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与特征的范式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6821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与特征的范式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与特征的范式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与特征的范式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 00 22 33年年第第11 22期期 深聚焦 作者简介 李思野,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与特征的范式探析 李思野 摘摘 要要 通过对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和内容,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从本位论、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角度,进一步研究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特征是与西方式的现代化有本质的区别。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特征、人口国情、共同富裕的民族目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平发展的集合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目标更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奋斗。关关键键词词 西方现代化 中国式现

2、代化新道路 本体论 认识论 实践论 党的二十大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色、制度特征、人口国情、共同富裕的民族目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平发展,定义了中国式现代化,从而为现代化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角度提供了方向指引。一方面,多年以来国人通常借鉴西方的现代化作为我们发展的标准,将现代化西化,形成固定的思维。另一方面,将现代化狭义化,即单纯认为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与西方现代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交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是整个中华民族实现复兴路的过程,也为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一、历史上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道路历程 提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也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世界发达国

3、家的现代化道路,这也是确定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参照标准、特征指向、发展向度。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体系不仅要“使农村从属于城市”,还要“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按照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逻辑,这种支配与被支配、控制与被控制、奴役与被奴役、剥削与被剥削的世界秩序是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强凌弱,资本至上的“现代化”诠释,对全人类来说是一种民主、法制,乃至人性的倒退,资本主义的本性不是实现人类的共同进步、共同富裕,而是要大多数的资源服务于少数资本主义,这种隐藏在不平等和剥削基础上的所谓“现代化”是一种虚假且片面的繁荣,以科技的进步遮蔽了资

4、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种种非现代化假象。就本体论而言,统揽德国和日本的现代化道路历程,民族主义和民族精神扮演了重要角色。不能否认的是,两个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对现代化道路产生了决定性作用。“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工业化实质上是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工业化生活方式的普遍扩散化的过程。”2他们都以国家为主导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工业,而且都是受外部现代化的影响刺激,在短时间内走上崛起之路。在认识论层面,它们并没有完全摆脱对“人”的依赖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物”的依赖性和民族主义对“人”依赖性交织的矛盾无法在其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短时间内消化,从而引发经济危机。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使其从落后

5、的农业工业国转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国,实现了国家的现代化。然而苏联在过渡到社会主义之后,其现代化道路是在否定市场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依靠计划经济发展的,这是不遵循客观规律的表现,最终导致其发展的失败。所以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是一种不局限于资本、市场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其许多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值得借鉴。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内涵与特征是区别于其他国家以资本为驱动、为资本主义服务的现代化,或仅是几个领域的现代化,我们是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不是基于西方话语体系定义的现代化,我们要用中国的道路、理论、文化自信引领以人为8李思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与特征的范式探析本、为人类自由

6、全面发展的全方位的现代化。(一)从本体论层面定义中国的新现代化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论述、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历程、西方现代化的视角以及独特之处。首先从理论渊源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为了全人类自由解放的,在与时俱进上不断前进的现代化思想体系。其次,从历史逻辑上看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从清政府单纯地学习西方科技现代化,到学习管理现代化,再到学习政体的现代化,最终到人的思想现代化,无不提示着中国要想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必须要独立自主,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人民的思想意识。最后,从中西方现代化异同看,中国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独立自主、“物质文明、政治

7、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是区别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以纯粹人对物的依赖性为基础,将现代化完全沦为资本主义追逐剩余价值的产物。所以,从本体论层面定义现代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现代化标准。”31 2 3中国式的现代化是根据我国基本国情,放眼世界,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国情、共同富裕的民族目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平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二)从认识论角度上探析中国的新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新道路之所以“新”是基于以往现代化成就的事实之上。“新”的现代化必须要以往的现代化为前提和依据,

8、从而继往开来,不断的辞旧迎新。从认识论角度探析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依据基本国情、共同目标、和谐发展、回归自然、贡献世界五个层面。所以,“我国现代化强调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31 2 4我国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天下大同理念,也是我们党胸怀天下的气魄体现。(三)从实践论角度上探析中国的新现代化中国在历史上的现代化一直是在模仿国际上先进的国家。当然这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之后,党开始摒弃苏联的发展模式,寻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开始探索独立自主的实践道路。从改革开放至党的二十大的

9、召开,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科学理论的提出和中国为世界做出的贡献。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的现代化所做出的概括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所以,我们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必须依据基本国情、共同目标、和谐发展、回归自然、贡献世界五个层面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活动。(四)从价值论角度上评价中国的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不仅是实践的创新,也是理论的创新,为世界现代化的发展引领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新的方案。其包含三个方面的价值内涵:一是中国的现代化新道路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过程,没有结束的终点,是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必经之路。没有创新途中的现代化,就没有引航前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新现代化道

10、路是人民的要求,也是民族的希望。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三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全方位多领域的“交响乐”。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特征(一)现代化的途中坚持胸怀天下我国在不断推进现代化的途中,不忘坚持胸怀天下全方位布局的大国外交,这也是我们党不断追求的真理和价值。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民族观有这样的论述“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4。历史和现实都将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全世界应该坚持的现代化道路理

11、念。坚持胸怀天下,就要高举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的真理旗帜,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和发展观,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深入人心。(二)坚持独立自主的价值遵循坚持独立自主与合作共赢是我党的一贯外交风格和优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征之一。正是因为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和外交风格,造就了我们政党外交始终遵循在真理的道路上不迷失评判是非得失的方向。中国共产党倡导合作共赢的外9李思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与特征的范式探析交,不仅得到了国际上渴望发展国家的认可也成为今后世界人民所向往现代化新道路。在立足于本国利益至上价值理念基础上,兼顾合作国利益,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履行相应国际义务的同时彰显了

12、中国胸怀天下,敢为人先的独立外交理念。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为原则,同时持续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使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成为世界人民追求真理的支撑和动力,也使中国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成为世界可以借鉴的榜样。(三)统一战线是现代化新道路的合力我们党立足于人民的根本利益,赋予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以新的内涵和价值扩展。面对伟大复兴路上国内外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党围绕统一战线涉及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加明确的价值内涵。即在新型政党关系框架方面,各民主党派紧密团结在以共产党为执政核心的领导组织周围,发挥参政党的参政、议政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神

13、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5将代表不同界别、阶层,但具有相同爱国主义价值观和真理追求的民主党派纳入到国家管理中。使之广开言路、建言献策、统筹兼顾各方面民族和群众利益,最终实现有效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从而为现代化道路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导向。(四)创新性与守正性的统一在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上既不能一味不知迷途地狂奔,而忘记来时的路,也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必须将创新性与守正性辩证统一起来。创新离不开改革,我们党在现代化的新道路上一直坚持改革与创新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

14、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的讲话时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体现。”6在现代化建设历程中,只有坚持守正才能在“不忘初心”的路上不迷失方向,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守正的超越,是对现有实践和经验的突破。(五)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多样性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所以具有“新”和“多样性”特征,是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单纯以科技和生产力为标准片面和虚伪的“现代化”相对比。中国的现代化新道路不会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时间上最先步入科技发达国家,而随之受其话语权和资本经济影响而丧失社会主义国家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目标。但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处理好“现代化”与“资本逻辑”的关系。

1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础上,统筹经济、民主、法治、文化、科技、军事等的协调共同发展,进而实现“人”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秉持兼容并包,吸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道路上的一切有益成果。所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多样性的有机结合体。通过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现代化对比,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所以与之有本质区别,从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层面分析是由中国近代历史渊源和其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所决定的。但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忘胸怀天下、独立自主、创新性、多样性,同时借鉴学习一切世界现代化的有益成果。在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上始终不忘以人民为中心,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目标。以大国的担当,用中国力量不断进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参 考 文 献】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3 6.2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 7:1 3 3.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2 2.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2:1 6 8.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1 4:6 3.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2 0:1 7 9.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