一)生存主义危机:全球环境治理语境下气候变化的主流叙事气候变化的主流叙事约翰德赖泽克在地球政治学:环境话语中将生存主义话语概括为四类基本的环境话语之一,该话语强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的有限性。13当前,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紧迫性议题,由此导致的生存危机是全球共通语境。近十年来,两国媒体关于气候变化的推文数量总体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并致力于重塑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权;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并在节能减排、气候国际援助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环境行动,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23、另外,从媒体报道的主题分布来看,气候危机与应对的话语主题类型在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的气候变化推文中均占较高比重,围绕气候危机展开的生存反思和治理行动,也构成了两家媒体最为主要的话表5 中国日报气候变化推文的聚类主题主题类别特征词占比中国环境行动China cooperation efforts tackle fighting leader global commitment action 13.35%中美气候治理protest Washington government activist impact conference combat challenge decision11.88%绿色节能减

24、排carbon neutrality expert market promote reduction emission greenhouse achieve 2.93%562023/32023/356国际传播语内容,气候变化的生存主义危机话语是二者共同的主流叙事框架。此外,从高频词分布来看,纽约时报无论是在议题内容呈现数量还是丰富性层面,都相对高于中国日报,前者更倾向于全球视域下的生存危机呈现,更易引发国际社会的情感共通与共鸣,有助于发挥其气候话语的国际影响力。(二)“世界性”与“中国性”:中美主流(二)“世界性”与“中国性”:中美主流媒体气候话语呈现的主体性差异媒体气候话语呈现的主体性差异纽

25、约时报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媒体,其气候变化叙事着眼于全球视野,相关推文不仅涉及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关联议题涵盖环境、政治、经济以及人权等领域,叙事主体更侧重于呈现美国总统、美国政府以及科学家,表现出以政治和科学为主要特征的双重叙事模式。针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议题,纽约时报从多个维度呈现了美国在其中的角色全球气候问题的“观察者”、气候科学的“创新者”以及气候治理的“领导者”形象。与此同时,媒体话语中还融入了气候问题的科学质疑论、民众与政府气候政策之间的争议等冲突性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叙事内容的丰富性和叙事视角的多元化,因此更符合国际公众的认知心理,有助于迎合国际社会对于美国承担的气

26、候治理责任的共识与期待。中国日报在国际话语场中的气候话语呈现,具有较强的国家主体视域特征,更注重中国气候治理行动和中美之间的气候治理合作与冲突。一方面媒体围绕中国气候变化应对行动及其取得的经验成就,塑造出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这有助于突破中国国际话语表达被边缘化的既往困境;另一方面,中美气候治理合作与冲突也是中国日报所呈现的显要议题,媒体表现出对美国气候科学质疑论的反向立场,强调发达国家在气候治理责任承担和气候应对国际援助方面应尽的义务,呼吁国际气候正义。因此,中国日报的气候变化叙事体现出中国主体视角,所呈现的中国形象是全球环境治理的“推动者”、话语偏见的“对抗者”以及环境

27、正义的“维护者”。由此也显现出“自我言说”式的气候治理叙事特征,在凸显中国主体视域的同时,弱化了以“世界”言说中国的其他可能的丰富维度,不利于达成国际范围内的中国气候治理责任承担的共识性认知。(三)气候政治与科学缺位:中美主流媒体(三)气候政治与科学缺位:中美主流媒体气候话语建构的议程区隔气候话语建构的议程区隔权力和政治是贯穿环境话语的概念,14一些发生在环境领域的重大事件,往往反映的是政治主题或者公共政策的目标。15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属于科学领域范畴,但由于环境问题的全球属性,且与政治、经济乃至科技和文化领域的交融日益加深,气候话语已日趋融入国际政治话语体系,气候政治衍化为国际主体之间话语博弈

28、的显要路径。纽约时报将气候问题融入美国政治叙事,在总统竞选、党派之争以及国际外交关系等方面都有广泛体现,从宏观层面的国家治理与国际外交,到微观视角的公众、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气候论争,气候议题与政治话语融合交织。另外,气候科学发现的话语框架与“专家”主体也是纽约时报气候话语呈现的重要特征,媒体在气候政治话语之外融入了较多的科学话语内涵。相较之下,中国日报的气候话语呈现更强调中国气候变化应对行动与成就,主要关注政府对环境治理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同时,通过对比两国的气候治理行动,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与美国的科学质疑论、政府与公众间的气候冲突等进行比较,意在肯定中国气候治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此

29、外,媒体还表明中国呼吁发达国家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推进国际环境正义和全球气候治理国际秩序的构建。总体而言,中国日报的气候话语建构主要围绕中国气候治理的责任与行动展开,传达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气候政治话语凸显的同时,气候科学话语则相对弱化,表现出与纽约时报在媒体议程设置中的区隔和差异。结 语当前,全球气候危机日益成为国际媒体议程572023/32023/357国际传播中的显要事件。主流媒体的气候话语呈现不仅在持续建构气候变化的话语内涵,也规约和影响着国际气候治理的行动与实践。全球气候治理已成为国际话语权博弈的焦点领域,近十年中美主流媒体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气候话语呈现,都表现

30、出围绕生存主义危机展开的主流叙事特征,而在媒体气候话语的主体与议程方面则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性。相较之下,中国主流媒体气候话语表达更具有国家主体意识,积极传递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声音,也显现出一定的话语建构局限。因此,新时期中国主流媒体的气候话语表达,需要在寻求超越西方话语的同时,避免陷入忽略国际语境的“自我言说”窘境,应积极融入全球性视野,推动中国价值走向世界。未来研究要将主流媒体之外的多元话语主体纳入其中,以更加全面的理论视角描绘全球气候话语的版图,厘清中国在全球气候话语网络中的角色和位置,从而为完善中国气候治理话语体系提供指引。参考文献:1 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全球风险报告EB/O

31、L.https:/www3.weforum.org/docs/WEF_The_Global_Risks_Report_2022.pdf.2 Hannigan,J.A.Environmental Sociology:A Social Constructionist Perspective.New York:Routledge,1995:45.3 谷羽.语义网络分析方法在传播学中的应用及批判J.现代传播,2019(4):155-159.4 Downs,R.M.,&Stea,D.Image and Environment:Cognitive Mapping and Spatial Behav

32、ior.Transaction Publishers,2017:73.5 Collins,A.M.,&Quillian,M.R.“Experiments on semantic memory a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Cognition in Learning&Memory(1972):117-137.6 Wettler,M.,&Rapp,R.“Computation of Word Associations Based on the Co-Occurrences of Words in Large Corpora.”Proceedings

33、 of the St Workshop on Very Large Corpora Academic&Industrial Perspectives(1993):84-93.7 黄冬.新媒体语境下“中国梦”的语义网络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78.8 刘滢,蒲昳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社交媒体呈现基于Twitter平台的内容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J.新闻与写作,2021(6):81-90.9 史安斌,童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的图景与路径以推特平台“2060碳中和”议题传播为例J.当代传播,2021(4):39-44.10 徐明华,李丹妮,

34、王中字.“有别的他者”:西方视野下的东方国家环境形象建构差异基于Google News中印雾霾议题呈现的比较视野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3):68-85.11 黄敏.议题关联与关系建构纽约时报有关中国扶贫报道的媒体网络议程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3):21-36.12 谷羽.语义网络分析方法在传播学中的应用及批判J.现代传播,2019(4):155-159.13 澳约翰德赖泽克.地球政治学:环境话语M.蔺雪春,郭晨星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12-15.14 刘涛.环境传播的九大研究领域(1938-2007):话语、权力与政治的解读视角J.新闻大学,2009(4):97-1

35、04.15 澳约翰德赖泽克.地球政治学:环境话语M.蔺雪春,郭晨星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5.942023/32023/394英文简介4.The Political Logic of Media Integ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Politician-Run-Newspapers”CHENG Qian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meaning changes and discourse trajectories of politician-run-newspapers in the process of trad

36、itional modern and all-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 respectively.By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olitical logic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media convergence in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sorting out the meaning changes and discourse trajectories embedded in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it arg

37、ues that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ian-run newspapers,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from the Three News Principle to the Four Full-Media approach reflects the du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uncompromising and intellectual elegance of politician-run newspapers.Keywords“Politicians running newspapers”;m

38、edia convergence;political logic;Four Full-media;Three News Principle5.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Regulatory Approach of Volume Painting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EconomyLIU Wei-qiAbstract In digital economy,the brushing behavior with inflated traffic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new types of un

39、fair competition behavior.At present,the behavior of brushing volume is widely used in self-media platforms,and has different degrees of damage to the order of fair competition,the credibility of the platform and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thus left many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problems

40、 to be solved.First of all,the court has a dispute over the adjudication view of the brushing behavior.Secondly,law enforcement efforts should be increased t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penalties for brush cases.Finally,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clauses should be added from the legislative level to giv

41、e consumers the right to sue.Keywords digital economy;fake traffic;brushing behavior;data governance6.Spatial Reconstr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Regeneration in Western Rural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A case study of Mang Ba Art Festival in Central ShaanxiZOU XinAbstract In re

42、cent years,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theory has produced a new communication paradigm and communication concept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namely,spatial communication and spatial media view.The mediatization of space and the spatialization of media are two aspects of s

43、patial media view.Mang Ba Festival as the epitom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township building,successfully aggregated various scattered elements of rural society,formed a new spatial relationships and constructed a new mode of rural construction,thus boosting the communication capacity constructio

44、n of rural society and the brand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Keywords media spatialization;mediaization of space;spatial reconstruction;art rural construction7.Presentation of Climate Discourse on Social Media by Chinese and American Mainstream Media:Semantic Network Analysis of Tweets from China D

45、aily and New York Times(2012-2021)DU Yong-xinAbstract Based on the semantic network analysis of climate change tweets,this paper found that the crisis of survivalism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 is the mainstream narrative framework for both China Daily and New York Times,while the subjects vision and a

46、genda divisions of the two media types shows apparent differences.US mainstream media conducts 952023/32023/395英文简介international narratives on political issues around climate change with a global vision,while Chinese media mainly uses policy narratives to show the scientificity and rationality of Ch

47、inas climate governance with its national subject and call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justice.In the new era,Chinese media should integrate a global vision with a discourse system incorporating Chinese and world values.Keywords climate change;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emantic network analysis;envir

48、onmental discourse;international discourse power8.The Academic Hegemony and Paradigm Reshaping in the Academic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Based on the Developing Country PerspectivePI Yue-xin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de-western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restore th

49、e true justice and freedom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developing countries try to break through the American monopoly of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information colonization.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eeds to go beyond the adjustment and revision of western theories,break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research system monopolized by the west,seek academic freedom,realize academic diversity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and compete for the academic discourse power of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