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邓稼先学科语文课题11、邓稼先课型讲读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感受本文凝练蕴藉激情涌动的语言。2、体验句式整齐对表达情感的作用。3、用小标题概括章节内容。过程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学习邓稼先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忠诚纯正的人格。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教学难点句式的运用服从情感的需要教学时间2个课时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设 计 意 图第1课时(总第 课时)一、激情引入。1、邓稼先与“两弹”。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
2、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抗战胜利时,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土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1950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l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氢弹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
3、速度。 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交代课题(灯片1)二、自主学习,扫清认读障碍。1、应掌握的加点字的读音。河水萦带( ) 至死不懈( ) 鞠躬尽瘁( ) 鲜为人知 ( )妇孺皆知( ) 风悲日曛( ) 彷徨( ) 死而后已( )2、词语解释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3、合作交流:搜集有关邓稼先与杨振宁的资料三、内容理解1、速读全文,试着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2、写邓稼先,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3、文章共由六部分组成,阅读后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及体现的精神品质
4、。4、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来。然后按照“我最感动的句子是,原因在于它”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发言。5、交流汇报四、讨论: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五、作业:1、学法大视野基础题与课外阅读2、习作:我眼中的邓稼先,300350字。第2课时(总第 课时)一、重点研读“我不能走”部分1、翻译吊古战场文2、分析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3、结合文本,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我不能走”这句话的。4、体会中国男儿歌的壮美以及在文中的内涵。中国男儿歌,气壮河山,唱出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 “要将双手撑天空”,是一种气概,同时也是一种使命,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用
5、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自己的天空。二、整体感悟当作者得知中国是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原子弹时,为何热泪盈眶,为何说“民族感情”,“友情”,我始终想不明白?你能想明白吗?三、迁移延伸 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四、小结: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写给邓稼先的悼念词。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群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五、作业1、写读后感,说说我们得到的启示。2、课外阅读杨振宁的父亲和我六、拓展链接:邓稼先 作业设计1、应掌握的加点字的读音。河水萦带( ) 至死不懈( ) 鞠躬尽瘁( ) 鲜为人知 ( )妇孺皆知( ) 风悲日曛( ) 彷徨( ) 死而后已( )2、词语解释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3、速读全文,试着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2、写邓稼先,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 板书设计见灯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