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PU背后的故事电脑是时下流行的科技产物,几乎每个家庭及办公环境都拥有电脑。CPU是电脑的核心,在电脑中自然担任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它每分每秒都在勤奋工作,众多工作都需要CPU来处理完成。什么是CPU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简写,其中文名称为中央处理器。CPU可以说是整个电脑的核心,它负责整个电脑系统的程序运行和控制。从结构上讲其内核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构成,其中运算器负责完成所有运算,而控制器则负责控制协调CPU的工作。第一款CPU的诞生我们把时间定位在1971年,当时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块微处理器4004。尽管其处理速度非常慢,功能也很有限,
2、仅仅集成了2300个晶体管,但是从此Intel公司就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X86”的由来时隔七年,在1978年Intel推出了8086芯片,我们称之为16位处理器,并且在后续产品的命名上一直延续使用X86的方式,这也就有了286、486之称。此时Intel的对手AMD和Cyrix也沿用X86的命名方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Intel公司在推出586时申请了注册Pentium。Pentium在拉丁文中就是五的意思,中文翻译为奔腾,这就是我们把奔腾电脑称之为586电脑的原因。两强相争在初期,CPU世界里只有Intel一枝独秀,但随着发展及市场地不断扩大,AMD和Cyrix也看中了CPU这个潜力
3、无穷的市场,纷纷踏入这个行业并将研发出的产品命名为386、486,这也是促使Intel在586诞生之际希望将其注册为商标的一个原因。由于AMD和Cyrix的产品性能优异,价格低廉,所以非常受DIYer们的追捧,很快就占据了CPU市场的半壁江山,同时AMD更是成为了Intel的“死对头”。Intel为了占据整个市场,首先面对低端市场,于1998年推出了Celeron(赛扬)处理器,而面向高端市场则推出了到强处理器,主要应用在服务器上。与此同时AMD当然不甘落后受制于人,继1995年推出K5系统,1997年4月又推出了新产品K6。并且为了阻击Intel的Pentium系列CPU还推出了K7系统,并
4、命名为Athlon,其优异的性能、合理的价格对Intel造成了一定威胁。在两强相争的道路上,它们以推出最高的核心频率为胜利,这其中还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当初在Intel将推出1.13GHz奔腾III处理器的CPU时,AMD抢先推出了新的1.13GHz速龙处理器,而且当时还承诺每隔五、六周就会发布一款新的处理器。这给Intel造成了很大压力,可能是为了提前使产品面市,结果导致1.13GHz奔腾III发热量巨大,一个月后官方便不得不收回了所有的1.13GHz奔腾III处理器。随着时间的发展,Intel和AMD之间产品的竞争也发展到了Pentium 4和Athlon XP之间的争夺。但王者的贵冠并不是永远属于某一个公司,因为技术的改革,实力的竞争会使胜利的天平左右摇摆。Intel的创始人之一Golden Moore曾提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预言单位平方英寸芯片的晶体管数目每过18到24个月就将增加一倍。而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以及市场的考验下,Intel和AMD公司使这成为了现实。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会享受到处理能力更快更强的C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