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唐诗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65795 上传时间:2025-0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唐诗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唐诗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唐诗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唐诗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唐诗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 第21课 唐诗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总课时数第 节授课时间 月 日课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授课类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古代诗歌的朗读、赏析技巧2.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词句美3.情感与价值:激发欣赏诗词的兴趣,理解意境及思想感情。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及感情。因诗中以杨花、子规渲染悲哀气氛,以明月寄托情感的方式,对于没有亲身经历及类似情感体验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故是本诗难点。难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及感情。因诗中以杨花、子规渲染悲哀气氛,以明月寄托情感的方式,对于没有亲身经历及类似情感体验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故是本诗难点。教具课本、多媒体学具课本、笔记本

2、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1.从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李白诗入手,既复习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白发三千丈等。2.课题解读、介绍背景(幻灯展示):诗人王昌龄清白无辜,却被“左迁龙标”。此时的李白正在江南漫游,得知这一消息,倍感悲伤关切,写下了这首诗“遥寄”自己对好友的深厚感情。3.配乐朗读诗歌(采用PPT课件,同时显示跟诗歌内容相关画面),学生边欣赏边结合画面领会意a.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从中可以看出属于什么季节? 明确:写了杨花、子规、明月、风。应是暮春花谢时节。b.可写之景很多,为什么诗人仅写了杨花、子规? 明确:杨花即柳絮,寓意为“漂泊不定”,暗示好友的行踪和命

3、运像杨花一样漂白不定,同时使诗歌具有一种形象美,古人往往以柳絮寓示离别;“子规”即杜鹃,其啼声酷似“不如归去”,声声凄厉、哀婉,这种写法,即合事理,又合时节,引人产生无限遐想,自然地在脑海中形成意境。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朋友远去,本当相送,无奈相隔千山万水,只好相托明月,随风送你到被贬之地了。诗句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以风送友的情怀。明月、风又构成一组凄美无比,令人伤怀的画面。d.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逐步把诗中的优美画面组合起来,转化为诗歌意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全诗只有短短28个字,但却包涵了极为丰富的内涵。从以下几方面找出亮点,让

4、学生明白诗歌美,美在何处。(幻灯展示以下内容) 有声有画:杨花、明月从视觉角度描写,是画;子规啼是听觉,是声。 动静结合:写杨花落、子规啼、“随风”是动景,写明月是静景,画面动静结合,灵动活泼,意韵无穷。 虚实相间:杨花、子规、明月是实写,“过五溪”、“随风直到”是想象之景,是虚写。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画面中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景物不多,但均是作者精心选择,既有意象创造的考虑,又有表情达意的考虑。杨花寓“飘零”、“子规”寓“归去”、明月寄心、风送深情。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见的意象。6.斟酌字句,品味诗歌语言之美。 a.体会“落尽”的妙处。杨花体轻,本是轻灵飘忽之物,用“落”显沉重之感,似有不妥,

5、其实恰是作者用心良苦、画龙点睛之处:沉重之感方能表现作者心情之沉重,对好友关切伤感之情跃然纸上。 b.体会“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闻”、“过五溪”的意味。“闻”,听说而已,友人被贬远谪,自己不能相送,显出无奈之情。“过五溪”,表明友人远去那穷山恶水之地,前途未可逆料,为下文“寄愁心”作垫。7.理解全诗感情。 a.找出全诗诗眼,即抒发作者感情的关键字:“愁”,让学生围绕“愁”字各抒已见,畅所欲言。 b.人格化的抒情方式:友人一去僻地,只能寄情与明月,明月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明月是作者的化身,高悬空中,照着我,也照着远方的你。通过诗人的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为动作。因此

6、,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c.对诗歌的思想情感进行概括,可让学生先发言,老师作最后总结。 明确:这首诗写于王昌齡被贬谪后,表达了作者对好友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对不得与友人相见的伤感忧愁。全诗透出的是作者与友人浓浓的深情厚谊。(PPT课件打出字幕)8.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当堂成诵。9.拓展延伸训练:用本课所用到的方法赏析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0.布置作业:1.背诵全诗;2.根据你对本课意境的理解,把它画成一幅画。思考回答了解朗诵诗歌再读诗歌思考回答积累记笔记学生分组讨论整

7、理回答积累记笔记小组讨论整理回答积累记笔记板书景物:杨花、子规、明月、风亮点:有声有画动静结合虚实相间情景交融情感:关切同情伤感忧愁深情厚谊教学后记小组合作欠积极,教师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在小组合作讨论环节中,组员显示出较大的盲目化、形式化,“做个样子给老师看”的心里很严重。如:当老师提到对“杨花”这一意象的理解时,很多学生不从问题本身入手,大胆质疑讨论,而是急于翻阅参考资料,盲目求助于组员,更有甚者,泰然处之、坐享其成。对这一现状,教师显得无所适从。我想,今后应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1)采取小组积分,引入竞争机制。(2)充分发挥组长的协调作用,把任务下达到每个组员,发挥整体优势。(3)对学生的回答多鼓励少批评。(4)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较难的问题,适时地给予点拨指导。避免过度等待、不等待两种极端现象的出现,提高课堂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