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及《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63342 上传时间:2025-0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及《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及《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及《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及《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目标:一、学习古人丰富的情感;二、欣赏诗词曲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义。三、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教学过程:一、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1)节奏;(2)重音;(3)韵脚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刘禹锡那样讲究书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时又对口头文学的民间歌谣发生了新鲜事物感。他不但学会了唱民歌,还受了民歌的启发,写出了竹枝词杨柳枝词等耐人吟咏的好

2、诗,创造一种新体载。终为一代大师。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当时淮南节度使是王播。王播在扬州设宴招待刘禹锡、白居易两位诗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四句,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从宪宗永贞元年(805)被贬,到宝历二年,只有二十二年。由于作诗时已是岁末,预计次年春初才能到达洛阳,而

3、且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干脆称为“二十三年”,以求平仄协调,符合格律。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诗的首联,便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抒情才能。刘禹锡因积极参加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在宦官和藩镇的联合反扑下,顺宗让位给宪宗,王叔文被杀,刘禹锡等被贬。他先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县),调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未离谪籍。朗州在战国时是楚地,夔州在秦、汉时属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贬地。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

4、”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三、读诗思考:1、本诗各联分别写了什么?首联:表现辛酸,愤懑不平 颔联:悲悼旧友,感叹变迁颈联:新贵得意,悲叹身世 尾联:意志不衰,坚忍不拔2、对过去诗人是怎么看的?对现实诗人是怎么表现的?对未来诗人是怎么展望的?从中你觉得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3、拓展延伸:模拟白居易与刘禹锡相逢,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然后表演。4、赏析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

5、来肯定会比现在好。5、总结本诗的教学。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李建铭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过程和方法目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2、熟读并背诵诗作。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二、 简介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

6、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三、 简介写作背景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四、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五、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六、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七、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八、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九、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1、

7、 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2、 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3、 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参

8、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4、 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教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十一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十二 巩固练习1、过零丁洋一诗押 韵,韵脚是 。2、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十三作业1、 熟诵并默写这首诗。2 课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