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感受祖国的心跳 第五课 小康家园 第1框 触摸小康 总体小康已经实现教案 人民版-人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63778 上传时间:2025-0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感受祖国的心跳 第五课 小康家园 第1框 触摸小康 总体小康已经实现教案 人民版-人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感受祖国的心跳 第五课 小康家园 第1框 触摸小康 总体小康已经实现教案 人民版-人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感受祖国的心跳 第五课 小康家园 第1框 触摸小康 总体小康已经实现教案 人民版-人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触摸小康 总体小康已经实现主备人: 辅备人: 上课人:总第 12 课时课 题第五课 小康家园 - 第1课时 触摸小康 总体小康已经实现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我们生活的变化,认同中国小康社会建设成就。知识目标:建设小康社会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小康的含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变化、关注社会变化的能力。教学重点建设小康社会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小康的含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变化、关注社会变化的能力。教学方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辅助工具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导入新课 小康一词,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民劳苦够了,渴望

2、稍微得到安康。这里的小康指的是一种“富有仍嫌不中,但温饱已经有余”的生活状况。自主学习 基础过关1、建设小康社会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居住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成为新时尚。2、小康的来历小康一词,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民劳苦够了,渴望稍微得到安康。这里的小康指的是一种“富有仍嫌不中,但温饱已经有余”的生活状况。从先秦至近代,小康社会在思想家的笔下被描绘得极为诱人,但这种理想的社会状态从未实现过。尽管如此,千百年来,小康思想还是在人民中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普通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艰小平所说的“小康”是什么?艰小平所说的“

3、小康”,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80年代初:吃了没有?1980年代中期:晚上有什么节目?1990年代中期:你搬到哪里去了?21世纪初:你上网了么?现在:最近去哪里旅游?上述随着年代不同,问候语所发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变。课堂小结 小康社会已婚成为一个具的中国社会特色的重要理论范畴,我们中学生应当努力学习,成为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小康社会的主人。课堂检测1、小康社会( A )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代表着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对衣食无忧、平安幸福生活的热切企盼与向往 是一个具有中国社会特色的重要理论范畴 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理想A. B. C. D.2、小康是我国人民由来已久的社会理想,下列对于小康生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小康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生活丰衣足食 小康就是接受良好的教育,精神生活充实 小康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 小康就是人们安居乐业,生活舒适便利A. B. C. D.布置作业:1、建设小康社会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