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8 “两弹”元勋邓稼先 教学目标 1. 理解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平易质朴、忘我工作、一丝不苟、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 2. 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特色。 教学重点 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品析人物语言和关键词句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难点 准确全面地把握人物精神品质和性格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后讲解: 1964年10月,浩瀚的戈壁滩上空升起了一团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之后,第一颗氢弹又放出炫目的光芒。这曾使全世界为之震惊。人们都知
2、道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萨哈罗夫是前苏联的“氢弹之父”,然而,中国的“两弹”元勋是谁? 1986年6月,中国各大报纸均在首要位置介绍了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名字鲜为人知功绩举世瞩目“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指原子弹和氢弹。原子弹是利用铀、钚等原子核分裂所产生的原子能进行杀伤和破坏的一种高效能炸弹;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元勋”,立大功的人。 邓稼先,安徽人,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弹主要理论设计者。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隐姓埋名28年,在戈壁荒漠艰苦创业,先后领导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为“两弹”的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默读课
3、文,说明课文结构特点和大概内容 本文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个部分组成。 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从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 第一部分:“要放一个大炮仗”。写邓稼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 第二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 3 第三部分:“这里就是战场”。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事迹。 全文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的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 三、进一步探究本文内容 提问:文章每一部分在表
4、现人物精神或性格时各有侧重,再读课文,看一看每部分各侧重写什么? 讨论后明确: 表面看来,文章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研制。但却不是仅仅叙写过程,而是在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三部分各有侧重。 第一部分,写他接受使命时的激动和喜悦,突出他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使命感,为下文写他的事迹、表现他的精神作铺垫。 第二部分,写他在艰苦条件下“一切从头干起”,完成原子弹理论设计突出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敬业精神和扎扎实实搞研究的严谨作风。 第三部分,写他组织参加并圆满完成氢弹的设计。突出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哪里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的献身精神。 这样写,既
5、能使读者了解整个过程,又有重点地突出了邓稼先的性格和他崇高的精神。每个局部各有侧重,而全文整体上又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人物的面貌。 在比较短的篇幅中要写一个人近30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必须对生活素材有所选择,有所剪裁。文章有面的交代,有点的叙述,有对工作和人物事迹的概括叙述,也有对具体事件的细致描写,两相交融,全文就在整体上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人物的面貌。 四、课堂小结 略。 五、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从图书馆查找、从网络上检索关于邓稼先的资料,然后全班出 4 一期题为“两弹之星,民族之魂”的墙报。 板书设计 “两弹”元勋邓稼先 顾迈南 一、结构与内容 引子:(引出正文) 接受使命,参加研制:重点写激动
6、心情。(爱国情怀,崇高使命) 扎实敬业,完成设计:重点写敬业精神。(扎实严谨,艰苦创业) 再接再厉,无私奉献:重点写献身精神。(身先士卒,献身祖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提问: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 讨论后明确: 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开始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异常的艰苦困难。作者写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7、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5 二、再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人物精神或性格的语言或动作。 三、联系课文人物的描写和前面学过的课文共同讨论,每个小组得出结论,教师到各小组参与研究。 四、教师精要点评 1“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这是邓稼先把调动工作的事告诉妻子时所说的话。质朴的语言,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平静中透露着无限的喜悦。 2. 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这些人物语言、行动的具体描写,都突出了他“
8、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伟大精神。 3. “整整抢救了一夜”表明病情的严重,“第一件事”表明邓稼先对工作的关心,“仍然不肯休息”与“整整抢救了一夜”对比,突出他不顾个人健康,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精神。“核爆的测试结果如何?各种数据都拿到了没有?”这是邓稼先经抢救一夜苏醒后问的第一件事,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为事业奉献一生的科学家的高尚品质。从这短短的一段话中,我们似乎看到了科学家为事业奋斗一生、奉献一生的高大形象。 4. “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这件事”指为国家研制原子弹的事情,因为这属于国家高级机密,所以邓稼先与妻子谈话时不能言明。邓稼先的这一番话体现
9、了他甘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爱国精神,他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生命。 五、小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学生讨论,共同归纳。 1过程为序,各有侧重。 本文以邓稼先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研制。文章不仅仅写了过程,而是在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人物精神。 6 三个部分各有侧重,这样写,既能使读者了解整个过程,又有重点地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每个局部各有侧重,而全文整体上又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人物的面貌。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写一个人物经历,尤其是时间跨度较大的、不平凡的经历,就必须对生活素材有所选择,有所取舍,突出重点。本文既有面的交代,又有点的概述,在详略安排上,作者独具匠心
10、,把点与面两者交融,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 3注重细节,刻画人物。 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如在写邓稼先参与地下核试验的研制这一事件时,写得最为详细,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有情节、有具体场景的故事,其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十分细腻动人。十分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4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本文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作者写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六、布置作业 1以邓稼先为主题,将以下8个成语连缀成一段话,要求意思完整,语意连贯。 崭露头角 销声匿迹 寥寥无几 含辛茹苦 汗马功劳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风刀霜剑 元勋 浩瀚 蓦地 2近几年来,我国又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还知道哪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小组交流后到班上讲述)我国除了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以外,还研制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资料,与同学交流,并整理归纳。 附板书 写作特色 1过程为序,各有侧重。 7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注重言行,刻画人物。 4环境描写,侧面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