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枪支问题看美国式民主的局限性 匡院文强101241017 吴瑶【摘要】美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依法保护公民的持枪权的国家。饱受争议的持枪权能在美国长期受到保护,一定程度上与美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公民意识等国情的特殊性有关。本文试从持枪问题的角度,浅析美国的民主政治中暴露的弊端。【关键词】持枪权 民主 管制【引言】枪支管制的呼声随着当代美国暴力犯罪事件的频发而日益高涨,但是美国在枪支管制的道路上并未有过实质性的进展,从长期趋势看,公民的持枪权仍然会受到保护。关于持枪和禁枪的争论一直高悬不下,反映了美国民主政治中特有的现象。美国私人持枪在受到宪法保护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积淀。“美国人从殖民地时期
2、起,就形成了人人携带武器的传统”。王波. 当代美国社会热点聚焦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 从殖民地时期到近代的西部大开发 ,枪支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持枪的传统来源于早期移民与大自然斗争、争夺土地、阶级斗争。新大陆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移民们不但要在荒山僻野上开拓疆土 ,更要时刻防御凶猛野兽的袭击。而且 ,许多移民最初大多靠打猎为生 ,因此 ,拥有枪支并能熟练使用枪支对移民的生存来说尤为重要。移民的子女更是从小就习武弄箭 ,学习打猎 ,十二三岁时枪法就十分娴熟 ,成为好猎手。同时,早期的移民者为了与印第安人争夺土地,殖民者到北美不久 ,便不择手段通过暴力驱赶北美大陆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而
3、印第安人为保卫家园 ,反抗侵略 ,也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在这种情况下,移民在种田、 伐木、 打猎和收获时都随身携带武器 ,甚至连上教堂做礼拜也不例外。自第一批欧洲殖民者登上北美大陆以后 ,西班牙、 荷兰、 英国、 法国等在北美陆续建立起了殖民地。为争夺北美 ,建立自己的美洲殖民帝国 ,他们之间进行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争霸战。在17 世纪 , 经济还十分落后的英属北美殖民地无法维持一支昂贵的职业军队,加之殖民地人民认为常备军不但耗费国家的大量财富 ,而且还是对民主自由的威胁 ,因此各殖民当局纷纷颁布法令建立民兵组织。民兵平时生产 ,遇到紧急情况时就要听从号令出去作战。战斗一结束 ,马上返回生产岗位。
4、在边疆地区 ,甚至妇女儿童也都刀枪不离手。殖民当局和上层集团建立了白人契约奴制 ,黑人契约奴制 ,还有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半封建大地主庄园制来剥削和压迫人民,因此 ,殖民地的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反抗殖民当局剥削和压迫的人民起义此伏彼起。在这些起义与暴动中 ,武器成了人民争取自由、 平等、 民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正是由于枪不离身 ,移民们既维护了自身生命财产的安全 ,又在讨伐印第安人及扩张领土的战争中大获全胜。因此枪支在殖民地发展史上可谓功不可没。美国人持枪的传统在西进运动中进一步加强 ,从 1783 年开始至19世纪90年代 ,为谋求生计的美国人纷纷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 ,向西移居 ,并形
5、成一个群众性的西进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移民们披荆斩棘 ,风餐露宿 ,既要用枪狩猎、 自卫 ,又要防止印第安人的袭击和强盗的抢劫。枪支从而随移民由东向西 ,迅速遍及整个美国。在 “西部小说” 与 “西部电影” 中 ,西部牛仔的形象已深深地印在每个美国人的脑海里 ,他们挥鞭策马 ,腰挂手枪,特别是他们拔枪决斗的场面更是 “西部电影” 的典型题材。久而久之 ,持枪成了美国人所崇尚的 “西部精神”的一种体现。到如今 ,美国已有大批枪支收藏家 ,枪支俱乐部数不胜数。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赫尔曼 康恩对此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枪支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综上所述 ,在美国 ,持枪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枪支是美国历史文化
6、传统的集中体现。” 黄贤全 ,王孝询. 美国政治与政府调控美国历史述评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总统肯尼迪、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和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相继被暗杀,以及九十年代以来伤亡众多的校园枪击案,枪支管制问题成为美国政治辩论和政治竞选的焦点议题,并与妇女堕胎权、同性恋婚姻权一起,构成了美国保守派和自由派“文化战争”的三大主题。任东来,江振春. 从“持枪权”看美国宪法的解释. 南京大学,2012美国社会,因为枪支管制而分裂,并在政治上形成了“持枪派”和“禁枪派”两大阵营,水火不容。“持枪派”和“禁枪派”各自组成院外游说集团,势力强大,争相影响美国政治。由此可见,
7、美国持枪的传统是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形成的,但是持枪正式成为美国公民的权利主要是源于宪法第二修正案。1791 年12 月,各州批准了权利法案,即宪法前十条修正案。其中“公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被列为第二条修正案,位居保障人民的居住自由、人身自由以及私有财产等修正案之前。但是时至今日,美国社会已枪支泛滥成灾,枪支犯罪比率高涨不下,持枪权已明显违背了制定者的初衷。而美国对枪械管制一直未有实质性的进展,从持枪和禁枪的对峙状况中不难看出美国政治中的特殊性和弊端。(一)公民意识:政府是国家的威胁者当初为了逃避欧洲宗教的迫害而逃到北美大陆的新教徒成了美国人的祖先,他们力图建立一个没有政治迫害的国度
8、,在那里公民享有最大的个人自由,而欧洲的经验使得他们对于中央政府有一种不信任感。因而,独立宣言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人民主权论,即权力属于人民,而政府的权利来自于人民,政府的正当权利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必须对人民负责。而为了确保人民主权的原则,就必须限制政府的权利,防止其推行暴政。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美国形成了三权分立的制衡机制和联邦制,防止独断大权。直至今日,在美国的政治文化中,依然具有反政府的典型特征。正如汤姆潘恩所说:“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 人们对于政府的疑虑依旧存在,担心政府权力过大,会危及到个人的权利。由于持有和携带枪支作为“权利法案”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许多支持枪支权
9、利的民众担心,一旦在政府在管制枪支问题上有所突破,下一道防线同样可能突破,侵蚀“权利法案”的神圣性,对宪法中所规定的公民权利构成威胁。另一方面,一旦政府与民众之间出现对抗,民众可以凭借武器进行保卫。这种关于公民与政府关系的思想认识与美国国家建立的特殊历史有关,因而也是美国所特有的民主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枪械管制无法有力地实施。“意识形态层面的分歧则往往难以迅速解决,美国人必须在权力和安全之间选择某种均衡点。”袁征. 论美国枪支管制运动的发展及前景 美国研究, 2002 (二)美国的利益集团操纵政治在美国的现实政治中, 利益集团对政府制定的法律和政策有很大影响。美国存在为数众多、大大小小的
10、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在首都华盛顿都设有专门机构,通过对参众两院及其委员会中的议员进行游说来施加影响以至压力。全美步枪协会就是一例。该协会成立于1871 年,反对任何旨在加强对现有枪支进行管制的立法。它控制着美国50个州内的许多下属组织以及1000 多个地方性武装俱乐部,拥有350 多万正式会员和数以千万计的支持者, 人多势众,财力雄厚,其内部组织严密, 凝聚力强, 并拥有枪支管制组织所难以企及的游说资源和影响力。“在历次阻击国会枪支管制立法的过程中, 全美步枪协会都扮演了核心角色。近年来, 尽管支持枪支管制阵营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 但还远没有强大到足以抗衡以全美步枪协会为首的反对力量。”赵峰
11、. 从联邦攻击型枪支法案的废止看2004 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利益集团政治 国际论坛,2005 他们辩论说:“枪支是无罪的,而是使用枪支的人有问题。”比如:枪支在守法者手里,最多不过是自卫的武器,但是,如果是在神经病人或下流社会分子手里,那么就成了犯罪的凶器了。他们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包括捐款、馈赠、社交等等,支持和拉拢国会议员,设法推动他们去影响有关法令的制定与通过。如果议员在国会的投票一再违背了该协会的要求,该协会就会对他们进行报复,把那些不支持自己的议员在国会投票的表现记录在案,必要时公布这些记录,或者点名抨击。“议员们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一般都不太愿意得罪它。美国前总统福特最初曾赞成禁止出售
12、廉价手枪,但在1976 年总统选举时,却迫于压力不得不改变立场。”黄贤全,王孝询. 美国政治与政府调控美国历史述评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此外,美国的军工企业与军火商集团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势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制造国与销售国,为确保其巨大的国内市场,美国的军火集团不惜一切代价游说国会和政府相关部门,以阻止枪支管制法的通过。这样,在利益集团的多方游说和百般阻挠下,枪支立法运动往往遭遇挫折或失败。(三)美国的两党制造成效率低下美国实行两党制,共和党与民主党轮流执政。在国会中,议席的多少与某一党执政没有直接关系,有可能执政党在议会中占有的席位很少,而非执政党的席位却很多。在枪支管制问
13、题上,美国实行的两党制也暴露了一定的弊端。共和、民主两党在这一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立场, 使得枪支问题复杂化,问题的争论更趋两极化。两党的相互牵制阻碍了联邦政府采取更加有力的枪支管制措施。20 世纪前半期, 枪支问题并不突出, 两党的分歧也不明显。当时, 大致的规律是南方各州保守的民主党人和多数共和党人站在一起, 反对枪支管制, 而温和的共和党人则时常会站在民主党人一边, 采取支持的立场。然而, 自国会通过1968 年枪支管制法案6起, 枪支问题逐渐成为极具争议的问题。两党在枪支管制问题上的分歧开始显现, 并随着时间的推移, 立场的差异趋于两极化。总的说来, 共和党成为维护枪支权利的党派,
14、而民主党则要求对枪支实施更为严格的管制。人们难以想象, 在一个共和党主掌的政府下, 会采取任何枪支管制的新立法。“从过去的经验来看, 一般来说, 枪支管制运动要取得实质性进展, 通常需要国会和白宫都由民主党人所主导; 如果白宫和国会由民主、共和两党分别执掌, 往往就会出现僵局。如果白宫和国会均由共和党人把持, 那么枪支管制运动不仅不会取得任何进展, 甚至可能会出现倒退。”袁征. 论美国枪支管制运动的发展及前景 美国研究, 2002出于党派利益的考虑,共和党所把持的国会当然不遗余力地阻止民主党所提出的政策、法令在国会通过,以便消减民主党的政绩,为共和党下次竞选积蓄力量。民主党倾向于制订严格的枪支
15、管制法,并力图在国会通过;而共和党则从争取选民及竞选费用等党派利益的角度出发,竭力阻止法令的通过。“如科罗拉多校园枪击案之后,美国国会共和党人占优势的参议院仅以一票(5150) 的优势通过了一项民主党人提出的枪支管制案。要在平时,民主党人提出这一法案是很难在共和党人占优势的参议院通过的。”黄贤全,王孝询. 美国政治与政府调控美国历史述评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作为总统选举无法回避的问题, 2004 年大选中的枪支问题, 正是由于联邦攻击性枪支法案的到期而显得尤为突出。面对全美步枪协会的步步为营的紧逼,共和党在枪支管制问题上态度暧昧, 企图左右逢源。民主党深知其反枪立场是一把双刃剑,
16、采取了保持沉默的对策。在表明其反枪立场争取选票的同时, 煞费苦心地营造枪支拥有者权益维护人的形象。民主、共和两党相互对立的立场, 使得枪支管制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无法想象共和党主持的政府会致力于任何枪支管制的新立法。(四)联邦制国家州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存在矛盾枪支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也反映了联邦制体制的局限性。在美国,联邦是唯一的主权单位,联邦高于各州,但联邦政府的权力以宪法规定为限。宪法未赋予联邦以及宪法没有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仍由各州保留,因此各州又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从传统来说,枪械管制是控制暴力犯罪的一部分,隶属于州治安权的范畴。既然枪械管制传统上属于州权范围,那么,联邦权力就不宜介入
17、最高法院宣布枪械管制法违宪,又有侵蚀州权、破坏联邦制之忧,这一切形成了吊诡的怪圈。” JIANG Zhen-chun,REN Dong-lai Gun Right and the Interpretation and Incorporation of the Second Amendment to American Constitution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 2012如果有各州来实施枪支管制又是不现实的,因为美国各州的法律不一致,有些甚至是完全背离的,协调起来非常困难。各州有自己独立的宪法,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各州的民法、刑法和商法也不同。
18、拿枪支法来说,一些州有较严格的法律规定,即必须持有许可证,才能购买枪支,美国首都华盛顿更是严禁枪支买卖;而另一些州则允许人们像购买任何普通商品一样购买枪支,对此没有任何法律限制。“在伊利诺伊州的莫顿格罗夫,禁止家中藏枪;而在佐治亚州的克尼索县,当地的领袖们通过了一条被承认是轻率的法律,规定不拥有枪就是犯罪。” 雷蒙德塔塔洛维奇 拜伦W戴恩斯编(吴念 谢应光 贺微 余泽梅译) 美国政治中的道德争论社会调节政策的八个侧面 重庆出版社 佐治亚州政府甚至规定:户主必须拥有枪支,否则课以罚款。这样,犯罪分子便利用各州法律不一致的漏洞,轻而易举地搞到枪支频频作案。当年暗杀里根总统的杀手就是从得克萨斯州以2
19、4 美元买到手枪,再到华盛顿作案的。【结论】枪支泛滥,枪害横行并非是个孤立的现象,它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根源。持枪作为美国特有的现象既有一定的历史传统,同时也是由美国特殊的民主思想和民主体制所决定的。但是随着枪支的泛滥,美国所谓的民主在这方面暴露出极大的疏漏,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所导致的推诿、低效暴露无遗。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一篇社论认为:“即使如此(管制枪支) 也是不够的。问题的核心是美国整个的道德和精神世界。”正是由于美国长期所宣扬的民主在各个环节上才都出现了漏洞,导致持枪问题与社会的各方面问题纠结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解决美国社会枪支泛滥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牵涉到众多利益主
20、体,受制于现有的政治体制,美国对枪支的管理可谓任重道远。【参考资料】1 袁 征. 论美国枪支管制运动的发展及前景 .美国研究,2002 (4)2 傅思明. 美国枪支管理立法与宪法论争 . 学习时报, 20073 黄贤全,王孝询 . 美国政治与政府调控美国历史述评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 雷蒙德塔塔洛维奇, 拜伦W戴恩斯(吴念 谢应光 贺微 余泽梅译) . 美国政治中的道德争论社会调节政策的八个侧面 重庆出版社5 JIANG Zhen-chun,REN Dong-lai . Gun Right and the Interpretation and Incorporation of the Second Amendment to American Constitution .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20126 何兴强 . 一条条生命的丧失难以撼动美国“枪文化” . 中国国防报, 2007 (4)7 关俊杰 . 美国的枪支暴力和枪支控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11(1)8 赵峰 . 从联邦攻击型枪支法案的废止看2004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利益集团政治 . 国际论坛, 2005(5)9 任东来,江振春. 从“持枪权”看美国宪法的解释. 南京大学,201210 王波 . 当代美国社会热点聚焦 .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