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课件.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7869966 上传时间:2025-01-2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经验原理,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思考认识,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含义,选,官制度,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选拔官吏的实体和程序规章,又可以称作仕进制度。它与我们今天的人事制度中公务人员录用大体相,当。,选官制度是与国家同步出现于人类历史舞台。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萌芽,1.,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

2、军事民主制,”,时期的禅让,制。,2.,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三个时代,1.,世,官,制,2.,察,举,制,3.,科,举制,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1.,世官制,含义,(,1,),“,世官制,”,就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2,),“,世官,”,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就其所任而言,世官并不等于世职,并不局限于某家族世代担任某一固定官职,就其主体而言,世族是

3、世官的基础,只要一个世家大族不倒,其成员就随时可能有出任重要官职。,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1.,世官制,发展,(,1,)夏,、,商时期,,“,世,及以为,礼,”,,,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2,),西,周世官制,进入鼎盛时期,,紧密结合宗,法制、分封,制。,受封的各级封,君均,遵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1.,世官制,(,3,)春秋时期,社会开始大变革,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主义。,(,4,)战,国,社会变革更加剧烈,随

4、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唯功唯贤的新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以客出仕,”,是战国最风行的仕进途径。,“,客,”,,据史家解释,就是,“,宾客,”,。战国以客出仕的史实中,仍以秦国最为典型。到此,世官制时代终告结束。,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1.,世官制,评价,(,1,)使王朝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了正常的统治局面。,(,2,),“,世官制,”,给贵族和官吏以充分共享政权的机会,保证了他们代代矢志效忠王朝。,(,3,),“,世官制,”,将可供选择的合适人选推进了各级统治机构中。贵族官吏因垄断教育文化而垄断了统治经验的积累和传承,这就决定了只有贵族官吏才可能富于统治才干,才是当官

5、为政合适人选。,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2.,察举制,含义,(,1,)察举是汉代选用人才的特定名词,察举即考察举荐之意。它是由丞相、列侯、二千石(包括中央九卿及地方郡国守相)等高级官员,或者由中央派遣的特使访察其下属的人才,向皇帝推荐举送的一种制度。,(,2,)察举根据时间、方法、对象和范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诏举,另一类是岁举。,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2.,察举制,发展,(,1,)秦,统一前后的仕途主要有:保举、军功、客、吏道、通法、征士,等。,保,举又称作,“,任,”,,是负有法律责任的荐举,即,“,举其显,,复,保其微;举其始,复保其终,”,。,吏,道即由,“,吏,”

6、,(,狭义的,“,吏,”,,指官府的低级公务人员如,“,佐,”,、,“,史,”,之类,),选,“,官,”,的入仕途径,主要通过考课制度实现,;,通,法是指凡通晓法令者,即有可能入仕;征士,即以征召的方式收罗人才。,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2.,察举制,(,2,),汉王朝,首创察,举制度,。先,经官吏察访,,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举荐的标准,主要看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汉,武帝以前,是察举制产生、确立时,期,,,后,则是此制的规范发展时期。,(,3,)东,汉,末,,,魏,王曹丕采纳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实,际上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规,定在地方州

7、郡分别设立大小中正,负责以九个等级品评本地区的士人,作为授官的依据,并对已评定的品级定期予以升降,。九品中正制初,行时虽有选贤用意,但不久即被门阀势力左右,成为世族把持政权的工具,以至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2.,察举制,评价,利,(,1,)察举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便是乡举里选,长官推荐。,(,2,)它替两汉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国家所需求的各种人才,扩大了统治者基础,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作用,,弊,(,1,)察举者以私意取人。,(,2,)权贵们的请托。,(,3,)士人的钻营。,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3.,科举制,含义,科举制度是指封建

8、王朝设立科目,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它始创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代趋向衰落,直到,1905,年被废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多年,其形式和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3.,科举制,发展,(,1,)隋,文帝于开皇十八年,(598,年,),“,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2,),科举制,是一种按照不同的科目通过考试而选取人才的制度。,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又在众多的科目中首开,“,进士,”,一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3.,科举制,(,3,),

9、李,唐王朝建立后,继续开科取士,并使之定型化。唐初,科举考试分常举与制举两大类,。,常,举设的科目非常多,如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等,;,制,举,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将率、祥明政术可以理人等。两种举制共设有,90,多科,。,常,举每年一次,由礼部主持;制举是皇帝据临时需要,不定期举行,取士也较少,故被视为,“,非正途,”,。常,举众科中,,只,有明经和进士经常举行。明经考试主要考背诵,易中;进士考诗赋,须构思,故难考。进士虽难考,但考中后容易飞黄腾达,,,“,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为不美,”,。,后来进士

10、科独盛,士子更是趋之若鹜。,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3.,科举制,(,4,),两宋时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夏、金,以及宋之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也都无一例外地延用了科,举制,度,。,(,5,),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达到了极盛,完全臻于成熟,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完全合流,是其成熟的重要标志。选用官吏包含着学校育才、科举选才、铨叙用才三个完整的环节,。,封,建中央集权政,治高,度发展,明清的科举完全笼罩在封,建 文,化专制主义之下,,尤科,举制极盛之日,也是它走向没落、衰亡之时。,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从此,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宣告终结。,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

11、3.,科举制,评价,利,(,1,)提高官员文化素养和行政效率,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2,)为下层人士参政提供了机会,扩大统治基础。,(,3,)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4,)考试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弊,八股取士,选拔的人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阻碍社会进步。,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经验原理,1.,考选,“,考选,”,,即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之意,,与,西方人事行政学中,“,考选,”,概念大体相同,。考,选制度,应该是也必须是包含着这几种基本精神: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量才使用、内行管理,。,2.,多渠道选,拔,世,官制时代,主导仕途为世官,,辅以乡,举里选;察举制时代,主导仕途

12、为察举,,辅以任,子、军功、辟除、荐举、征召、太学生、吏道等;科举制时代,主导仕途为科举,,辅以学,校试、荐举、补荫、吏道等。这种多渠道、分主次的选官模式,有利于调动社会各层次的能动因素,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经验原理,3.,德才兼,备,历,史上曾经存在各种选用人才的标准,血,统,、军,功,、赀,财,、德,行,、才干等,但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来看,其总趋,势倾,向于德才兼备,。以,表面上看起来纯粹以才学取人的科举而言,实际上德行的因素无处不,有,。,4.,回,避,回,避是选官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关于选任官吏的限制规定,。分为两种,一,曰籍贯回避,,,二曰亲

13、属回避。,东,汉制定的,“,三互法,”,。,后汉书,蔡邕传,李贤注载:,“,三互谓婚姻之家及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也。,”,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经验原理,5.,保,密,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保密制度的全面建立,始于北宋,。,(,1,)锁,院制,度,(,2,),封弥制,度,(,3,),誉录制,度,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经验原理,6.,保任,“,保任,”,即保举之意,它的最基本特征是人事与法制挂钩,任人者要对被任者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如,史记,范睢列传,载:,“,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7.,储,才,我,国古代选官过程中,每每将已选出的人才,放在某种特定的位置进行考察培养,然

14、后再择优任用。这一做法即所谓的,“,储才,”,(,亦作,“,贮才,”,),。,战国的,客卿制,度,秦汉的郎,官制,度,明,清的庶吉士制度,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思考认识,1,.,应防止重走读书做官的老路。选官制度给中国古代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莫过于由它所造成的畸形发展的读书做官道路和根深蒂固的官本 位思想。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从先进变落后,与此不无关系,我们应吸取这沉重的历史教训。,2.,应建立有效的逆向制衡,变个人意志为社会意志。选官制度的逆向制衡,指的是官吏的退免制度。官吏有选用必须有退免。,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思考认识,3.,应克服学用脱节、轻视实际才能的弊端。古代选官制度重视道德伦理纲常教育,而儒家的经典,则是实施这种教育的基本教材,特别是到了明清两代,学用脱节的距离被扩展到了最大的限度,轻视实际才能的弊端,亦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一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吸取。,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